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兰芳 《山东教育》2005,(19):57-58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实践证明:在自由的空间里,孩子的潜力能得到极大的发展。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就像一张白纸,究竟是怎样的一幅画,完全取决于学生自己,而教师只是一位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在课改过程中,我和孩子一同学习.力求为孩子创设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一个独立的个性空间、一个自由的创造空间、一个广袤的生活舞台,让孩子“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相似文献   

2.
于占洪 《吉林教育》2006,(11):55-55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提出问题总是以积极思考为前提的。由此可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给学生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鼓励孩子“敢问”,教学生“会问”,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关注研究的。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思维过程都有一个与之相反的思维过程,二者互称为正、逆向思维,且存在可逆关系:已知条件(始态)正向思维←→逆向思维 答案(终态).正向思维就是“循规蹈矩”,从已知到未知或从始态到终态思考问题.而逆向思维则是反其常规,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倒着想”或“反过来想一想”,从终态思考问题,或许会使问题无比简单、轻而易举,会使解题效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思路导引:1、为什么进行互换角色作文训练?训练学生作文时能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让学生体会不同角色有不同的语言、语气、语调;帮助学生打破思维的狭隘性,培养创造性思维。2、什么叫做互换角色作文?每一个人在社会中都有自己的角色:老师、学生、儿子、同学……我们在写作文时,一般都喜欢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当然,这没什么不好,但从一个固定的角色去看世界,时间久了,思维难免陷入狭隘,写出的作文也呆板、单调,自然写不出创新作文。互换角色作文就是改变自己固有的角色,换一个角色去思考问题,构思作文。只要改变角色,换…  相似文献   

5.
通过观察记录,我们感受到自己观察的视角在逐渐转变,教育理念在不断提升。通过观察记录,我们感受到:只有走进孩子,从孩子的立场思考问题,才能公正、客观地了解每一个孩子,满怀爱心地欣赏每一个具有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孩子,从而让我们的教育更贴近孩子,有效推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C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不善提问,不敢反问?我们的学校,为什么只教“学答”,而不教“学问”?当孩子的问题变成句号后,一些教育家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今孩子不愿动脑是一个被忽视的更为突出的问题。我们的教育缺乏孩子动脑的“时空”,缺乏开发孩子思维的“家庭作业”,一些学校只注重对具体解题的指导,而忽视对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换句话说,重视“答”的训练而忽略“问”的培养与指导。其实,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问题,应当成为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问题意识只应该是其基本意识。问题还可以激活思维,思维被激活了,课…  相似文献   

7.
钱学森同志在讨论教育体制改革的一次座谈会上,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美国教授对他说:“你们所说的好孩子在我们美国是很笨的孩子,你们孩子的爸爸妈妈会问你们考得如何;而美国的爸爸妈妈问孩子时总是说:你在班里最近有没有提出什么冒尖的问题,也就是鼓励创造性思维。”钱学森讲:“不要搞成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年轻人要培荠他们的创新精  相似文献   

8.
一、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和自我表现的时间和空间,有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只有这样学生在讨论中才会灵感飞现,新意迭出,认真思考后大胆提出自己的新看法。当然,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时,看法不一定科学,但这种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品质确实难能可贵。学生是一个蕴藏着巨大潜能的教学资源宝库,只要我们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真正解放学生,我们的课堂就会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9.
思维的创造性是指一个人能根据已有的知识,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因此,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精心设计一些练习,有意识地安排于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训练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具体做法为:  相似文献   

10.
家长应当帮助孩子发展哪些思维品质呢?一是思维的敏捷性,即智力活动的速度。平时家长要求孩子思考问题要有时间规定,力求很快做出判断,同时应教给孩子掌握敏捷思维的要领。比如,分析一道几何题,  相似文献   

11.
会思索的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往往主意多,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给人的印象很聪明。教会孩子思索,实际上就是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在谈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孩子是怎样认识世界、思考问题的,这可以和我们成人做个比较、成人在思考问题时最常用的是抽象逻辑思维。什么是抽象逻辑思维呢?简单地说,我们脑子里有许多概念,我们把这些概念组成一个一个判断,再利用判断的组合进行推理,得出结论。但  相似文献   

12.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来棣文在谈到一个成功者的经验时说:“科学的最高目标是要不断发现新的东西。因此,要想在科学上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用与别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别人忽略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创造性。”这就是我们常讲的创...  相似文献   

13.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既要有激励性评价、引导性评价、批判性评价等及时评价,也要有可以激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延时评价.延时评价能够给学生一个自由思维的空间和时间,使之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多向思维等.延时评价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就要重视发展孩子思维的独创性和灵活性。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教育孩子解放思想,鼓励他们敢于打破成规去思考问题,遇事不被“成见”所束缚,善于多渠道、多方位思考问题,不人云亦云,考虑问题多来点儿“急转弯”。  相似文献   

15.
孩子的独立自主性是在独立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要培养自立的孩子,就应为他提供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在以往我们的传统教育中没在意识到这一些常识,作为新世纪的父母,应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来培养孩子独立自主性。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点:首先,给孩子思考问题的空间。其次,给孩子自我选择,决定的权力。最后:给孩子自信心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在课堂学习中落实探究理念,是科学学科改革的关键所在。强调探究一方面要重视活动,要精心设计、组织一个个典型活动,引领孩子去亲历、去认识、去体验:另一方面要重视孩子的思维发展,所谓探究应该是探原究因的思维过程。目前,我们发现科学教师较重视探究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而忽视探究中的思维训练。就活动和思维而言,活动仅仅是提高能力、发展素质的载体,思维才是更本质的东西,缺少了思维的活动无疑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探究。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行动不如心动”。在科学学习中,我们要通过探究活动让孩子获得科学学习的乐趣,还要以此促使孩子得到思维发展,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7.
<正>近几年,论述类文体的写作已经成为主要趋势。论述文写作的考查,不仅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更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品质就是指一个人思考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考问题是不是周密,是不是全面,这都涉及到思维品质问题。现今社会发展多元化,环境的多变性,需要我们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分析去思考。有一个好的思维品质的人,才能更好地去适应  相似文献   

18.
追求最佳思维人是懂得思维的动物,高效准确的思维是步入成功的必备条件。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思维达到最佳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训练和指导:1.广阔性。善于抓住事物的全貌和整体.同时又不能忽略重要细节,能够全面而又严谨地思考问题。2.深刻性。善于深入所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19.
胡勇 《陕西教育》2011,(5):35-35
学科思维.简而言之就是运用本学科知识解读相关现象、解决相关问题的思维过程,是一种立足于专业的认识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智力活动。学科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其间所不可或缺的环节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思维的有序性是指按一定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物质用量顺序等思考、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具有这种思维品质能全面、严密地思考问题,避免因盲目乱撞而产生遗漏或错误,影响问题的最终解决,在平时练习中可选择以下问题进行有序思维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