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承认”说认为:“人们之所以要进行论证,其目的就是谋求‘承认’”。它的论证规则有很多主要内容不同于现行教材中的论证规则。其论证规则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工作及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2.
后法兰克福学派代表霍耐特提出的"承认理论",认为蔑视经验是社会反抗的道德动机,社会冲突能够追溯到对相互承认的否定与拒绝。霍耐特理论是对哈贝马斯交往理性的继承与发展,当后者思想早已成为传播理论研究参考的时候,前者的思想也为传播理论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了一条新的视角与路径。  相似文献   

3.
刘宗棠先生的《“承认”》,(载《贵阳师专学报》)1993年第1期,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这对逻辑论证的教学和研究,都是颇有启发的。此文引发了我的思绪,特直陈己见,向刘宗棠先生及其他专家请教。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早就为论证分过类。他在《论题篇》中指出:前提是真实而原始的论证,是证明的;前提是被普遍接受的论证,是论辩的;前提似乎被普遍接受而非如此的论证,是可能引起争论的论证;前提既不真实,又非普遍接受的论证,是谬误的。亚氏的这种论证分类,所根据的是前提的性质——是否必然真?是否普遍接受?以上四种情况,其实质都是一个“承认”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分析了公孙龙“白马非马”命题的论证逻辑,并且指出公孙龙《白马论》一的写作目的,在于告诉人们冲出习惯的藩篱,给思维开辟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本刊1993年第1期发表了刘宗棠教授的文章《论“承认”》后,引起了相当热烈的讨论,既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本刊曾陆续发表过一些讨论文章。刘宗棠教授经过进一步研究,写出了前文的续篇《再论“承认”》。我们热忱欢迎学术界同仁对此续篇提出的观点及其它问题展开争鸣。李默的《论证的本质》一文,从考察人类证据史和司法审判的历史入手,结合对现代数学和现代逻辑论证理论的研究,从一个新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论证定义。李文与刘文在内容上有较为紧密的联系,在过【一并发表。一、应该面对现实认真研究“论证”问题1.l逻辑学与论…  相似文献   

6.
1983年,笔者曾在大学毕业论文中证得 定理 设x,y,z∈R~ ,则在△ABC和△A′B′C′中,有式中等号当且仅当△ABC∽△A′B′C′且x:sin2A=y:sin2B=z:sin2C时成立. 在通用符号下,①式可变形或特殊化为 其中λ,μ,u∈R~ .由①~⑤式可推出外森比克不等式、费-哈不等式、高灵不等式、纽贝格-匹多不等式及一系列结果,这些在文[1]、[2]、[3]中曾作过讨论。下面再给出几个新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语文九册“基础训练7”第三题有这样一个句子:“我们全家都去看电影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在复习功课。”编者是把它作为病句要求学生修改的。病因是“意思含糊不清”,即不合逻辑,违反了矛盾律。“全家”当然包括“我”在内、怎么会“只剩下我一个人”呢?这对判断的关系是矛盾关系。矛盾关系的判断,其中必有一真,另一为假;或一为假,另一为真。但是,在实际语言中,有时却有一对判断相矛盾而又非病句的语言现象。“全都……只有……”这种句式,不仅存在于口头上,古今名家的笔下也不乏其例。例如:  相似文献   

8.
不良文风是新闻领域中的一大痼疾。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对不良文风的批评、批判贯穿于新闻舆论工作之中。当前,存在两大类新闻不良文风:存在已久的不良文风和后起的与新媒体密切相关的另类不良文风。后者在新媒体语境中频频出现,其具体表现是:复制他作,冒充自制;不加核查,以讹传讹;基于主观,加以妄断;发泄情绪,任性而为;网络语言,胡乱使用;标题党盛,耸人听闻;夸大其词,以偏概全;浮夸自大,甘于自欺。后一种不良文风对前一种不良文风客观上是有影响的。改进新闻文风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增强理性自觉,思想上高度重视;二是明了具体目标,作出切实努力。应双管齐下,使新闻文风的情况有所改观。  相似文献   

9.
许元洪 《现代语文》2014,(5):148-149
纵观学生议论文写作,最大的问题便是浮于表层,隔靴搔痒,只懂得证明观点的正确性,却不懂得证伪,进而把观点推向前进。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传统议论文主张“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论”,于是乎学生只会观点先行,把议论简单看作是为论点找论据的过程,这是对议论文的一种肤浅认识,更是一种粗暴的认识,但在实际教学中却顽疾难化,成为提高议论文水平的一大阻碍。在议论文教学中,我们应果断抛弃简单为观点找论据这种低水平的“证明”方法,而要勇敢地把观点不断地“试错”和“纠偏”,从而高举“证伪”的旗号,把观点质疑到底,通过逻辑的检校和思辨的递推,达到全新认识的目的,一新传统习见,获得思想上的升华。  相似文献   

10.
课程改革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个艰苦的乃至痛苦的、长期的乃至漫长的过程,有关课程改革的理论绝不会否定这一判断。然而考察我们近来的课程改革实践却不难发现,急功近利、浮夸自欺、形式主义的情况极为普遍。在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之间,我们体验不到像袁隆平培育杂交稻那样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反而体验到某种类似大跃进那样的“改革”气势。  相似文献   

11.
《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是毛泽东同志一九四二年为解放日报撰写的社论。此文观点鲜明,论证严密,逻辑性强,语言严谨,是政论语体的典型范例.一、运用环扣词语展现文章的逻辑线索.所谓环扣词语,就是在下句或上下段之间起接应作用的相同或相似的词语.由于这些环扣词语的前后接应,文章的逻辑线索更加分明.下面先看作者是怎样通过间隔使用环扣词语来展现全文逻辑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逻辑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理论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学习与普及逻辑的问题则是毛泽东逻辑思想的杰出贡献。毛泽东论逻辑普及广泛而深刻,并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得到实践,这在世界逻辑发展史上是空前的。本文系统分析毛泽东有关逻辑普及的论述,探讨他在逻辑普及问题上对我国逻辑学发展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文学理论》与由童庆炳主编已做了多次修订的《文学理论教程》相比,更加突出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与文学理论",论文提出,历史化和逻辑化是有效完成"马克思主义与文学理论"教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思想史上,公孙龙的“白马非马”的命题(其著有《白马论》,以下引文未注明出处者皆出于此)有相当的影响。对于他自己的这一得意命题,用他自己的话说是:“龙之所以为名者,乃以白马之论尔”(《公孙龙子长笺》)。如果说“白马是马”,人们一目了然,可是说“白马非马”却容易让人产生异议。  相似文献   

15.
所谓“上一级”,在逻辑上是上一级概念,在语言学上是上一级语词。本文为避免名词术语的纠缠,简称“上一级”。提出寻找“上一级”这个话题,是因为好多学生在语言表述中理解不清,把握不准,把“上一级”理解为“上级”,或扩大为“上上级”,也有把“平级”“下级”语汇当作“上一级”的做法。一语汇中的相当一部分词或短语,是有级别的。比方说,诗人、画家、演员的上一级是“文艺工作者”;苹果、香蕉、梨子的上一级是“水果”。这是逻辑学上概念间的属种关系,不加注意,表述上就会出现错误,看下面两例:(1)我们在学习中,要有专…  相似文献   

16.
<正>1700多年前,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勾股圆方图中著名的弦图,经过设计变化成为含义丰富的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赵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数学家与天文学家,他仅用勾股圆方图和500字的评注,就简明扼要地总结出中国古代勾股算术.由于大正方形的面积S=c2,S=(a-b)2+2ab,所以,c2=(a-b)2+2ab,即c2=a2+b2.他仅用两种方法计算同一个大正方形的面积,就证明了勾股定理.其实用到的就是我们本篇要阐述的一个数学思想方法——"算两次".  相似文献   

17.
王宏平 《考试周刊》2014,(58):48-49
本文通过三角、代数、立几等方面的几个例题,较深刻地阐述了次数在解题中的重要性,不仅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帮助,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背景下,认同理论以其对"同一性"与"差异性"这个古老问题的再现而逐渐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并且产生了广泛影响,但它存在原子主义、分裂主义等问题的事实也毋庸回避。承认理论可以看作是对它的扬弃。承认理论抛弃了单一主体的主体性思维方式,而把哲学根基转向多元的主体间性,从黑格尔到霍耐特的承认发展路线为我们展示了承认的一种路径。  相似文献   

19.
“必然”,在哲学当中,是与“偶然”相对的一个重要范畴;而在逻辑学中,它又是与“或然”、“突然’油对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形式逻辑范围内,“必然”与命题、推理和论证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并旦在不同的逻辑形式中具有不同的意义和功用。模态逻辑直接讨论必然与可能、必然与突然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推演;假言命题讨论前后件之间的必然关系;推理要讨论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否必然Z论证则讨论理由与推断(沦据与论题)之间是否具有必然联系。本文主要讨论逻辑学中“必然”的各种意义。一、摸态逻辑中的“必然”“必然”在摸态命题当中…  相似文献   

20.
陈晓旭 《政治思想史》2015,(2):145-156,200
当代关于社会正义问题的主导争论是以分配问题为中心的,问的问题是分配什么以及如何分配。而伊莉丝·杨和南希·弗雷泽则论证分配不是(至少不仅仅是)社会正义问题的中心,相反错误承认也会导致不正义,这种不正义无法用分配正义理论解决。然而,二者对分配正义理论的批评存在不足之处,她们的承认理论在解决社会正义问题上并不比分配正义理论更为优越。与之相比,一种底线承认的概念更能得到辩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