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歧义句是指一个句子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对完整的意思。高考考查歧义句辨析的频率较高,综合近年高考考查歧义句类型,分析其形成歧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2.
所谓句子的歧义,就是指一种语言表达形式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能的理解。近几年来,语文高考试题中关于歧义内容的考查也常有出现,有的考查歧义句的辨识,有的考查歧义句多种意思的理解,也有的考查歧义的消除,等等。因此,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歧义现象产生的常见原因及消除方法进行分析和归纳,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那么,句子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和消除它的方法又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3.
语言表述,语意明了是最基本的要求,语句歧义则是表意不明的主要现象,也是表意不明的主要原因。从近几年高考来看,病句知识考查,对语意明了的考查明显有所侧重。歧义句,就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意思的句子,造成歧义的原因主要有5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孙立志 《新高考》2004,(11):14-16
病句辨析是高考的必考题型,歧义句属“语意不明”类型,多年来在高考中屡有涉及。1998年、2003年、2004年曾专门以此作为考查点独立设题。这足以表明辨析歧义句之重要,我们在备考时绝不能轻视。歧义句的病症有多种,下面举例加以解说。  相似文献   

5.
自1997年以来,“语意表述歧义”这一病句类型已有7年没有在高考语文试卷中设题考查。所以,当这一病句类型再度登陆去年高考语文试卷时,广大考生普遍感到非常棘手。为此,笔者从口头表述和书面表述两个方面对语意表述歧义的成因进行了类析,以期能为广大考生较为系统地把握这一病句类型提供一点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歧义的正误辨析,是为考核《考试说明》中第8条的语言“清晰”的内容。 歧义,包括结构歧义与语义歧义。结构的歧义,是据不同的音顿切分句子而成不同的句意;语义歧义,则多是词语的多义所致。这两种歧义,高考都曾考过。  相似文献   

7.
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常涉及歧义辨析和理解的问题,本文拟对常见的歧义句式加以说明。所谓有歧义的句子,是指句意失去了确定性,可以有两种以上不同理解的句子。造成歧义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8.
2004年高考语文全国题甲卷、丁卷中的第6题同2003年的全国题一样,都考查了判断"语意明确/不明确的一句"。"语意不明确"说白了就是模棱两可,就是歧义。歧义句给人感觉往往很朦胧,似乎很难捉摸,但是只要我们把握住歧义的原因,顺藤摸瓜,便不难把那些"朦胧"的句子清晰化。 高考试题告诉我们,产生歧义的原因大致有八种:指代不明确;词性不明确;配搭不明确;修饰/不  相似文献   

9.
解析歧义句     
歧义句.顾名思义,就是可以有几种理解的句子。它很容易被忽视.实际是一种病句,可是,人们听说读写时,也就是进行书面表达口语交流时,经常出现表意多歧,语言的准确性有效性受到直接影响。而近几年来的高考,尤其是2003年.还把歧义现象单列一题进行考查。为此.我就歧义的产生、辨识和消解几方面细作整理,述说如下,或对考生提高应试能力,规范语言运用略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学界对造成歧义原因的归纳,涉及语音、词汇、语法层面,不管是哪类歧义其本质均为"同形",在高考中常常以表意不明的形式考查,仅凭传统的句法分析难以有效地解决这一偏误,这也就成为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消除歧义通常的做法对于学生而言繁琐且不易掌握,若能引入"语义指向分析法"便可有效地辨识并消除歧义句中的歧义。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语文高考试题对歧义的考查占有一定的比例。解答此类题固然可凭语感,但是如能在语感的基础上了解歧义的种类和产生的原因,并掌握一些常见的消除歧义的方法,无疑会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和速度。 分析高考试题可以看出,歧义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某些语句孤立地看可以有不同理解,表达意思不明确;但放在一定的语境  相似文献   

12.
歧义句的类型甚多而歧义的消除方法也因此而有别,这里介绍六种较为常见的消除方法,以供参考。一、更换词语法歧义句常常因某个词语的多义而造成歧义。为使这类句子句意明确,将句中不确定的词语更换掉即可。例如,“我想起来了”中的“想“就有两种理解,因此,可将产生歧义的“想”,或换为“回忆”,或换为“打算”,  相似文献   

13.
黄红枝  唐韧 《现代语文》2014,(4):99-101
自柏拉图以来,不同学科对歧义句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如何消解歧义句的歧义也是研究热点。鉴于语义和语用对歧义句的理解有很大影响,本文从语义和语用两个方面讨论歧义句的成因,并运用关联理论探讨歧义的消解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歧义(Ambiguity)是指同一语言单位有不止一种的解释。这些解释不仅符合语法规则,而且是相对确定的,没有主次之分。法测试中,歧义句解析题形主要旨在考查学生对各种语法成份的掌握及对句子的理解程度。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歧义句的形成和相应的释义方法。 一、一词多义引起的歧义 英语中很多单词不止有一种意思,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可以形成不同的解释,如: 例1 The man drawing a cart is my uncle. 此句中draw有“画图”和“拉”两个意思,故此句可以有以下两种不同的解释: a)The man who is painting the picture of acart is my uncle. 正在画马车的那个人是  相似文献   

15.
张雯 《考试周刊》2012,(87):81-81
歧义是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英语中的歧义句更是多见。歧义性就是句子中的词或短语没有固定的意思,有两种或多种意思。歧义英语句中之所以产生歧义,主要是由语音歧义、词汇歧义、语义歧义、句法歧义等原因造成的。本文以若干实例入手.主要从音位学、词汇学、句法学、语义学等方面对英语中歧义句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解析歧义句     
歧义句,顾名思义,就是可以有几种理解的句子。它很容易被忽视,实际是一种病句,可是,人们听说读写时,也就是进行书面表达口语交流时,经常出现表意多歧,语言的准确性有效性受到直接影响。而近几年来的高考,尤其是2003年,还把歧义现象单列一题进行考查。为此,我就歧义的产生、辨识和消解几方面细作整理,述说如下,或对考生提高应试能力,规范语言运用略有帮助。汉语词语(含短语)意义往往有多样性,短语结构有多维性,称代指向有两可性,名量关系有不定性。在表达中,如果运用不当,会出现歧义。一、音同,形义两可,多出现在广播、口语等听音材料中。如:…  相似文献   

17.
歧义句分析     
平时,要求我们在说话,写作中,一定要语言规范,清晰,明白,也就是言简意赅。但往往有些句子,言简了,意未明。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这就是所谓的歧义句。所谓歧义句是指句子可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解。“北京人多”就是一个歧义句,  相似文献   

18.
所谓歧义句,就是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能的句子。要辨识歧义句,首先得弄明白产生歧义句的原因。产生歧义句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一、多义词造成歧义(1)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2)这是名模孙燕摄于2002年11月的照片。(1)句中的“看不上”既可以理解为“收看不上”,也可以理解为“瞧不起”。(2)句中的“摄”也有两种理解,一是孙燕亲自拍摄,二是她被拍摄。二、语音停顿造成歧义(3)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4)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  相似文献   

19.
歧义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个语言现象。歧义句是指同一表层结构对应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深层含义。对歧义句的研究已经日益成为语句理解的重要研究领域,因为探讨歧义句有助于了解人类语言加工系统的一般机制。首先,对歧义句的理论模型与研究方法进行了回顾;其次,对歧义句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最后,对汉语歧义句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人们用作交际工具的语言有两种形式 :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在交际中 ,信息便是通过这两种语言形式传递的。一般说来 ,在特定的语境下句子都有明确的含义 ,但由于时间、场合、环境、上下文等因素的变化 ,同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句话可以有两种甚至多种解释 ,从而产生歧义 ,这种容易产生歧义的句子就是通常所说的歧义句。歧义句会给阅读和理解增添许多麻烦。要正确地掌握歧义句 ,就要在口语中注意同音异义词的变化 ,在书面语中注意区分由义群组合、一词多义、短语多义等造成的语意变化。下面例举几种主要的歧义句。  一、由一词多义造成的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