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教好班级中学习好的学生很容易,但要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特别是转化差生,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一个班级中学生情况总是参差不齐的,总会有相当部分的差生,他们能力低,成绩差,除天资外,主要还是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当或因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偏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而造成的。如何转化差生,笔者经过13年的教学实践探索,有如下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2.
差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中出现的运算障碍,是导致学生学习物理困难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它是差生学习物理的一块“绊脚石”,在农村初中这一问题尤为突出.近年来,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意识到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想方设法帮助差生排除学习物理的运算障碍,使学生比较顺利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从而有利于大面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为此笔者作了一些尝试,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数理结合的教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俊秀 《物理教师》2002,23(4):9-11
物理离不开数学 ,数学在物理中无处不在 ,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很好地处理数理结合的问题 ,是学生感到物理难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物理教学中 ,有的教师凭经验随意处理 ,缺乏针对性 ;有的教师把重点放在以数学为工具进行推导、计算及运用数学解题的技巧上 ,使学生身陷题海却收效甚微 .本文就物理教学中对数理结合应做的工作 ,作一些探讨 .1 教学物理某部分知识之前 ,考察学生的数学知识 ,注重“数理匹配”“数理匹配” ,这里指学生已具备了学习某部分物理知识的数学知识 .物理学习中若缺乏相对应的数学知识 ,即“数理不匹配” ,不仅会影响学生…  相似文献   

4.
转化数学差生的探索与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对数学差生的剖析“学生天生就是爱学习”.当然包括喜欢学习数学.那么为什么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会形成相当一部分的数学差生呢?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深思索.据研究表明,数学差生大部分是非智力因素所造成,那么这部分学生成为数学差生的原因可能由于社会环境影响,或者是家庭教育影响,也不能排除由于教师的教育不当,教法失调所造成.或者是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在小学阶段就底气不足,因一部分知识缺欠,能力薄弱跟不上班,在过度紧张的拼搏中步步败退,逐渐失去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失去了学好数学的信心,最终也成为数学差生.不管是哪一种情况,…  相似文献   

5.
要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就必须在提高差生上下功夫。为此,我对两个化工班近五十名化学科差生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调查摸底,发现差生学习成绩所以差,除天资、原有基础差等因素外,主要是他们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学习方法不当。从教师方面看,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思想的影响,对这部分学生缺乏应有的关注也是重要原因。针对产生差生的主要原因,我有意识的在帮助差生上下了工夫。  相似文献   

6.
数学学科差生问题是个老大难问题。要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必须重视转变差生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要弄清造成差生所以差的原因。我认为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从教师方面看有: 1.教师教学方法不当。有的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只顾自己讲,很少去关心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虽然有时教师也提问,让学生板演,但常常是只叫几个优等生,一部分学生只是做陪客,成了“被遗忘的角落”。这部分学生对教师的高谈阔论,听得昏昏欲睡,有的做小动作,有的思想开小差。由于教师满堂灌,学生的课堂练习在课内做不完,因而不得不留到课后去做,教师在课堂上得不到学生的反馈信息,不能及时地发现问题。一部分学生课后作业中遇到了困难,就马马虎虎乱做一通或照别人的抄一遍“交差”。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就成了差生。 2.教师不尊重学生。差生的造成同教师不正确的教育思想关系很大。有的教师不是满腔热情地帮  相似文献   

7.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最重要因素,而差生因知识缺漏多,接受知识的能力低,容易形成自卑心理,失去学习兴趣.在小学阶段,为了促进差生的转化,教师要注意加强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合理地组织教学,注意根据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激发、培养差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8.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发展,中学阶段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相当一部分差生。如何转变差生?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不难发现影响他们学习发展的因素主要是基础知识缺漏,学习态度不端正,思维方法不当。因此要帮差生学好数学,扫清学习障碍,我们首先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以解决差生知识欠帐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加快教育发展的步伐,高中、高校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因此,高中的差生人数大量增加,成绩差异悬殊,尤其数学的成绩差异更明显,数学差生急剧增多.要真正地提高全民的素质,就必须把教育过程中产生的差生及时转化,杜绝其以低文化,低素质状态流入社会. 要转化这些差生就要先弄清他们成为差生的原因.可能是智力因素,也可能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如对学习缺乏兴趣,意志薄弱,方法不当,态度不端正,情感障碍等.本文主要探讨方法不当型的差生转化策略.杜玉祥等人认为,这类学生有两个特征:(1)懒,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基本…  相似文献   

10.
物理学习中的差生可分为4种类型:1.暂时困难型;2.能力不足型;3.动力不足型;4.整体困难型。由于差生形成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因而我们就不能把所有差生都简单地归结为“脑子笨”或“不用功”,教学中应针对差生的特点进行帮助和教育,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转化效果。1.对暂时困难型差生:这类差生的能力及个性特征正常,其物理成绩差的原因主要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即在课堂教学中意志力较差,不能和大多数同学一起进行积极有效的思维活动。由于这类差生较多,因此,教师在课外应增加对这类学生的感情投资,对他们学习上暂时出现的问题加以弥补,使其及时…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过程中常遇到一些差生 ,这些差生被人们认为“智力差、智能差”而难以实施教育。学生的智力、智能固然存在着差异 ,但许多差生并非真正智力差 ,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的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习方法不对头。所以 ,如何激发差生的学习信心 ,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是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可以产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稳定的学习情感 ,增强求知欲望。差生成绩不好 ,主要是因为对该学科没有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 ,在平时的教学中 ,笔者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进行一些生动有…  相似文献   

12.
学生进入高中后,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学习内容的加深,几次考试下来,不少学生对物理学习失去了信心,轮为差生.归其原因主要是:学习物理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只是满足课堂能听懂,死记物理概念、定律和公式,不理解其物理意义和应用.为了使这些差生能迅速赶上队伍,我在培养他们学习物理的习惯上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13.
一、知识学习要先死后活,不歧视差生. 物理作为理科的一门课程,很多学生认为不需要记忆,只要练题就可以了.这样在做题的过程中,灵活的题对差生来说太难,简单的概念、公式这些基础知识应用又似是而非,造成差生学习成绩一直提不起来,相应的也就对物理课程失去了兴趣,觉得物理很难学.如果从开始不抓好差生的工作,将对总体教学效果带来不良影响.物理的基础性题,只需要熟知基础公式、概念就能完成,让差生加强记忆,然后再加强理解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上升,差生就会感到自己并不笨,学习的自信心就会增强,随之学习兴趣高涨.如果还有连公式、概念都记不熟的少数差生,教师此时要以宽容之心对待,不要歧视他们.从心理角度暗示他们一定能掌握,在课余监督他们记忆,当学生记住并能运用时及时夸奖,消除差生的自卑心理.  相似文献   

14.
我所在的学校是全县规模最大的初级中学,担负着县城和部分乡村的主要普九任务,每年新生中的“差生”较多,这些学生基础薄弱,求知欲淡漠,破罐破摔,学习成绩徘徊不前,对教育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对于物理学科更是如此,学生不入门,理解能力差,不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物理上的问题,成为物理教学的老大难。如何激发和培养这部分差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发生质的飞跃,是加强素质教育搞好物理教学的关键,是摆在每位物理教师面前的艰巨任务。为扭转这种局面,我校全体物理教师首先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现代教育理论,提高了对差生的  相似文献   

15.
学生中流传着一句顺口溜:“物理就是无理,难以捉摸其理.”中学生普遍怕学物理,“普通班”的学生(即差生)尤其怕学以至厌学,他们的素质甚差.如何通过物理教学来提高差生的科学素质呢?本人谈谈以下一些看法和体会.1 引发兴趣,激起差生的求知欲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个好老师.实践证明:兴趣是差生学习的牵引力和加速器.在物理教学上,教师可采取下述措施来激发差生的物理学习兴趣.1.1 在“普通班”任课的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16.
一、端正心态,用真挚的师爱关注“差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差生”首先要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心”,唤醒他们“沉睡”的思维。一般来说,差生都存在自卑心理,平日少受表扬,对批评较为敏感,若物理教师在课堂上动辄讽刺、挖苦或滥加训斥,必定会增强其逆反心理,人为地把他们推向  相似文献   

17.
论“差生”及其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差生”问题长期困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严重影响普通教育的发展。 一、“差生”的成因与形成 造成“差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诸多因素又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日本教育学者北尾伦彦的研究表明,形成“差生”的原因可分为三个层次。其中一次性直接相关因素有:学习活动的失败;基础学力的欠缺;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及内容的欠缺等。二次间接相关因素有:性格和智能结构的缺陷,如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丧失。三次间接因素有:对学校、班级的不适应,对教师的消极态度等。笔者认为我国现有普通教育中“差生”的形成主要有三种因素:一是偶发性因素。由于家庭或个体的突发事件,造成一个时期的学业荒废,使学习成绩陡然下降,进而在行为上破罐破摔,成为“差生”;二是累积性因素。由于教学或学习上的失误,学生在一系列学习中没有达到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形成了基础学力的负积累,造成  相似文献   

18.
在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及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学校环境对学生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有些学生在思想道德、组织纪律、学习成绩方面比不上同龄人,于是有些教师就给他们戴上了“差生”的帽子,认为他们是“朽木不可雕也”,放弃教育。其实这些“差生”,只是在学习这方而落后,而且上小学的孩子正处于学习知识、积累知识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生物这门学科,不属高考科目,成绩好的学生对生物课学习尚且不够重视,“差生”更是可想而知了.要提高生物会考合格率,关键是调动“差生”的学习积极性.其实,大多数学生的智力差异并不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非智力因素上.差生主要差在学习情感、动机、兴趣、性格等方面.因此,要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提高生物会考成绩,关键在于如何调动差生自身的学习生物课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刘斌 《现代语文》2009,(6):75-76
纵观目前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仍然有许多令人深思的地方:第一,中职学生人部分来自初中的“差生部落”,学习兴趣不浓厚,学爿态度不端正,自控能力较差,导致了学生语文基础较差。目前学生的语文知识,尤其是句、段、篇章知识、语法、修辞知识、逻辑知识掌握得不够好,不善于谋篇布局,不善于运用相应的语言表达方式,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和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和提高。第二,面对这样的学生,许多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经历了长期“启而不发”的尬尴后,甘脆唱起了独角戏,一厢情愿地把自己摆在了“传业、授道、解惑”的权威位置上,对学生滔滔不绝讲个不停,把篇、章、句、语、修、逻等知识嚼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