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潜意识在艾丽斯·沃克的小说《父亲的微笑之光》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下,潜意识是人类心理活动中很难或永远不能进入意识的部分,但它却是人的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和本能冲动的替代物.父亲罗宾逊对女儿麦克格琳娜的鞭打事件主导了整部小说的发展,并造成了小说中主要人物性格转变及命运转变.笔者借鉴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和人格结构说,揭开鞭打事件的本相,而透过鞭打事件表象,审视沃克笔下的人性本质,失衡的自我在通过人性的自省后摆脱记忆的痛楚,达成了生存美好愿景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2.
神经精神分析学对潜意识的研究和理解主要集中于与记忆有关的问题.神经精神分析学家根据双重记忆系统理论将潜意识划分为两种:一种是压抑的潜意识,与外显记忆相对应;另一种是非压抑的潜意识,与内隐记忆相对应.压抑的潜意识即为弗洛伊德理论中的潜意识,由最原始的本能和欲望以及各种被个体压抑了的经验构成.非压抑的潜意识则是前言语阶段的经验、幻想和防御等在内隐记忆中存储的结果.关注非压抑的潜意识扩展了精神分析对话的范围,进一步深化了当代精神分析学家对潜意识及其在分析情境中如何加以呈现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一、关于潜意识的研究关于潜意识的叙述,古希腊柏拉图的理念论思想中的“理念”其实是潜意识的雏型。18世纪赫尔巴特提出了意识阈的概念,意识阈的涵义是,任何时候占意识中心的观念只容许与它自己可以和谐的观念出现于意识上,而将与它不和谐的观念抑制下去。意识并不是全部心理生活,在意识阈限以下,称为无意识活动。叔本华把无意识视为一种冲动、本能、奋进和渴望,在他看来,人们总是被无意识作用下的本能冲动驾驭着,意识或理智担任的角色,只不过是个体的外交部长而已。对于潜意识的研究,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弗洛伊德。虽然弗洛伊德并不是第一个…  相似文献   

4.
关于潜意识的叙述,古希腊柏拉图的理念论思想中的“理念”其实是潜意识的雏型。18世纪赫尔巴特提出了意识阈的概念,意识阈的涵义是,任何时候占意识中心的观念只容许与它自己可以和谐的观念出现于意识上,而将与它不和谐的观念抑制下去。意识并不是全部心理生活,在意识阈限以下,称为无意识活动。叔本华把无意识视为一种冲动、本能、奋进和渴望,在他看来,人们总是被无意识作用下的本能冲动驾驭着,意识或理智担任的角色,只不过是个体的外交部长而已。  相似文献   

5.
潜意识与意识之间并非弗洛伊德所说的单向“升华”,二者在某种条件下相互过渡,是一种双向运动方式。潜意识无法用语言表达,究其本质,它只不过是对人的精神起十分巨大的萌动作用的精神衡量。潜意识的主要内容来自意识领域和人的本能,是认识领域所认识的客观形象、主体思维等一系列的事物,由于“速忘”而进入潜意识领域反对本能的一种相互撞击所发生的效应。当然,这种效应在潜意识王国中不是“受道德原则”控制的,是在“享乐原则”支配下的一种反应,但它绝不是弗氏原定义中的那种本能和欲望的冲动。本能对来自意识领域的内容产生的各种反应,在不受“现实原则”和“道德原则”控制的时候,回过头来又可以对客观事物形成多种反刺激。这种反刺激随客体变化,但他们都总遵守着一种原则——仅受本能的影响而不为主体意识所感知。 我们知道形成反刺激的母体双方是本能对来自客观事物体产生的反映和客观事物。反刺激发生的场所是潜意识王国。我们在这里所用的“客观事物”这一概念的内涵并不是一般意识上的内涵。它也是潜意识王国中的一个公民,确切地说,它只不过是以“个体无意识”的形式进入潜意识中被遗忘后才加入个体无意识行列的。因此主体对它既无法控制。也无法感知,形成反刺激的另一母体——“反应”是  相似文献   

6.
<正> 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中,世界范围内,人论纷纭。茫茫九派中,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亦称“心理分析”理论,毫无顾忌地损伤了以往人论中关于“人的绝对理性”的观念,对人的心理机能和行动渊源,做出了令人瞋目的解释,潜意识(无意识)、性本能、释梦学说、构成精神分析的主要内容。“潜意识是包括个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以及这种本能所产生的欲望而被风俗习惯和法律道德压抑到意识阀界下所不明白的心理部分。”是一个特殊且又十分重要的精神领域,是心理过程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潜意识在艺术创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绘画创作中的潜意识具有突发性、偶然性、非自觉性、非逻辑性等特点,其情感意象本身特有的规律是意识所无法支配的。探本穷源,绘画意象的潜意识自动生成不是一种毫无前因后果的神秘现象,而是知识经潜意识积累蜕变成本能后与情感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复杂多变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8.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纪元,提出了精神分析理论:1.潜意识论。他将人的心理分为意识和潜(无)意识两个部分,认为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2.泛性论。他将人的性心理分为口腔期、肛门期、性器官期、青春潜伏期和生殖期等5个阶段,认为性是人们追求一切快乐的欲望。3.本能论和人  相似文献   

9.
一 在西方精神分析学中,无意识又称潜意识,是指被压抑的、当时无从直接知觉的本能、欲望和经验。在弗洛伊德之前已  相似文献   

10.
郁达夫的小说始终贯穿着现实反省与道德批判对本能冲动的斗争与压抑.在现代伦理道德的影响下,他将欲望作为表现的对象,但传统意识的观照却又使他自觉到性的罪恶,通过隐讳、转移和忏悔三种方式,郁达夫的小说实现了对欲望的救赎.  相似文献   

11.
潜意识作为一种有灵性的能量体,与灵感紧密关联,真正的美术创作实则是潜意识的结果。浅表意识与潜意识互为存在条件,浅表意识被压抑、潜意识出来做功,创作者只有做到无物无我物我合一才会出现灵感。挖掘利用潜意识将对艺术创作、艺术教育及其他学科发展带来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弗洛伊德通过对潜意识进行考察与探索,得出人的本质主要是无意识的和非理性的潜意识,而潜意识主要是人的本能欲望.在弗洛伊德看来本能的满足就是人的自由之实现,人在本能满足的过程中,使个体摆脱了压抑,也就意味着自由的实现和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心理分析批评又称心理批评、弗洛伊德主义或精神分析学。它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通过对变态心理和无意识领域的研究而提出的一套分析人类心理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犹如一座冰山,意识领域好像冰山浮出水面的部分,只一角;水面以下占绝大部分的是潜意识领域,是具有决定意义的部分,即弗洛伊德从探讨人的精神机制和人格结构出发,将人的内在心理划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三个层次。与此对应的是人格的划分:“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本我”是本能永恒的冲动,它遵循快乐原则,下意识地寻求发泄和满足;“自我”是一种…  相似文献   

14.
意识流小说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意识流”原本只是一个心理学及哲学术语: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他的专著《心理学原理》中曾把人的意识(即思维)喻作“流动的河流”;法国哲学家柏格森更是提出人的思维活动遵循的是心理时间而非物理时间的学说,即人的意识不受社会时空的限制;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他的精神分析学说中又极力强调无意识(潜意识)的重要性,认为无意识系统是人的本能和欲望的贮存库,而本能和欲望则是人的精神和行动的基本动力,所以文艺要表现潜意识的流动。  相似文献   

15.
张颖 《文教资料》2008,(14):110-111
人的意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显意识,另一部分是潜意识.潜意识的力量是巨大的,也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作为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日后的工作中充分发挥潜意识的作用,以助其更好地成长.  相似文献   

16.
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创作者,其中包括法国戏剧家让?热内。弗氏认为,艺术家都是爱做梦的人,而热内不仅爱做梦,而且甘心沉迷于梦幻,尤其是创作给他带来的如梦如幻的感觉最让他心醉。弗氏把人的心理结构分成"本我","自我"和"超我",认为人的潜意识中存在着各种永不停息的本能欲望,这些欲望冲动对人的行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这些施暴、谋杀、死亡等等由本能冲动所引起的暴力元素恰恰大量充斥在热内的戏剧中。本文将以弗氏理论为依据,分析热内的创作构思,情节安排,戏剧人物和死亡、谋杀等暴力元素,旨在证明戏剧创作的终极意义是戏剧家聊以慰藉,释怀心结,释放"本我"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一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依德曾以发现人的无意识而名声大震。他的理论发展的早期曾致力于被压抑的潜意识及梦的研究,随着其研究内容的拓广,以及他矢志不渝的观察、研究,他开始把精神分析的方法应用到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中去。可以说,弗洛依德的“人格三结构”理论的提出是他精神分析理论成熟的一个标志。弗洛依德依据其早期对癔病的研究,而把意识分成三个水平,即无意识(被压抑的欲望),前意识(可回忆起来的无意识)及意识三个水平。到了本世纪20年代早期,他又对此分法进行了非实质性的修改,即把人格分成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部分。这就是所谓的“人  相似文献   

18.
王昕 《现代语文》2006,(3):68-69
原欲(Libido),按照弗罗伊德的理解,就是人的基原欲望“爱的本能”。它蕴藏在“本我”中,是生命能量之源的核心力量,是人类生命活动最原始的内趋动力和终极原因。尽管弗罗伊德声称“原欲”是比“性欲”包含更广的生理机能——“爱的本能”,实际上,二在他那里并没有多大的区分。苏童在小说创作中表现了对原欲的敏感和迷恋,原欲成为他笔下的生命难以抗拒的生命动力,也构成了他的许多小说叙事的张力。苏童喜欢从生物学的角度出发,深入人的意识和潜意识层面,挖掘人的深层原欲。在苏童的笔下,原欲是控制不住的性欲冲动:是其它欲望未满足时的疯狂弥补行为;是受到压抑和扭曲的变态的性意识和性心理。苏童通过对生命的原欲的挖掘和传达来张扬其中包孕的生命意识,从中可以感知他对生命的热切关注和执追寻。  相似文献   

19.
意识世界呈现两种形态:显态与潜态.显态意识是明显的,被“自我”提取的,自觉参与思维活动的部分.潜态意识是隐藏的,暂被“自我”忽视的.未能自觉参与思维活动的部分.但我们应该承认并注意潜意识对创作的某些重要作用.孙绍振在《当代文艺探索》创刊号所发表的《作家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繁难而多义的创作审美心理学问题。就人类思维心理中的诸矛盾而言,人们不但对其概念的表述不同,而且对内涵的界定亦有歧义,诸如无意识、非意识、下意识、潜意识、非理性、非自觉、前意识、显意识、显思维等等,现代心理学对上述概念虽进行了多方研究,却难有定论。一般说来,对此问题不宜分得过细,大致可划分为对应的两极:无意识和意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把前者说成是潜意识,后者说成是显意识(或显思维),是人的大脑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