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一篇作文的形成过程,往往是对某一事物的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过程,作文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认识水平。因此,在作文训练中,教师必须注重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一、从观察入手,指导学生认识周围事物。人的认识过程是从感知开始的,而观察是知觉的特殊形式,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知觉过程。是人对现实对象直接认识的一种主动形式。儿童要写所见所闻,经历过的事,必须要对周围的事物有所认识,而要认识周围的事物,必须要从观察入手。在作文训练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三年级的一堂观察作文指导课,是写“一串红”,  相似文献   

2.
几年来,在连续三届的小学高段作文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从观察能力、组材能力、描述能力几方面对学生加以培养,结合教材和学生生活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各种训练,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一、指导学生细致观察事物进入高段后,学生最感棘手的是作文,总觉得无话可说。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教育学生平常留心观察事物,积累写作素材;教师考虑训练题目时也要注意切合实际,使学生言之有物。我在作文教学中除重点指导教材规定的篇目外,还适当加大练习量,有针对性地指导观察一些事物。我曾设计让学生练写《及时  相似文献   

3.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参与学生的感知过程河南方城城关镇第一初中姚经华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存在着这样一种倾向:教师只重视对学生进行形式和技法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感知能力的培养;只重视作文后语言章法的详评细改,忽视了作文前感知过程的参与指导。结果,教师如同一个...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作文是一种基础的书面表达训练,要写好一篇文章,要从基础的训练开始。所谓基础的训练就是指导学生去感知事物,就是全面地、细致地、运用包括视觉器官在内的一切感觉器官去感知事物而不单是会“观察”。学生写的文章,往往不具体、欠生动,究其原因,是我们在指导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事物方面做得不够。在这方面加强了,小学生作文就会具体、生动起来。下面试举教学一例: 我问:同学们吃过苹果吗? (都说吃过)请大家尽量形象地写出苹果是怎么样的。结果,有的学生单一地在苹果的颜色上兜圈子,有的学生笼统地写出了苹果的形状。  相似文献   

5.
在作文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还要注意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培养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根据大纲的这一要求,作文教学要在“指导”二字上下功夫,通过教师在学生动笔之前有目的引导、点拨,使他们及时地捕捉到日常学习、生活中有意义的作文内容,表达自己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感.可以这样认为:作义的指导过程,也就是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的重点是片段训练,训练好了片段,就可为以后具体地描写事物铺平道路,为高年级作文中的构思谋篇奠定基础。教师在教学、指导小学中年级学生的作文时,一定要探索清楚这一阶段作文教学的特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身心特点出发,确定作文的内容,寻求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们的作文教学,表现出来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老师命题、指导——学生习作——老师批改、讲评。这实质上是一种以教师为主体的训练方式,这种训练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要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在作文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指导观察事物;联系习作的要求,指导分析事物;从作文内容入手,指导选择材料。  相似文献   

8.
正作文教学是启发、联想、领悟、写作相统一的过程。创新个性和创造性思维训练可以融会贯通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作文教学一般有作文训练方式的选择、作文指导、作文批改和作文评讲四个环节,这里仅从作文训练方式的选择、作文指导两个环节谈谈作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一、作文训练方式与创造性思维训练教师要恰当地选择作文训练方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1.在命题作文中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命题时应有所突破,必要时在时空上给学生留下"空白",把学生思维引向无限。全命题作文要"心理学化"。命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因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作文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书面表达的实践活动,也是小学生实现由认识事物到表现事物的转化过程。为了促进学生实现这种转化,作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词语化能力。什么是词语化能力呢?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后,需要用合适的词语作为代码赋予其上。这种对事物感知赋予合适的词语作为代码的形式就是对事物感知的词语化过程。使这个过程得以形成的能力就是对事物感知的词语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是写作教学的基础,阅读教学是否注意抓好学生对有关知识、方法、技能的内化,直接关系着作文教学的质量。但不少教师对阅读和作文二者关系缺乏应有的认识,就作文抓作文,就训练抓训练,不注意在阅读教学中扎扎实实地促使学生在知识、技能的内化上下功夫,放松语言文字的训练,致使学生表达失去了坚实基础,影响着作文训练的效果。因此,要切实提高学生作文水平,阅读教学必须抓好学生对有关知能的内化。一、在观察、分析事物方法的内化上下功夫。大纲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人的认识过程是从感知开始的。观察是人对客观事物直接认识的主动形式,直接关系着认识  相似文献   

11.
张占先 《语文天地》2012,(10):37-38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弱化了作文"技能训练和素质训练",只进行大量的"应试训练",致使作文教学质量下降,导致学生害怕作文。作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作文技能训练和素质训练的过程。学生作文除了靠  相似文献   

12.
一“、达标式评价”及其缺陷作文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写作成果进行主观的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师进行评价所依据的价值标准是在一定的作文教学观的指导下建立的。长期以来,作文教学都是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序列化的写作训练,这样的作文教学观可以称之为“科学训练观”。以“科学训练观”为指导,在作文评价过程中,教师习惯于以每次习作的训练要求作为评判的标准,主要从学生是否达到训练要求的角度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是一种“达标式评价”。评价往往是一根“指挥棒”,它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导向引领作用。作文的“达标式评价”引领着学生的作文全…  相似文献   

13.
观察,是作文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在作文教学中要善于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并且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的性质、状态、事物的发展变化记录下来。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一、观察要有目的性有明确的目的,是做事情成功的首要条件。没有明确的目的,学生盲目地观察,就会失去其意义之所在。因此,在观察前,教师要告诉学生要观察的事物是什么,要观察哪个方面的内容。例如,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的作文训练是观察一件自己喜爱的小物件。在写作文前,我拿了一个小狗闹钟让学生观察,并且告诉学生要观察这个小狗闹钟的…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作文是一种半独立的习作训练活动,即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习作训练.所谓“训练”,训,即教师的指导;练,即学生的习作实践.这两方面应紧密结合贯穿在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中,而不能相互割裂或仅仅作为一个环节、一个步骤来处理.因而,“双导”作文教学即是在作文教学中,以《大纲》为依据,以学生作文的心理需要为基础,从学生作文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作文类型,在学生作文的每一个阶段,施以全面的指导——不仅指导学生“如何写”,而且指导学生“如何改”,全面地提高学生作文的综合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彭湘平老师的《刀豆花》作文指导课,能够获得湖南省首届小学作文教学竞赛一等奖,主要是因为她注意了下述六个方面:一、突出了本次作文指导的重点。加强观察事物的训练和抓住特点有详有略地记叙是第九册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教者把观察指导摆在非常重要的地位,让学生通过看和尝,了解刀豆花的颜色、形状、味道和制作过程,使学生获得作文的  相似文献   

16.
作文是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反映事物三者的统一,即生活、思维、表达三者的统一。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纲要求:“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作文时,要让学生有内容可写,就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认真分析周围的事物。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相似文献   

17.
在自然课教学中,有很多事物的内部情况都是无法直接感知到的,我们称之为“暗箱”。在这类课教学中,主要采用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对外部的可感知到的自然事物和现象的研究,从而间接地推断出不能直接感知的自然享物和现象。即教师引导学生逼过对输入输出信息的研究来探索事物的内部奥秘。这一教学过程,谓之“解暗箱”。具有这样一些特点的课文,就是自然教材中的“解暗箱课”。  相似文献   

18.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教师要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为题材,提出作文的范围与要求,指导学生自己拟题作文。”现行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里的作文训练,大多数也只指定写作范围,没有限定题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拟题”训练,这是大纲、教材及教学的要...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前提。所谓观察能力 ,是在有目的、有计划以及有思维活动参与的感知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固的认识特征。观察能力既是智力的门户又是智力的源泉。习作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 ,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 ,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的影响 ,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还处于萌芽状态 ,对生活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发现 ,使许多生动新鲜的材料从身边悄悄溜过…  相似文献   

20.
在作文教学中,较难开拓学生思络和激起学生表达情感。在作文教学的指导中一直走不出审题立意,选取材料,谋篇构思,运用语言等这个传统的作文教学圈子。这个过程虽然也有启发选材的指导,但一节课时间紧,指导又比较抽象,很难激起学生的写作热情。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笔者认为小学作文教学过程应该先从认识出发,再过渡到表达能力的训练。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学生作文首先碰到的难题是写什么?过去大家总认为小学生所写的东西都是经历过的,不必再在认识上多下功夫,其实不然。首先,有些事物虽然是经历过的,但并不在意,印象淡漠,感受不深,所以说,熟悉的事物并不等于认识了。只有认识的事物才能表达,学生所经历的事,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化认识。这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认识规律。去年,三年级语文教师出了个“洗手帕”的作文题让学生去写,刚开始大家认为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