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文公开课作假现象面面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年都有公开课,人人厌上公开课。公开课作假何时休?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多家刊物也曾批判过公开课的形式主义的做法。但多年过去,公开课作假现象依然盛行。个中原因究竟何在?下就语公开课作假现象的特点、原因与危害性作点深层次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滕衍平 《湖北教育》2004,(21):20-20
老师们常说,公开课好看,但学不来,羡慕,但望尘莫及。公开课距离我们太远了,不是我们一般人都能做到的。我认为,公开课必须与老师们零距离。  相似文献   

3.
严辉 《早期教育》2009,(4):45-45
每个幼儿教师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公开课经历,一旦承担了这个任务,就要找资料,设计教案,多次试教,不停地修改与调整,往往绞尽脑汁、苦不堪言。而公开课展示后还要面对大家的评议,好好坏坏,众说纷纭。我曾多次承担市里的公开课任务,其中有苦也有乐,就以最近的一次公开课来说吧……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老教师,笔上过为数不少的。公开课”,更听过不计其数的“公开课”。说实在话,所谓“公开课”就应该是“家常课”的翻版;说句更实在的话,大量的“公开课”与“家常课”确实又有着很太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对公开课打磨的批评不绝于耳,这说明公开课打磨确实存在一些不足。但我们也要看到,公开课打磨能够持续至今,并且依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说明它有其存在的价值。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公开课打磨的功与过,而不是简单地将其“一棍子打死”。  相似文献   

6.
公开课是公开展示给大家看的课。根据所上公开课的不同目的,一般把它分为示范性的公开课、汇报性公开课和探究性公开课等不同类型。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公开课,都要体现真实性、目的性、个性化、创新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7.
在推进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开展公开课教学活动,对探索课堂教学规律、探讨教学改革和交流教学经验具有积极意义。但也不可否认,一些公开课教学存在形式主义等问题:有的提前几个月就反复预演;有的赶时髦,并没有进行某种尝试,脱离实际地进行所谓的“创新”。这种公开课很难具有促进与指导作用,亟待建立科学的公开课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公开课本来是为促进课程的有效实践,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而对教学规律、教学方法进行实验研究的课型演示活动,正如自然科学研究必然进行实验一样,属于教育科研的范畴。可近来,人们往往对公开课活动冠以“秀”字,称之为“做秀”,对那些善于经营公开课并因之而声名鹊起的人,谓之“公开课秀”,这就不能不考虑到当前的公开课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已偏离本真而趋之变味了。  相似文献   

9.
公开课是由教师个人独立备课或群体集体备课,一位教师授课,众多同行、专家、领导等听课、评课的开放、公开的教学活动。与日常教学相比,公开课常常要经过设计、试讲、反思、再设计的循环往复过程,授课结束后会安排说课和评课活动,因而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更为有益。但从实际来看,公开课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作用有限.没有取得与教师为上课所付出的时间、精力相称的收益,而且这种收益常限于授课教师,对于大部分听课教师来说,收效甚微。从发挥公开课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效益出发,公开课必须聚焦问题,通过对话反思性评课。架起教育行动与教育认识的桥梁。建构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促进教师走向专业性实践者。  相似文献   

10.
广义的公开课为全开放课堂,同事、同行、家长、领导或专家等都可进入课堂听课。笔者在本文中所论述的英语公开课,特指具有一定组织、一定规模与精心准备的课堂。呈现的课型主要是示范型、研究型与竞赛型公开课。  相似文献   

11.
在面对教育有话要说的今天,“公开课”是一个跨越学术边界,但却引人关注的话题。近些年来,对于公开课的质疑、非议乃至批判不时见诸报端,至今还在延续。但是,公开课不以人们的好恶而存亡,只要有教育,公开课就不会“谢幕”;只要有公开课,人们就会对它有话要说,过去,因为公开课存在“做秀”、“造假”现象,所以人们对公开课情绪化的责难多于理性的呵护。[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一、功利取向 夏剑:目前,有部分教师开设公开课的意图是为了评职称或参赛获奖,这虽然与我们教学评价依据和取向有密切的联系,但如果在开设公开课的过程中过分关注公开课带来的利益和结果的话,那么在这种功利性意图驱动下所开设的公开课,极有可能会造成教师更多地关注其个体的行为,而相对较少地关注学生的行动和心理,特别是学生的主体性行为的发挥。  相似文献   

13.
公开课做秀是教学及研究中的误区。不能因为公开课有人做秀就把公开课从教学研究中抛弃,“做真”的公开课依旧有价值,教学研究依然需要。要坚持“做真”的公开课,走出教学研究的误区,发挥它的本源价值。  相似文献   

14.
听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优质课、汇报课、比赛课),集体评课,是一种被广为采用的教研方式,要想真正让公开课有效果,真正让参与人员受益,就需要将公开课的展示、听课与评课变为有深度的研究活动。为此,开课者与听课者需要有意识地做一些工作,思考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陈惠芳 《湖北教育》2004,(21):21-21
时下,每个学校都有公开课,很多老师一直有机会外出听公开课,少数老师还有机会参加公开课。不知大家思考了没有?公开课,公开了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真实,是一节公开课的基本要求。这是公开课的示范研究特性所决定的。公开课是广大教师学习的范本,上课对象是天真的学生,因此,它必须是真实的。试想,示范课都弄虚作假,这节公开课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从研究的角度来看,公开课更应是真实的。我们研究的目的就在于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分析其失败的教训,以便以后克服改正,使课上得更好,如果连这样的公开课也不真实,那么研究的价值又何在呢?  相似文献   

17.
打开网络,搜索公开课的关键词,醒目的是很多令人费解的字眼:公开课的内幕,教师作弊:制造的公开课,等等。我也曾经听过很多次的公开课,多是精心设计,数次试上,每一个环节都预设好了的。对课堂教学的评论,听课者不约而同的是赞誉:好,不错,值得学习,等等。  相似文献   

18.
所谓公开课,就是某教师公开上课,将他的教学活动给人看,展示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手段。从教学管理角度,可将语公开课划为两类——示范性公开课和探索性公开课。  相似文献   

19.
在我的眼里,能上公开课的几乎都是能人。公开课是教师综合素质集中亮相的考场:写得一手漂亮的粉笔字、能说标准的普通话,有往众目睽睽之下镇定自若之功等等。这些都是我的软肋。所以,以前一谈到公开课,我就有“爱之深,恨之切”的感觉。为此,我无奈过、困惑过,但最终我作出了选择:善待公开课,亲近公开课,把公开课当书读。  相似文献   

20.
公开课历来被视为日常课堂改革的“先锋”,但这种先锋的作用却因疏离“原生态”而日渐弱化。公开课要引领课堂改革,必须改变孤芳自赏与高傲,以亲和的面孔与日常课堂“牵手”。现呈现几篇公开课“变脸,,的案例,以透视实践者追求课堂“原生态”的行踪。[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