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朱存红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8(2):65-66
元刊本《陈抟高卧》是明刊各本所本;从元到明各刊本的演变过程是一个在文人手中不断雅化的过程。杂剧由元到明有从舞台走向案头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4.
徐时仪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8,(4)
顾学颉、王学奇先生的《元曲释词》①征引宏富,辩证精审,较之同类各书,堪称后出转精。作者在凡例中希望海内外同仁共同努力以使元曲释词的工作更趋完善。笔者年来披览一过,谨不揣陋,仍其体例,就管见所及路作拾遗补厥,以就教于方家。拟补词语如下:1.白面;2.壁厢;3. 相似文献
5.
廊坊师范学院文化与文学研究所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0,26(2):90-90
作为有元一代文学的代表,元曲以其特殊的艺术成就,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既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又是元代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6.
李蕊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9,25(4)
通过全面系统地校勘比较<元刊杂剧三十种>、<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元曲选>三个杂剧选本的异同,发现<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比<元曲选>更接近元曲的原貌.在进行汉语史研究时,应首选<元刊杂剧三十种>和<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而<元曲选>也可以作为汉语史研究的韵文材料.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元曲选》中AABB式为研究对象,在穷尽性调查的基础上,把AABB式分为单词式AABB、构形形式AABB和组合式AABB三种类型,并主要对其性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元曲选》是一部元代的杂剧选集,语言生动活泼,口语色彩浓厚,其中ABB结构丰富发达。对《元曲选》第一册中的ABB结构进行穷尽式考察,共收集到173例。按其结构形式可将其分为四类:述补式、陈述式、并列式和重叠式。探讨ABB结构中BB的性质,发现:BB的虚化程度存在差异,BB虚化程度越强,A的聚合范围越大。《元曲选》中ABB结构之所以如此丰富发达,与元曲的发达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0,(4):F0002-F0002
王星琦教授多年来致力于词曲和古代小说戏曲研究,发表了大量论文,出版了一系列著作及相关教材。著作中影响较大的有《元曲艺术风格研究》、《元明散曲史论》以及《元曲与人生》等。《元曲艺术风格研究》是系统、深入探究元曲艺术精神与风格特色的专著。全书由“绪论”、“上篇”(杂剧篇)和“下篇”(散曲篇)三部分组成。“绪论”重在宏观把握与理性探究;上下篇则是微观探索,互相间也有交叉,重在占有充分史料基础上作分析。 相似文献
10.
元杂剧的标题在语体语境、心理语境、物理语境的制约下,语音、词汇、语法、辞格的运用均呈现出简约、朴素、自然又不失变化的特点.表现了标题的概括功能、审美功能和凸显功能. 相似文献
11.
常萍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8(1):17-20
《元曲选》宾白使用的疑问语气词共8个:也、乎、来、那、哩、呢、麽、呀。根据时代特征分三类:文言中遗留的语气词“也、乎”,近代汉语普遍使用的“来、哩、那”,现代汉语中仍使用的“麽、呢、呀”。通过分析可看到近代汉语疑问语气词的过渡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正>对于经典的小说而言,其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写出一个形象鲜明的人,或者写出一件亘古流传的事。其中,事也是围绕人来展开的,因此人物形象可以说是小说核心之核心。关于这一点,早就有类似的判断,比如说有研究者指出:人物是小说的核心,小说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塑造个性鲜明的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1]其实从经验的角度来看,所谓个性鲜明的、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通常是指这一人物形象能够与生活中的某种类型的人发生重叠,相应的就能够用小说中的人物的心理,去解读生活中相关人的心理,而这也正是小说创作的初衷。 相似文献
16.
17.
晓苏的《麦芽糖》被著名评论家王先霈教授称为作者新世纪以来创作的最好的短篇小说。在农民已解决温饱问题之时,关注其精神诉求,正是这篇小说不容忽视的重要现实意义。笔者将结合小说文本内容,阐释主人公价值观之转变所带来的不期而遇的幸福。 相似文献
18.
19.
王运章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3):33-34
屈原的"美政"理想,忠于祖国,眷恋故土的爱国情感,坚持正义,修身洁行的高尚品格,上下求索,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高尚人格,鼓舞探索进取,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