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亮程在《今生今世的证据》一文中表达了对曾经拥有的生活的追忆、迷惘和伤感,这一情感线索不禁让读者想起唐代诗人李商隐在《锦瑟》中所描写的相似心境。虽是在年代、环境、经历上都大相径庭的作者,虽是在题材、体裁、背景上相去甚远的作品,但是相隔一千多年的两位文人,却在情感上表现出了人性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2.
【教学设想】《今生今世的证据》是苏教版教材"月是故乡明"专题中的最后一篇选教课文。对于家园之思的主题,对于评点式阅读方法,学生应该有所了解,但由于缺乏人生历练和生命感悟,他们面对着刘亮程独具个性的语言表达方式、深藏不露的感情、充满理性的哲思,往往不能真正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营造的精神世界。因此,教学的重心应该放在如何帮助学生激起相似的生活体验,加强与文本、作者的对话交流,学会运用评点法挖掘文章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别解《今生今世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生今世的证据》是一篇有着鲜明的创作个性、极具冲击力的散文,但其主旨人们理解不一。  相似文献   

4.
<正>师:当看到我这个陌生人站在讲台上,同学们会想些什么呢?生: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会怎么上这堂课?师:有好奇、有期待、有思考、会提问是优秀学习者的标志。我曾经在这里上过课,你们相信吗?生:不相信(有人说相信)。师:2009年的9月,我就在这里上过一节阅读探究课。同学们的怀疑不是没有道理,因为你  相似文献   

5.
我走的时候,我还不懂得怜惜曾经拥有的事物,我们随便把一堵院墙推倒,砍掉那些树,拆毁圈棚和炉灶,我们想它没用处了。我们搬去的地方会有许多新东西。一切都会再有的,随着日子一天天好转。我走的时候还不知道向那  相似文献   

6.
<今生今世的证据>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月是故乡明"专题中的一篇现代散文.  相似文献   

7.
<正>算下来,这已是笔者第四次执教《今生今世的证据》一文了。坦率地说,时至今日,作为语文教师的我对《今生今世的证据》的教法始终不够满意,文中的一些语句也一直未能读懂读透。2006年,笔者第一次执教《今生今世的证据》。那年,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刚刚启用不久,我对入选的《今生今世的证据》一文相当陌生。后经了解,原来刘亮  相似文献   

8.
刘亮程 《学语文》2005,(7):10-12
我走的时候,我还不懂得怜惜曾经拥有的事物,我们随便把一堵院墙推倒,砍掉那些树,拆毁圈棚和炉灶,我们想它没用处了。我们搬去的地方会有许多新东西。一切都会再有的,随着日子一天天好转。  相似文献   

9.
师:家园与故乡是我们精神情感的依托和归宿。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家园与故乡的散——《今生今世的证据》。请问,什么是“证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正《今生今世的证据》是一篇有关故乡的散文,入选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月是故乡明"专题的"乡关何处"板块。作者刘亮程以独特的语言方式,来展示时间、空间和存在等乡村哲学。教学该文,首先必须辨析其中的哲理逻辑。一、这算回到家了吗?"只几十年工夫,它变成另一个样子",但这是"我早知道"的,"那时我就知道一个土坑漫长等待的是什么"——这也是谁都知道的。很明显,"我"回到的是"曾经是我的现在已成  相似文献   

11.
<正>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今生今世的证据》选自于刘亮程《风中的院门》,笔者在教学中常常思考的问题是:对于作者所描述的38年的边疆生活,学生毫无类似的生活经验,如何才能有效地帮助其解读;他们怎样才能读懂作者今生今世的证据所蕴藏的含义?实际教学中不乏将文章的意旨直接指向学生的情形,但这  相似文献   

12.
晚唐诗人李商隐被称为最擅长写朦胧诗的诗人。他的《锦瑟》所表现出的朦胧之美。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关注,《锦瑟》的朦胧主要体现在多义的主题、朦胧的意境、迷离的意象、含蓄的用典和跳跃的结构。形成这种朦胧荚的原因既有社会的因素,也有作者个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晚唐诗人李商隐,对诗歌的最大贡献在于开拓了“心象融铸物象”的范围。分析这种开拓,有助 于对《锦瑟》诗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首《锦瑟》是大多数人公认的李商隐最好的作品。此诗撷取了首句两字为题,实际上是无题诗。由于此诗婉曲、含蓄,意境朦胧迷幻,很不好懂,又被誉为中国诗歌史上的“斯芬克思”之谜。“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锦瑟本来就这么多弦,这本不是锦瑟之错,但诗人却硬将它埋怨,质问他为何要有那么多弦?无端,“没来由”、“平白无故地”。由于无端,故而无怨,虽无怨却惘然。华年,“美丽的青春”。诗人曾有过…  相似文献   

15.
储春霞 《现代语文》2006,(6):112-113
苏教版必修课本中编选了刘亮程的《今生今世的证据》一。在“月是故乡明”这个专题中,刘亮程的这篇章无论在结构还是语言上都有明显区别于其他几篇的地方。笔试就此的情感线索进行一番探究。  相似文献   

16.
李燕  杨大忠 《学语文》2020,(6):74-76
刘亮程的散文《今生今世的证据》重在解说人与故乡的关系,它体现了作者反省的三个精神维度:灵魂拷问——对自毁证据的批判;证据消失——对过去生活的怀疑;无家可归——对精神返乡的绝望。了解了这一点,才能真正感受到该文的分量与价值。  相似文献   

17.
《锦瑟》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诗人通过对锦瑟的描写、对四个场景的描绘,迷幻、哀怨、缥缈地传达出自己所经历的种种际遇、感受,使诗作具有朦胧、多义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刘亮程《今生今世的证据》围绕家园之思,借助追忆、找寻故土的形式来叩问人类生命的本质,将故土之思上升到一个探寻生命存在的哲学命题高度。从哲学命题上来说,"存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世界。本文即从"叩问生命的存在""废失家园的痛心"和"另一种存在"三个角度来解读《今生今世的证据》。  相似文献   

19.
《锦瑟》是一首传颂千古而又历代注家争论不休的古诗,笔者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浅谈对《锦瑟》的赏析.  相似文献   

20.
杨静 《文教资料》2014,(12):39-40
《今生今世的证据》是刘亮程的散文名篇,自被选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以来,引起了不少学者和师生的广泛关注,作者试走近其人、其文,提出自己的教学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