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语文生活化教学,就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浓郁的生活气息充满课堂,密切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有意义的活动。通过构建多彩的教学环境,让语文教学贴近生活;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布置现实的教学作业,让语文教学融入生活;感受互动的教学体验,让语文教学体验生活。总之,要让我们的孩子真正用以致学,学以致用,回归语文的本源。  相似文献   

2.
陈英 《快乐阅读》2011,(26):117-118
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侧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角度来审视教学活动,教学与生活相对脱节。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小学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3.
语言来源于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生活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我们要引导学生走出"语文教学死啃书"的误区,走进生活,让学生真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大多文章来自于生活,这就需要教师以课堂为起点来实现生活化教学,加强教学和生活之间的沟通,让教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三个方面阐述怎样让小学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采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注重生活实践。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语文一旦与学生的生活发生碰撞,被纳入学生的生活中,语文就有了生命的灵动。语文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语文教学自然也应该回归于生活。让学生在感受生活的氛围中成为生活的富有者,成为会生活的人,使学生真正领悟到语文的博大精深和无处不在的魅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下面笔者就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回归生活、返璞归真,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生活处处是语文,生活时时是语文,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新课程提出:"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生成和发展的基础"。缺少生活经验的课程,将是不完整的课程;缺少对学生生活经验的关注,将是不完整的学生关注。那么,作为最重要的文化载体的语文教学,如何走进生活回归生活呢?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语文教学由于脱离生活,使学生对语文充满迷惘和无奈,这纵然与应试教育的弊端有关,但与教师观念也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8.
生活处处是语文,生活时时是语文,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新课程提出: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生成和发展的基础。缺少生活经验的课程,将是不完整的课程;缺少对学生生活经验的关注,将是不完整的学生关注。那么,作为最重要的文化载体的语文教学,如何走进生活回归生活呢?  相似文献   

9.
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侧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角度来审视教学活动,教学与生活相对脱节。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小学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这  相似文献   

10.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的语文教学造成了学生语文知识懂与会的分离,学与用的脱节,使学生对语文失去了兴趣。所以,我们只有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隔离,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通,让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才能使学生接受语文,喜欢语文,享受语文。  相似文献   

11.
龚新峰 《快乐阅读》2011,(20):119-120
语文教学需要融进生活,识字、阅读、写作等,和生活都紧密相连。教师要让学生走进生活中的语文,让教学回归生活,并挖掘生活的源泉,让语文教学在生活中拓展与延伸,让学生在生活访谈、观察、表演中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2.
吴波 《黑河教育》2012,(11):16-16
语文教学不应该仅仅拘泥于课堂,还应融人更广博的社会教学中,让学生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学语文、用语文。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活动,引导学生联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14.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也就是两大块:课内和课外。课本是理所当然的基本课程资源。那么怎么创造性地利用好这个资源,让语文教学真正回归生活呢?一.根据生活实际合理整合教材,活用教材《课标》在《教学建议》一章中指出:"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对这个"创造性",我的理解是灵活,是不能把教材当《圣经》来教,可以灵活变通。比如我们学校每年在11月份都有"小星星科学节",结合这个特点,我们大胆地筛选和补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当前语文教育尤其要关注学生生活,茸励学生走向生活,课程面向生活,将生活引入课堂,让语文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16.
惠国良 《考试周刊》2011,(22):64-65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积累丰富了,自然会引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就会有情溢心间、不吐不快的感觉。然而,现在有多少学生有时间、精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呢?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从早到晚无非"学校-家"两点一线,所接触的不过是文山题海,一门心思想着考试。好容易有个周末,还要奔波于各式各样的培训班……在应试教育下,  相似文献   

17.
刘水丽 《宁夏教育》2005,(11):53-5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生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大课堂。所以,语文教育理应回归和川页应它与生活的联系,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语文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运用于社会生活实践。在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体验和探究创新的过程,走进生活,尊重“儿童文化”,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体现火热的当代社会生活。语文学科作为多门学科的基础学科,就是要寻找到一条突破课堂教学封闭模式的新道路,变“应试语文”、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实际,结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性格特点,阐述了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要尝试与学生实际生活结合,重点强调联系生活识字的方法及其对高效课堂的作用,主张让小学语文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20.
“语文”,简单地说就是语言文字。人们每天都在用“语言”进行交流,用“文字”传递信息,语文与社会和生活形影不离,更与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息息相关.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将言语转化为语言的过程,最基本的任务就是让学生会听、会说、会读、会写,让语言文字更好地为生活服务。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语文课跟别的课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边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生活之中到处是语文,语文就在生活中。因此,教学中应该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