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洪仁玕(1822—1864年)号谦益,广东花县人,农村塾师出身,是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的族弟。他不仅是天国后期总理朝政的“军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的诗现存者约二十余首,绝大部分保存在他于1861年9月所撰《军次实录》一书中。其内容除少数纯系宣传宗教的性质者外,多为抒发豪情壮志、揭示革命理想或咏物纪事、指斥时弊之作。“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洪仁玕的诗篇中所包含的丰富思想内容,迄今还对我们有一定的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洪仁玕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佼佼者。一八五九年,他向洪秀全条陈《资政新篇》,提倡学习先进国家“邦法”和“技艺”,试图按照资本主义模式,改革、发展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反映了洪仁玕的多方面的进步思想。现就他的法治思想,略作探讨。一法治,即以法治国,就是统治阶级按照自己意志,通过法律制度维护自己的统治。资本主义法制理论,是德国资产阶级哲学家康德、法学家施泰因等提出,目的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统治。洪仁玕的法治思想,深受资本主义法治的影响。洪仁玕法治思想发端于一八五二年。他是洪秀全族弟,因在洪秀全金田起义后受株连,遭到清军追捕,“不能家居”而“遍游各洋避祸”(《洪仁玕自述》),  相似文献   

3.
试析洪仁玕的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仁玕是中国近代农民阶级的杰出代表,1859年到天京后,以“开新朝必颁新政”为宗旨,提出了自己系统的文化观。对其文化观的研究有助子我们把握近代社会的发展方向,基于这一认识,本文试就洪仁玕的文化观作一浅析,欢迎批评、指正。众所周知,近代社会是中西文化剧激冲突和交融的时期,面对这一动荡的局面,洪仁玕在“以有用之物为宝”思想的指导下,对中西文化进行了审视。洪仁玕认为,中国古代典籍里虽多“吟花咏柳之句”,但亦不乏治国平天下之道,不能搞虚无主义,他明确提出:  相似文献   

4.
读《历史教学》1993年第1期陆干斌作《太平天国的国号有几个?其演变原因是什么?》一文,其中所称“金田团营时的国号为太平兴国”、“在东乡改国号曰太平天国”、“洪秀全在永安即帝位,改国号为太平天国”一说,颇可商榷: 一、据陆文称洪仁玕《太平天国起义记》说:“洪秀全在永安即帝位,改国号为太平天国”,《起义记》的作者实非洪仁玕,而是瑞典人韩山文(Theodore Hamberg),陆文引用有误。按洪仁玕曾参与洪秀全早期的革命密谋,他亲身参加金田起义以后,去广西浔州圩,时  相似文献   

5.
《资政新篇》是洪仁玕于一八五九年到达天京后,提出的一个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代替小农经济的太平天国革新政纲。在这个纲领性文献中,洪仁玕以远大的政治眼光观察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形势,总结革命经验教训,冲破落后狭隘的思想窠臼,大胆地提出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生产技术(?)在中国建立近代新式工业和全面开发地下宝藏的积极主张。他不辞劳苦,“自粤来京”,“备陈方策”,目的是为了给太平国谋求新  相似文献   

6.
洪仁玕是太平天国后期重要的领导人和思想家。关于他的政治、经济、法律思想,学术界阐述不少,唯其反满思想迄今未见专文论及。本文拟就洪仁玕反满思想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等问题略作论述,不当之处欢迎指正。一翻开洪仁玕的《诛妖檄文》、《英杰归真》、《军次实录》、《干王洪宝制》、《资政新篇》等著作,其间强烈的“反满”民族意识,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洪秀全封洪仁玕为军师,是希望洪仁玕能够为他实现控制中央决策中枢的愿望,以遏制李秀成对朝局的影响。洪仁玕的一切施政,包括著名的《资政新篇》,都是出于维护洪秀全绝对君主专制权威的目的。但是洪仁玕不仅没有能够实现洪秀全对他的两项期望,尤其没能节制住李秀成的迅速扩张。相反,却破坏了他执政前天国中枢本来运行正常、效果良好的权力结构。  相似文献   

8.
关于咸丰十年上海战役,学界多关注其战略意义,而忽视战役进程中李秀成和洪仁玕的意见分歧。通过梳理史料,可以发现,虽然洪仁玕与李秀成私下商定东征苏常沪,并在天京军事会议上得到洪秀全批准,但是随着太平军逼近上海,李秀成主张武力占领上海,而洪仁玕为维持与西方的议和关系,背弃初衷,甘愿放弃上海。洪仁玕态度的转变对于上海战役的失败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而学界把太平军此后一系列的失败皆归咎于李秀成未能占领上海,也有失公允。  相似文献   

9.
洪仁玕"新政"失败原因新探--从权力结构的角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秀全封洪仁玕为军师,是希望洪仁玕能够为他实现控制中央决策中枢的愿望,以遏制李秀成对朝局的影响.洪仁玕的一切施政,包括著名的《资政新篇》,都是出于维护洪秀全绝对君主专制权威的目的.但是洪仁歼不仅没有能够实现洪秀全对他的两项期望,尤其没能节制住李秀成的迅速扩张.相反,却破坏了他执政前天国中枢本来运行正常、效果良好的权力结构.  相似文献   

10.
洪仁玕的城市现代化思想主要体现在城市规划和建设、城市管理及城市保障制度三个方面,洪仁玕的这种思想与其在香港游历的经验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形势顿挫。作为后期领袖之一的洪仁玕抛出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希冀挽大厦之将倾,却限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最终无法实行,但洪仁玕的一系列思想包括经济思想无疑具有启蒙性和探索性,对后来者继续探索救国之路有着深刻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洪仁玕是太平天国后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近代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寻找真理的主要启蒙人物之一。本文拟就洪仁玕与儒家思想的关系,作一初步的探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的意识是随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和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的。精神生产是随  相似文献   

13.
洪仁玕的外交思想是留给中国人民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为此,我们首先要弄清楚洪仁玕的世界观,其次要弄清楚洪仁玕的基本的外交思想,最后,还应该如何正确地评价它。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由于《洪仁自述》版本不一,相互矛盾,真伪难辨,众讼纷纭,给“洪仁研究”带来了诸多不便。但是,有一点是各家都难以置疑的,那就是,洪仁自香港回到天京后,对于收拾分裂后的太平天国残局,重整朝纲,总揽全局,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其中,在选贤任能方面,针对“时弊”进行了大胆的变革,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观点和行之有效的办法,时至今日,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先进的资产阶级思想家洪仁系“天王”洪秀全同高祖族弟,远在1843年就参加了拜上帝会,是洪秀全最早的信从者之一,并曾参与洪秀全早期革命的密谋,后因家庭…  相似文献   

15.
一《资政新篇》是以洪仁玕为代表的太平天国革命领袖们向西方学习的结晶。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最先开风气者,并不是洪仁玕。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发生着剧烈的变化,民族危机、社会危机日益严重,这对中国的政治、思想发生着深刻的影响。鸦片战争的失败对“天朝大国”中具有开明思想的地主阶级士大夫是一个极其沉重的教训。他们中的一些人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主张,在中国近代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这是符合社会客观发展要求的。但是,他们都只是企图依靠  相似文献   

16.
在西学东渐背景下,洪仁玕是先进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之一,其选择太平天国政权包含了反清和效忠洪秀全两方面的内容。洪仁玕的一生深受洪秀全的影响,他个人流亡香港的特殊经历也是其以太平天国为最终归宿的原因之一,传统文化中的族类民族思想和封建君臣伦理观念对他的选择起了非常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洪仁玕是太平天国革命的重要领袖之一,也是早期拜上帝会的主要成员。他出生于与资本主义接触较早的广东,金田起义后,清政府在广东大肆搜捕洪氏家族,洪仁玕无法立足,于1851年奔赴广西,寻找革命队伍,时太平军已至永安,他只得折回。又遭到清政府的迫害,1853年避难香港,在外国传教士处教书,并学习天文、历数,研究外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政策。次年,曾返至上海,希图与天京的太平天国取得联系,由于苏常一带道路不通,受到阻难。在上海  相似文献   

18.
问题解答     
答:太平天国的宗教节日,据天历九年十月初七日(公元1859年11月16日)天王诏旨《天历每四十年一斡旋诏》的规定,共有6个,即天历每年“正月十三日是太兄升天节,二月初二日是报爷节,二月二十一日是太兄暨朕登极节,三月初三日是爷降节,七月二十七日是东王升天节,九月初九日是哥降节.”因为这六节都要在每年新颁的天历  相似文献   

19.
一八九五年三月三十日(清光绪二十一年乙未三月初五日丑时)诞生于上海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今江南造船厂)。双姓蔡林,原名(?)禾仙,字润寰,别号泽膺,学名蔡林彬。父亲蔡容峰(1862——1932)曾“诰授奉政大夫州同衔补用从九”。其时,家境开始走向破产,在该局任小官员。四月十七日(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清  相似文献   

20.
<正> 《资政新篇》之所以能放射异彩,是因为它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政治社会改革方案。它是洪仁玕对太平天国重要贡献的标志,它凝结着洪仁玕学习先进,效仿西方,立志把中国改造成一个"新天新地新世界"的可贵理想。在历史的车轮将中国已推进到了现代化的今天之时,再来读这篇名著,更可看到它的不少闪光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