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情”是创作的生命,没有情感,也就没有创作。家事新闻的写作也不例外,情感是家事新闻采写的基础,对情感把握的好坏,关涉着家事新闻报道的成败。用“情”贯穿的家事新闻,或以主人公的不幸遭遇给人以警醒、深思,或以人物的顽强自立给人以感染、感动,或以人物的高尚情操给人以鼓舞、激励。  相似文献   

2.
赵家琦 《新闻界》2023,(4):62-69
数字新闻研究迎来了“情感转向”。对新闻中情感的理解,不应满足于对文本实践的描摹,还应纳入对新闻公共性的考量。这需要我们从交往中介的角度理解新闻中的情感,认识到进入现代社会以来,新闻情感在公共交往中凝聚着社会的情感认同,建构起公共领域的情感规范。伴随着数字技术开辟新闻交往中的私人场景,私人情感进入新闻交往环节,数字新闻呈现规制式整合、承认式整合和体验式整合等“侧台”化表达,这既是新闻情感实践的创新,也可能因之诱发公共空间的情感失范。数字新闻参与者应建立起兼具凝聚性和联结性的情感规范,以维护公共空间良好的情感生态,彰显新闻一如既往的公共价值。  相似文献   

3.
新闻的政治导向是首要的,但新闻也有情感导向。情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细致入微,感染力、渗透力非同一般,作用面大而且深远。在新闻中怎样正确把握情感,传导情感,是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不“无情” 有一种观念认为,新闻“应该把指称功能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功能”,“情感功能应该控制到最低的程度,以保证新闻的公正、客观。”新闻记者、编辑在传播消息时,如若有了对消息的评价或定义,受其控制来处理消息,那就是“情感功能占支配地位”了。(《新华文摘》1998年第1期147页)这个观点是可商榷的。新闻当然要首先报道“发生了什么事,是怎么回事?”(即指称功能)这是谁也不否认的。但这个“事”中并不是没有情感或“情感功能”都很低。如长江、黑龙江、嫩江发生大水,几百万人家园被冲毁,急待救助。这个事实本身就有强烈的“情感功能”。对于即将发出的新闻,发稿人一般都是有“评价”的,这种“评价”在采访中实际上已初步形成,否则记者为什么要采写播发这一新闻呢?对新闻有“评价”,有情感,并非和新闻的公正、客观必然对立,关键在于正确把握。许多情感因素浓的新闻事实,如果抽掉本来有的情感内涵,冷若冰霜地作报道,这也难说是公正客观的。 在现实中,大量的新闻事实是有情的,应该恰当地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4.
杨静 《新闻传播》2024,(3):109-111
在“暖新闻”话语实践中渗透着怎样的意识形态值得深入探究,如何运用新闻采编技术完成“暖新闻”情感延伸同样值得深入思考。因此,围绕“暖新闻”受众心理的同化机制展开分析,从“对话”“提问”“回忆”三个具象化的新闻话语实践视角,论证了“暖新闻”铺垫情感基调、映射生活现实、升华故事情感的作用。建议新闻采编注重“暖新闻”的情感延伸,新闻主题既要有故事更要有温度,新闻受众既要有同感更要有思考,新闻产品既要有画面更要有力量。从而发挥“暖新闻”的话语实践作用,通过心理同化给予受众不断加温的新闻情感,为讲好中国故事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
彭昆 《新闻窗》2012,(1):64-64
2006年8月1日,全国第一档“情感新闻”在江苏卫视《1860新闻眼》成功开播,由此开创了国内“情感新闻”的先河。所谓情感新闻,也就是原来的民生新闻衍生而来,加入了大量情感因素,以平民化、同情心念参与到新闻的报道中,新闻的主角基本上还是一些平民弱势群体,其中育后来出现的帮人化解情感困扰的“情感援助”,“情感援助”是《1860新闻眼》2007年4月推出的一个全新节目形态,它在报道人间真情的同时,  相似文献   

6.
新闻报道的情感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报道总蕴含一定的情感。记者在报道新闻时心中要充满感情,去挖掘新闻中蕴含的情感,这样才能笔下生情,才能增强新闻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新闻报道中,无论记者自觉与否,他的感情和观点必然渗透于事实之中,不存在纯自然的客观报道。但是,新闻报道中的情感要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尊重事实的客观性,遵守新闻自身的规律,融情于事实叙述中。这样,既可以保持新闻的客观性,又能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和可接受性。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文学作品调动读者阅读兴趣的一种基本手法。大凡优秀的文学作品,都…  相似文献   

7.
所谓新闻信息传情,是指新闻传播在传播新闻的过程中从内容到其形式都赋予新闻以自身的感情,从而深化新闻信息的内涵,引发受众的情感,形成良好的“传”“受”互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情感是指人们对外界事物有所触动而引起的主观心理状态,它是在一定的心理刺激、内心体验和现实感受条件下形成的。情感能引起欣赏的审美幻觉,没有情感就没有审美体验。古人云:“感人心,莫先乎情。”就是说,章要想打动读的心,首先应该在情感上吸引读,征服读。新闻不只是单纯地报道事实,传递信息,它的魅力还在于以新闻作品中的浓郁  相似文献   

9.
一幅优秀的新闻照片,抓拍的典型瞬间的画面,能唤起读者心中的辇成.激托情感的共鸣,其中涉及的不仅仅是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问题,而且涉及摄影记者的情感或思想问题。注重“情感”的表现,力求在新闻事件中捕捉生动感人的瞬间形象,增强新闻照片的形象感染力,已成为摄影记者努力探索与追求的目标。优秀新闻摄影作品的产生,有赖于摄影记者高度的新闻敏感,不畏艰难险阻的拼搏精神以及独特的表现方法。而要具备这些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摄影记者是否具备高度的职业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图不惊人死不休”的敬业精神。这些因素构成了…  相似文献   

10.
赵睿 《中国出版》2023,(12):11-16
随着融媒体技术的发展,多模态新闻已经成为新闻报道的主流表达形式。在受众认知与理解多模态新闻的过程中,情感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新闻内容生产实践也体现出了明显的情感转向。在国际新闻报道的跨文化传播语境下,需要充分挖掘情感因素的力量,把握多模态国际新闻情感叙事的“传情”机制、构建多模态国际新闻情感认同的“寄情”渠道、发挥多模态国际新闻情感沉浸的“共情”优势,进一步发挥中华优秀文化的感召力与感染力,提升情感转向下国际新闻的传播效能。  相似文献   

11.
徐露 《新闻前哨》2007,(1):17-18
“新闻创新,特色立报”,这是楚天金报的办报理念,也是《楚天金报》立身市场的制胜法宝。5年来,情感新闻成为金报第一品牌,深植于广大读者心中,并为不少同行争相克隆。本文现就金报情感品牌作一初步分析,以与同行共同探讨情感新闻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情感新闻”为分析重点,从情感新闻的内涵、如何做好情感新闻、做好情感新闻要处理的关系等三个角度,对如何创新和拓展民生新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感人心者,莫大乎情。”这个世人皆知的道理同样适用于新闻。因为,新闻不单纯是传递信息,也不仅仅是在表现一种“观念”、“思想”、“概念”,而是要通过新闻报道,把记者对人生的体验、情感表现出  相似文献   

14.
干了十几年电台、电视台新闻播音工作,曾多次遇到同行以及关心新闻播音的朋友提出这样的问题:“播新闻要不要感情?”最初,真的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因为拜读过的资料对此问题不是避而不谈,就是倾向于客观地传递信息,适当融入自己观点(观点包含情感因素),加之有些同行也持有同样的观点,再说,这个“适当”也不太好把握。因此,在没有弄明白“情感”一词定义的情况下,就草草地回答“不用”或“用不用无所谓”是不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后,自己深切感受到新闻播音需要情感!受众之所以喜欢新闻节目,主要原因是他…  相似文献   

15.
新闻报道被称作是“藏舌头”的艺术,发表的应是“隐形意见”或“无形意见”。如果新闻中有太多观点、态度和情感的直接流露,就会影响新闻的客观性。这已成了消息写作理论中的定论。  相似文献   

16.
一、消息要不要有情感?消息的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说话,这是客观要求。既然是用事实说话,那么写消息还要不要讲究情感呢?新闻作品的生命力从哪里来?我认为主要来自两大因素:一是历史价值,一是美学价值。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新闻的历史价值要求新闻完全真实,新闻的美学价值要求新闻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要给人以美的享受,无疑新闻的文气、风格、情感等等因素都是充分条件。美学界知名人士屈稚军说:“美感在本质上就是情感活动”,没有情感,消息作品何谈之美?情感,是消息作品获得生命力的条件,也是记者表达思想、立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认为文学须为政治而作,须为现实而作,“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使之成为改造社会的武器,而不能为作文而作文。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也认为“文者以明道”。文章总是要传达作者一定思想、观点、意图的,文以载道,文更是一种手段。新闻亦如此。 虽然新闻写作一再强调报道的客观性,忌讳主观意图、个人感情的夹带,可是,新闻作品作为人脑对客观世界主观反映的产物,不可能不渗透着人的主观因素。那么,如何使新闻稿件有效地传达作者的观点、情感,而又不违背新闻的客观性原则呢?这方面,古代文论中所述…  相似文献   

18.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就是说,文章要想打动读者的心,首先应该在情感上吸引读者,征服读者新闻不只是单纯地报道事实,传递信息,它的魅力还在于以新闻作品中的浓郁情感来拨动读  相似文献   

19.
从我们收到的大量司作中可以看出,人物新闻和新闻故事,是学员们比较喜爱的新闻体裁。关于人物新闻和新闻故事的写作要求,在《新闻写作学简明教程》里都有原则性的提示。比如,写人物新闻是“三要”《要抓典型人和典型事,要有新闻性,要情感真切》,写新闻故事是“三选择”《选择新鲜的事,选择精采的事,选择小中见大的事》。归纳为“三要”和“三选择”,主要是为了便于叙述和记忆。没有条理化的概括,初学者会感到困惑,但是,仅仅记住这些条文,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客观事物千变万化错综复杂,所谓“水无常势,文无定法”,学习写文章…  相似文献   

20.
"无人新闻"与人文精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多 《新闻记者》2005,(3):18-19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新闻媒体中,“人”的缺位一直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新闻实践中由于对“人”的忽视而制造的“无人新闻”比比皆是。这里的意思并不是说,我们的新闻里没有人的存在,而是说新闻中缺少一种真正的人文主义关怀,缺少一种对人的命运、情感、生存状态等真正的体贴、关心、重视乃至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