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12月25日,由教育部语言字信息管理司和暨南大学联合举办的“首届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高级专家研讨会”在暨南大学华学院举行。教育部语言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副司长王铁琨、暨南大学副校长贾益民,以及国内30多位名语言学家参加了研讨会。贾益民副校长代表学校致欢迎辞,教育部语言字信息管理司李宇明司长就应用语言学学科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作了主题发言,与会专家就新时期应用语言学学科发展的领域和研究方法的更新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为了推动我国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于2001年举办了“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小型座谈会”,并将参加座谈会及其他受访学者的意见以纪要的形式在本刊发表(见本刊2002年第1期)。我们认为,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问题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因此特在本刊开辟“应用语言学笔谈”专栏。本期刊出的是北京大学沈炯教授和北京广播学院于根元教授的笔谈文章。欢迎专家学者们继续赐稿。  相似文献   

3.
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在 2 0 0 2年北京市重点学科评审中 ,经过学科论证、专家评审和答辩 ,以其显著的学科特色获得通过。在北京市政府和有关部门 ,特别是学校及各方面的支持下 ,本学科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下我们择要介绍该学科的基本情况。一、学科概况本学科始建于 2 0世纪 5 0年代初。1981年获得语言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7年更名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本学科涉及汉藏、阿尔泰、南岛、南亚、印欧等五大语系的 80余种语言和 30多种文字。目前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四个 :1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相似文献   

4.
徐州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1995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十五”重点学科,当时是江苏省唯一的语言学娄省级重点学科。2005年,该学科又被江苏省遴选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同时以徐州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为主体,发挥学科优势,整合学科资源,获得江苏省“语言科学与神经认知工程重点实验室”建设立项,这也是江苏省目前唯一的文理交叉性质的重点实验室。同时该学科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发行的专业学术期刊《语言科学》,  相似文献   

5.
师瑞芳 《英语广场》2020,(22):51-54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进步,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极为重视各个学科的基础建设。通常而言,作为外国语学院两门最重要的学科,外国语言学以及应用语言学所取得的优异成绩有目共睹。本文就“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发展现状进行探索和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和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池州师专学报》2011,(4):F0003-F0003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是依托外国语言学专业组建的首批校级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为方瑞芬教授。 多年来,本学科立足于学科硬件和软件建设,致力于提高教学与科研水平,推动学科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最近,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申报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授权点通过审批,正式获得该专业硕士学位独立授权资格。这标志着我院办学层次、办学水平跨上了新的台阶,为今后发展华文教育奠定了更坚实的学科基础。 新设立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点设有对外汉语教学与华文教育、  相似文献   

8.
2010年12月17-19日,由云南省语言学会主办、红河学院承办的"云南语言学高层论坛"在云南蒙自红河学院举行,来自云南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云南社会主义学院、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曲靖师范学院、红河学院、大理学院和云南民族中学的13位专家学者出席了论坛,就语言学的学科调整与学科建设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9.
迄今为止,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应用语言学系已经举办了5次“语言沙龙”活动,院内教师踊跃参与,在院内营造出浓厚的学术氛围。 “语言沙龙”创办于2003年9月。为了响应学院强化科学研究的号召,调动青年教师的科研积极性,进一步营造浓郁、良好的科研学术气氛,加强教师间的学术交流,在学院主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下,应用语言学系设计并实施了这一主要面向院内青年教师和在读研究生的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10.
应用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学科特征具有创新性、人文性和实践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应用语言学由于其独特的学科特性对大学生的语言表达技能、从业技能、社交能力等应用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也促使我们不断去探寻高校应用语言学科的改革模式,试图从课堂内外以及课程设置上加强应用语言学对大学生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应用语言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应用语言学发展的历程,阐述了应用语言的理论、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及发展趋势。认为应用语言学是一个具有开拓创新的研究领域。其研究目的在于促使外语教师了解应用语言学理论以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提高外语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2.
从普通语言学到艺术语言学的呼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自然语言包括常用的普通语言,即科学语言和艺术语言两种。语言学家们对普通语言研究达到了精密化和理论化的程度,推动了普通语言学的繁荣与发展,但由于语言学家们很少涉猎到艺术语言的研究,造成了艺术语言学的缺位。用普通语言学的理论来解释艺术语言,人们往往就感到“理不直”,“气不壮”,并产生了对普通语盲学的质疑。这不能怪普通语言学自身,而在于艺术语言学的“缺位”。语言学家们应该着力对艺术语言学的研究,还自然语言学一个完整的“自我”。人们的交际呼唤着艺术语言学。这也正是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和2001年出版的《艺术语言学》和《艺术语言学再探索》给我们留下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应用语言学的三大支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狭义的应用语言学与广义的应用语言学1 870年 ,波兰语言学家博杜恩·德·库尔特内 (J.BaudouindeCourtenay ,1 84 5~ 1 92 9)首先提出了“应用语言学” (AppliedLinguistics)这个术语 ,但是 ,当时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作为一门学科的应用语言学 ,是在这个术语被提出来将近 70年之后 ,直到 2 0世纪 4 0年代才开始建立起来。在 2 0世纪之初 ,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 (DeSaussure)曾提出 ,语言学的唯一的和真正的任务是“就语言和为语言而研究语言” ,索绪尔所指的语言学 ,是超凡的…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将是中国应用语言学成熟、腾飞的世纪。作为把语言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应用于我国中小学语文汉语应用语言学,是应用语言学最主要的课题。本文从社会发展、学科建设与中小学玟教学改革三个角度,阐述了开展汉语应用语言窑紧迫性等并进而提出了汉语应用语言学急需研讨的十个论题。  相似文献   

15.
应用语言学及其学科建设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现代语言学发展的学理渊源为基础,探讨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的内涵和外延界定的学理逻辑,阐述了这种区分对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应用语言学综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应用语言学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语言教学,特别指外语或第二语言的教学研究;广义的应用语言学指语言学与其他一些知识领域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的有机结合,指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渗透所产生的一切边缘学科。应用语言学的跨学科性及研究范围的开放性使其充满活力,但也使所有涉足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者面临着时代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第二届语言学科建设高级专家论坛"于2004年11月6日至7日在广州暨南大学举行,这是继2002年"第一届语言学科建设高级专家论坛"之后又一次以"学科建设与发展"为主题的高级别的学术盛会。这次会议由暨南大学中文系、华文学院和语言研究所联合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语言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和暨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23位著名  相似文献   

18.
应用语言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语言学科,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创新和完善应用语言学教学模式,实现应用语言学课程教学和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相结合,保证应用语言学科服务于学生就业以及社会发展,促进教学活动高效开展。  相似文献   

19.
从狭义和广义角度阐述狭义应用语言学是指语言教学;广义应用语言学指除语言教学之外包括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自然科学等学科结合而产生的许多应用学科。论述了应用语言学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应用语言学的研究使语言的发展充满活力,同时也使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者及教师面临时代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许嘉璐、王福祥、刘润清主编的《中国语言学现状与展望》一书,由外研社于1996年8月出版。本书“收集的是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向上级报告的近十年来我国语言学研究现状和对未来的展望时,请有关专家就语言学的各个分支写出的相应的报告”(本书卷首《编者的话》),分为“汉语篇”和“外语篇”两大部分。本书评述了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的约10年间中国语言学界语言研究的方方面面,既有传统的语言学研究,又有近年来兴起的新的热点学科;既有对近年来语言学研究成果的评述,又有对未来语言学研究方向的展望,是一部内容丰富、具有权威性的指导意义的工具书式的著作。纵观本书,我们觉得该书有如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