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教学,既有"工具"的一面,又有"人文性"的一面。所谓"工具性",是指作文过程中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而"人文性",是指作文教学中体现的人伦情怀、人性之美、人生真谛等。可以说,悟性、灵性、情性、思性和人格是作文教学由低到高的五个境界,它们构成了作文教学素质发展的五个阶梯这五个方面的合理构建,这也正是作文教学以人为本、"人""文"合璧的要义所在。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难,农村作文教学更难。要使学生走出作文的困境,首先,要对学生进行作文兴趣的培养;其次,要切实培养学生的悟性、灵性和人格;再次,坚持走以人为本、人文合璧的作文成功之路。经过"心动——行动——笔动"的反复训练,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从而尽快地走出作文困境。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巾语文课程新标准》着重指出:“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述,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据此.在新时期我们确立的作文与做人的新型关系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把如何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如何激励学生创造潜能,如何帮助学生提高人文修养等一系列关于学生的做人与自我发展的策略性问题放在首要位置,即“以人为本”追求“人文合璧”的新型人文观: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既体现"工具性"的一面,又体现"人文性"的一面。小学生处于未成年阶段,一切都在被塑造,包括知识与技能、意志和理想、生活态度与价值观……可以说,悟性、灵性、情怀、思想和人格是作文教学由低到高的五个境界,它们构成了作文教学素质发展的五个阶梯,这五个方面的合理构建,正是作文教学以人为本、"人""文"合璧的要义所在。  相似文献   

5.
作文批改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和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环节之一。以考查学生作文水平发展的状况为核心,关注学生习作完成的整个过程,把作文的批改由注重甄别转向注重赏识、激励,构建以人为本、人文合璧的作文评价新机制。积极探究批改方式,创设批改平台,使作文批改的过程成为学生求真、养善、立美的过程,这才是作文批改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6.
一、作文教学的价值观 :从人文分离走向人文合一《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语文教育界思想解放的重要成果。我认为 ,就作文教学而言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 ,就是让学生明白“写什么、怎样写”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就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而写、将怎样去写”。这四个问题是构成完整的作文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作文教学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问题 ,实质上是作文与做人的关系问题 ,两者的辩证关系应该是“为做人而作文 ,以做人促作文”。也就是说 ,作文教学首先要明确“为什么…  相似文献   

7.
长期的个性箝制,窒息了学生的母语感悟和文学才情。学生从作文的虚伪滑向做人 的虚伪,从“统一说话”滑向“双重人格”。作文教学要从本质上厘清“人”与“文”的关 系,使“人”融入“文”,“文”又高扬着“人”;要培养学生的悟性、灵性和人格,真正 建构以人为本,“人”、“文”合璧的作文机制。  相似文献   

8.
长期的个性箝制,窒息了学生的母语感悟和文学才情。学生从作文的虚伪滑向做人的虚伪,从“统一说话”滑向“双重人格”。作文教学要从本质上厘清“人”与“文”的关系,使“人”融人“文”,“文”又高扬着“人”;要培养学生的悟性、灵性和人格,真正建构以人为本,“人”、“文”合璧的作文机制。  相似文献   

9.
针对作文教学中学生缺乏写作兴趣这一突出问题,该文从作文教学要树立人文关怀的理念和创设“诗意”作文环境两方面,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行了一些浅显的探讨,希望以此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不敢回家     
大家知道,阅读和作文密不可分。而一般教师都把这作为两个独立的单元进行教学,这显然是不明智的做法。阅读教学只有和作文挂勾,构成“双剑合璧”,才能焕发无穷的威力。阅读教学是基础,作文教学是目的。阅读教学一旦和作文教学联袂,至少可以解决阅读教学怎么教和教什么的问题。反过来,作文教学也从中取得了必要的素材和写作知识,解决了写什么和如何写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2000年版的“九年义务制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特点。笔者理解,就是要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情”、“理”和“个性”。在阅读教学中应有所体现,在写作教学中更不可忽视。注重写作教学中的“人文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激活不同层次学生的作文潜能,拓宽学生的作文思路,让每个学生写有所得,写有所长。同时,也可促使教师突破旧的作文教学模式,探索与素质教育要求相适应的作文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现行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强调语文教学,特别是其中的作文教学要具有“人文性”。但目前的现状是,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对作文的“人文性”的意义,存在着严重的误读:一方面,作文的“人文性”往往被直接等同于政治性、道德性,如《坚强——我追求的品格》(1998年)一题,考生一提笔,常常是这个写舍身取义,那个谈生死考验,满纸都是“奉献”、“伟大”之类的词,  相似文献   

13.
大家知道,阅读和作文密不可分。而一般教师都把这作为两个独立的单元进行教学,这显然是不明智的做法。阅读教学只有和作文挂勾,构成“双剑合璧”,才能焕发无穷的威力。阅读教学是基础,作文教学是目的。阅读教学一旦和作文教学联袂,至少可以解决阅读教学怎么教和教什么的问题。反过来,作文教学也从中取得了必要的素材和写作知识,解决了写什么和如何写的问题。一、阅读教学要体现作文教学的目标,必须实现“三步走”(一)走出教材教材,主要包括教科书和相关的教辅资料,如与教材配套的教师参考用书、影录光盘、多媒体课件以及学生练习册等。在阅…  相似文献   

14.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取代《语文教学大纲》,语文教育理念“与日俱进”,语文教学改革也呈风起云涌之势。那么,如何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的有关作文教学的新理念来进行作文教学的改革呢?我认为,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有关作文教学的新理念改革中小学作文教学,必须寻找相应的作文教学的新策略。我觉得作文教学新策略的内容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作文教学的价值观:从人文分离走向人文合一《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次提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文教学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  相似文献   

15.
李明 《现代语文》2010,(8):134-135
语文新课标中“总目标”的第一条要求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作文即做人,在语文教学中占据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学,是不能人为地把“心”(人文素质)和“言”(写作技巧)割裂开来而单纯地追求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的。我们应该树立大语文观,致力于作文训练和整个语文教学体系相协调——以人的发展为培养目的,始终把“人”的价值因素放在第一位,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呢?  相似文献   

16.
学生作文难以自主,其重要原因是“人文分离”,与“衡文标准”、“思维水平”与“角色意识”等因素有关。真正实施“自主习作”,就必须建构以人为本、人文相融的作文教学新机制,致力培养学生的悟性、灵性与人格。  相似文献   

17.
研读《语文课程标准》,不难发现如今和今后的语文教学将越来越重视人文性。“而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课标明确指出)。所以我们在进行写作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人文性。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最能体现作文教学人文性的一个环节,因而笔者在此和大家谈谈在作文评改中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中学作文教学失其本源,重文法而轻性灵,施教惟规范法度是依,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作文的人文个性漠然丢失。究其原因,一方面,貌似科学的知识能力训练实际上使作文教学陷入了烦琐哲学,写作知识和写作理论的大量超前传授,忽略了学生生活的体验、性情的陶冶和悟性的启迪;另一方面,应试教育使作文教学急功近利,作文教学目的短期“务实”重于长期的人文修养,配合应试的“快速作文技法”导致学生的作文严重缺钙。这  相似文献   

19.
郭根福 《四川教育》2002,(12):38-39
习作教学的价值观:从人文分离走向人文合一《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次提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语文教育界思想解放的重要成果。我认为,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就习作教学而言,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写什么、怎样写”;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就习作教学而言,就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而写、将会怎样去写”。这两个问题是构成完整的习作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习作教学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问题,实质上是作文与做人的关系问题,两者的辩证关系应该是“为做人而作文,以做人促作文”。也…  相似文献   

20.
对于语文教学的丈道之争,需要运用“三维目标”的教学理念来平息,要把语文“三维目标”看作文道之争的“灭火剂”。本文关注“工具性”、“人文性”:谈如何让“三维”相互渗透,让“工具性”、“人文性”走向和谐及有关的教学评价、“人文性”的教学需要注意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