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论文对索绪尔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提出了几点质疑,并进一步从"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两大方面做了举例论证,从而对其所构建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力求在前人的基础上取得进步。  相似文献   

2.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贯穿索绪尔语言符号思想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他的符号学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创建结构主义的理论支柱。本文从新兴的网络语言入手,分析说明语言符号的绝对任意性与相对任意性是并存的,但绝对任意性第一位,相对任意性第二位.  相似文献   

3.
自索绪尔提出语言任意性这条第一原则以来,语言学界和哲学界对此都争论不休,维护者有之,否定者不乏。认为语言任意性的绝对性者,将对语言的思考置于发生之初和语言符号内部二元关系从共时层面进行考虑;而否定语言任意性者则从历时角度对语言自我发展过程中的理据性展开思考。我们认为:两者不是在同一个维度同一层次之上的争论;其争论有意义但不能绝对化;任意性和理据性在语言这个庞大系统中两者是共存互补的。  相似文献   

4.
孔丽丽 《海外英语》2014,(12):125-126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而任意性又分绝对性和相对性两个层面,绝对任意使得翻译成为必需,相对任意性使得翻译功能对等成为可能,对两者进行探讨旨在从语言学角度对翻译进行更好的认知。  相似文献   

5.
周道凤 《文教资料》2007,(26):28-30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目前仍然是语言学界争议的话题。随着对象似性研究的日益关注,一些学者以象似性的普遍存在对任意性原则提出质疑甚至否认语言符号的这一特性。笔者认为,这样不利于全面揭示语言符号特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本文通过对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内涵和理论发展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任意性依然是语言符号不可动摇的本质特性,象似性是对任意性理论的补充和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语言系统的不同层面上。任意性是对符号内部二因素能指和所指关系的描述,主要体现在单个符号中,象似性是对符号之间关系或符号与外部世界的描述,主要体现在符号组合之间。  相似文献   

6.
语言符号任意性作为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主要支柱,是这一理论的核心内容。然而随着语言研究由内部语言学向外部语言学的转移,学界对语言符号任意性的问题也提出了不同的争议,总括学界在这一问题上的否定和肯定性观点,笔者论证了两个问题:1.语言符号两要素音响形象与概念联系的任意性、不可论证性;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并不因后来的“约定俗成”及其可论证性而丧失,它始终存在。  相似文献   

7.
"语言符号"和其"所指意义"之间是否具有理据性,语言学界对此一直存在争论.当前象似性和任意性的分歧就是这一争论的延续,两派分歧的实质是语言符号能指和所指之间是否具有非任意性以及非任意性是否应该处于支配性地位的问题.索绪尔在强调任意性为语言符号的"第一原则"的同时,不否定非任意性的存在.象似派认为能指和所指的关系主要是象似性.由于任意性和象似性两种理论所强调的层面不同,以及它们所具有的动态性特征,我们应该以辨证的态度去回答"哪一方该处于支配性地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试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意性原则是索绪尔语言理论的基础,国内学界近年来不断有研究者以“理据性”对其提出质疑。任意性包含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理据性”与“相对任意性”实质相同,并未超出索绪尔的理论范畴。  相似文献   

9.
著名的语言学家索绪尔最先提出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他指出,语言符号的形式与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北京大学著名教授胡壮麟在编写《语言学教程》中也采纳了索绪尔的这一观点。但笔者认为,语言固然具有其任意性的一面,但是非任意性也是语言与生俱来的另一个特点。既然我们研究的语言即人类的语言,那就必然包括人类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也包括整个人类社会现存的各国语言。本文列举汉语文字产生和发展的大量实例,从语言的非任意性一面来论证语言的任意性和非任意性的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语言学界对任意性原则提出了各种挑战,但通过对索绪尔任意性原则的全面阐释可以发现:语言符号具有一定程度的可论证性,但不可论证是普遍存在的,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根本属性。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而任意性包涵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两个方面;对使用语言符号的人来说,任意性受到社会约定的制约,具有强制性;感叹词、拟声词、象形文字等并不能动摇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相似文献   

12.
语言符号任意性问题,一直是语言学界存在争议的话题.语言人类学的学科定义以及语言实践、言语行为、指引性和参与性等理论方法的研究视野加深了我们对语言的理解.基于语言人类学从象似性和指引性两方面来探讨语言的非任意性,认为任意性原则是针对语言系统内单个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的关系而言的,而象似性则主要表现在符号组合之间.  相似文献   

13.
卜昆鹏 《考试周刊》2015,(12):18-19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索绪尔的任意性原则提出质疑,并以语言符号的可论证性或象似性特征为依据,对任意性特征进行否定。本文认为,任意性是语言符号不可动摇的原则,力图准确、全面地介绍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  相似文献   

14.
"语言符号"和其"所指意义"之间是否具有理据性,语言学界对此一直存在争论。当前象似性和任意性的分歧就是这一争论的延续,两派分歧的实质是语言符号能指和所指之间是否具有非任意性以及非任意性是否应该处于支配性地位的问题。索绪尔在强调任意性为语言符号的"第一原则"的同时,不否定非任意性的存在。象似派认为能指和所指的关系主要是象似性。由于任意性和象似性两种理论所强调的层面不同,以及它们所具有的动态性特征,我们应该以辩证的态度去回答"哪一方该处于支配性地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对于Saussure提出的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国内外一些语言学家先后发表了不同的看法,从象似性的角度对任意性原则提出了质疑,认为符号的任意性原则是不正确的。通过探讨Saussure的观点即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认为:就单个符号而言,任意性依然是不可动摇的原则。象似性原则应该被看作是对Saussure理论的补充,而不是任意性原则的替代物,否则就不利于全面揭示语言符号特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关于语言的任意性和理据性问题,一直是语言学界研究的热门话题。语言到底是任意的还是有理据的,或者两性并存?本研究对言语的任意性和理据性进行了概念阐释并给出例证证明,最后廓清理据性与任意性的作用层面。  相似文献   

17.
徐波 《考试周刊》2007,(26):114-115
语言符号任意性是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所指和能指共同构成一套完整的有声语言符号系统,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本文阐述了语言符号在语音、词汇和句法层面上任意性,同时也论述了任意性和约定性的关系。语言符号在语音、词汇和句法上的任意性程度是逐渐下降的。了解语言符号任意性的内涵,对外语学习者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普通语言学教程》自问世以来,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理论就引发了中外语言学家的论争,至今未形成定论。要正确认识此理论,必须基于索绪尔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要看到此理论包括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两个方面,在论争之时,要避免三个误区。  相似文献   

19.
语言的象似性与任意性之争已存在多年.目前国外的绝大多数语言学著作依然以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为蓝本坚持语言的任意性支配说,对语言的象似性与任意性之争并不作考虑.而汉语是当今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其象似性属性在字词层面表现十分突出,因此,有必要将汉语的象似性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提出来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徐玉洁 《考试周刊》2009,(34):41-42
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发表问世百年间,围绕着“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这一话题,语言学家们有着不同的理解.尤其是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一直存在争论。本文试图证明,对于现代的任意语言符号而言,任意性与理据性是共存的,它们互相独立、互为表里。其中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根本属性。而理据性则是人类活动在不同层面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