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山陕会馆是山西和陕西二省商人在客地集资设立的"祀神、合乐、义举、公约"的同乡组织。山陕会馆作为工商性质的会馆,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并且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屹立不倒,保存至今,成为我国优秀的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山陕会馆在文化方面的作用,它传承着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特别是儒家的"义"文化。因此,山陕会馆不仅是一个优秀的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它还散发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气  相似文献   

2.
会馆建筑是清代流动人口在异地通都大邑建立的一种凝聚乡情的活动场所。一般会馆建筑均能体现原籍家乡建筑的文化特色,会馆建材也大多来自故乡,围绕会馆开展的各类文化活动,多以故乡元素为主。会馆成为地方文化互动交流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3.
张人元  孙涛 《寻根》2005,(4):134-141
社旗山陕会馆位于河南省社旗县赊旗镇城区闹市中心。它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至光绪十八年(1892年)竣工,历经136年,其中累计施工时间70余年。会馆主体建筑呈前窄后宽态势,  相似文献   

4.
会馆是体现中国文化精神的社会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日根 《寻根》2007,(6):4-8
会馆是明以来同乡人士在各地设立的一种社会组织,它适应社会的变迁而产生,又不断改变着自己的形态。会馆凝聚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在数百年来中国的社会动荡中,作为“乡土之链”,始终呵护着侨寓异地的商人游子,特别是在战乱等多事之秋,会馆为同籍人士提供了生活的依靠和精神的寄托。  相似文献   

5.
陕西商人与西秦会馆□土军勇在祖国盐都自贡,有一座素负盛名的文化景点,那就是清代乾隆年间由陕西商人建造的西秦会馆。西秦会馆,又名关帝庙、陕西庙,座落在现自贡市中区龙凤山麓,面南背北,占地4000多平方米,是我国南方地区会馆建筑的典范之作。整个建筑群体设...  相似文献   

6.
李刚  宋伦 《华夏文化》2002,(1):24-25
会馆,本意为开会的房子。其会乃会议、聚汇之意,其馆乃人们客居观览之馆舍。聚合其意乃人们聚汇会议之所。会馆兴起于明代,兴盛于清代,衰落于近代。它是明清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变迁而进行社会整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入了粤东、闽西一带客家地区,山岭绵延起伏,山多溪流,山随着水转,水绕着山流。有山的地方就有村庄,有村庄地方就可闻到客家妇女唱山歌,歌声嘹亮动听,响彻山谷。  相似文献   

8.
正会馆名称最早见于明代,清代最盛行。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以乡土关系结帮外出贩运增多,他们就在外埠商业城市,借用会馆的形式营建房舍,作为来往住宿、贮货、交易以及酬神、议事、宴乐的场所。会馆组织的宗旨多是联络同乡感情,保护行帮利益,防范异乡人和行外人的欺凌,并为同乡和同行谋求共同福利,主要是由省、府、县为单位组织的,也有由相邻地区合组的,遍布全国较大的城镇。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商人会馆逐渐分化为按行业组织的商人公所。  相似文献   

9.
四川同乡会馆的社区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的同乡会馆,多数起源于明清两代。曾见于记载的四川各地同乡会馆则基本是清代移民所建。而一般非省垣、非近代正式开埠的州县会馆,以四川最多.湖北、湖南、江西次之。四川会馆分布密度之高,举国无二。明清时期四川的同乡会馆及其化现象,尤其引人注目。清咸丰、同治年间,会馆的互助功能逐渐扩展于同乡之外,及于社区建设的若干事项。清光绪末年(20世纪初),政府推行“新政”,地方公益事业次第兴办,会馆的公益机关功能逐渐消失,其自身组织形式亦开始变化。从民国元年(1912年)到抗战以前(1937年)的20余年中,是旧会馆陆续转为同乡会组织的时期。同乡组织扮演了社区建设中心势力的角色。民国以后,政府功能的加强和改善,民族意识的勃兴,新行政法规、社团组织的出现,客居异乡的同乡人士的土化,都加速了以原籍地域为禁限的会馆组织的衰微.  相似文献   

10.
会馆,是旧时同乡或同行业的一种组织。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从字面上来讲,“会”是聚会的意思,“馆”是宾客聚居的房舍、场馆。也就是说,会馆是宾客聚会与聚居的场所。但这种场所,更多地表现为异籍人在客地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在四川,会馆之多,分布之广,会馆建筑的密集与豪华,名列全国之最。在~些乡镇,  相似文献   

11.
范金民 《寻根》2007,(6):9-17
清代活跃在各地的地域商帮,纷纷建立起同乡组织——会馆,这种会馆,不但设立在全国各地城镇,而且远及日本的长崎、大阪、神户、横滨,越南的西贡、岘港,南洋的新加坡、泰国,远东的莫斯科等地。会馆在各地商帮的经营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孙迎庆  马杰 《寻根》2007,(4):70-73
走访姑苏城的那些会馆,仿佛翻看一本久已尘封的老书,我们会沉入那种历久弥醇的厚重中去。会馆,是寓居异乡城市中同一乡贯  相似文献   

13.
倪宝诚 《寻根》2008,(2):74-80
“泥咕咕”——浚县古庙会的文化象征 浚县地处黄河中下游,是黄河故道上的一座历史文化古城。浚县古称黎阳,境内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中,却平地突起两座山,东日大伾山,西日浮丘山。两山之上保存有自北魏至明清以来的各种道观、寺庙等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14.
沙址是鸡足山脚下的一个小坝子,辖区内有沙址、寺前、萝卜地、南村、甸尾、火把、南坡、萂勒地、白草龙9个自然村。沙址山环水绕,历史悠久,山川秀美,物产丰富,民风淳朴。沙址坝的周围有鸡足山、鸡叫山、老太山、塔盘山、笔架山、母猪山等群山环抱。  相似文献   

15.
胡光明 《寻根》2007,(6):18-23
伴随着明清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口的大量流动,一种新的历史事物——会馆应运而生。“会”是聚合的意思,“馆”则是供宾客居住的房舍,合意为“聚会寄居场所”。会馆是明清时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地缘或业缘性的传统社会组织,它建在通都大邑,根植于传统市场经济扩张、人口迁移和流动频繁、商人子弟不断入仕的社会大环境中,通过不断调整自身机制来适应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可以说,会馆是观照中国社会近代化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6.
安建雄 《大理文化》2012,(12):80-81
想去水目山游玩的念头由来已久,但因各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愿。今年八月的一个周末,在朋友的邀约下,终于有幸前往。在祥云县城稍做停留后,我们一行四人便驱车奔向据说安放着佛门圣物舍利子的水目山。以前曾经间或翻阅过一些关于水目山史料,徐霞客过访、林则徐专谒、担当和尚受戒、吴三桂问卜、大理国时曾有不少王族中人在此出家为僧等记载,都充分说明着水目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刘辰 《寻根》2014,(4):114-120
<正>清末安徽省府州县在北京有会馆30余处,以安徽省馆最大,也称安徽会馆。它位于北京宣武区后孙胡同北侧,始建于同光年间,占地约10000平方米。历经150余  相似文献   

18.
财团法人日中友好会馆是中日两国政府共同设立,由两国的工作人员合作进行中日友好和交流活动的民间团体。日中友好会馆坐落于日本东京文京区的名胜小石川后乐园旁边,于1988年建成,其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特将中日邦交正常化《共同声明》发表日——9月29日定为会馆纪念日。日中友好会馆设有文化事业部、经济交流部、日中历史研究中心、日中学院、后乐寮、日中友好后乐会等。日中友好会馆的文化事业部每年举办许多文化交流活动,今年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举办的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被誉为一座联系中日文化…  相似文献   

19.
《上海文化年鉴》2012,(1):274-275
5月18日是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10周年纪念日。由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市文物局、黄浦区人民政府主办,黄浦区文化局、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昆剧团、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承办,上海三山会馆管理处协办的“水磨传馨——海上昆曲文化展”在上海三山会馆开幕。该展是上海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次昆曲文物文献展,  相似文献   

20.
去年金秋10月,美丽富饶的日本松江市沉浸在节目的气氛之中。新建的岛根县立产业交流会馆前花团锦簇、彩旗飘舞。设计巧妙的红色会馆标志醒目地屹立在广场上,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看上去分别是三角形、棱形、正方形等,使人感到变幻莫测,仿佛向人们宣布,腾飞着的日本岛根县将迎来新的时代。10月7日上午,在细雨中,县立产业会馆竣工开馆,同时“’93环日本海(东诲)交流博览会”开幕。在身着红色制服的岛根县女子高校乐队演奏的会歌乐曲声中,岛根县知事澄田信义宣布博览会开幕。来自中国、韩国、俄罗斯的代表们身着色彩艳丽的民族服装出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