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2008,(15)
一所学校就是一个大写的"人",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也是搞好一所学校的根本。如何在改革的大潮中使学校立于不败之地。做好人的工作,激发人的潜在能力,塑造一批又一批人,培养一批又一批人,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不断壮大的不竭源泉。把目标定位在人上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当前,有的  相似文献   

2.
字迷大家猜     
人字谜一个人走进门里是( )字,一个人站在门外是( )字,一个人靠在大树旁是( )字,一个人比两个人高是( )字,两人手拉手向前走是( )学,两人手拉手绳上走是( )字,三人过日子是( )字。  相似文献   

3.
由树及人     
许多时候,我在想,树和人是一脉相通的。一棵树就像一个人,而一片树,就像一群人。你看,树挺立的时候,如果是在静立,多像一个人在  相似文献   

4.
一、智力活动是人的心理本质特征,发展人的智力是教育应发挥的一种基本功能 人的本质是什么?马克思在1845年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定论揭示了人的社会性、阶级性的本质。它是对人的本质认识的最根本、最重要的观点。在肯定这一社会本质前提下,使我们有可能从各种角度来分析人的本质,人不仅有社会属性,而且还  相似文献   

5.
人字谜     
一个人加点是()字,一个人走进门里是()字.一个人站在门外边是()字,一个人靠在大树旁是()字,  相似文献   

6.
人”在事实上是一种现实 ,但是在存在论看来则是一种“可能性” ,是一种存在的可能性 ,因而它是面向未来的。如何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唯有教育。教育 ,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就是促进生命的“人”化。这种“人”化体现在两个向度。向内是促进人的个性的最大限度的发展 ,尤其是精神世界的丰富与人格修养的完善 ;向外 ,是加速人的“社会化”进程。发展教育观认为人的这两个向度的发展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和永恒主题。站在发展的角度观照语文新课标所倡导的诸理念 ,从中可以获得不少有益的启迪。一、语文性质人的发展的最高境界是精神上的自…  相似文献   

7.
感恩的心     
佚名 《高中生》2008,(7):28-28
西方有一个节日叫"感恩节",大家在这一天都会感谢别人曾经对自己的帮助和贡献,可见感恩也是一种美德。但是人在一生中得到的不光是帮助和赞赏,肯定还有挫折和伤害。有些伤害来自天灾,有些伤害来自人为。被人瞧不起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打击,由于遭遇轻视,有些人可能会就此改变整个人生的计划——有些人在这种轻视中沉  相似文献   

8.
郭艳霞 《广东教育》2006,(10):34-3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个人认识、探究事物或爱好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标志着一个人参加某种活动的积极性。心理学家也曾实验证明,一个人在认识某一事物时在智商相同的情况下,主要取决于这个人对于这一事物的兴奋程度。而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语文自学中,  相似文献   

9.
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种幸福;在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种悲哀;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声无奈;在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种不幸。──题记女孩的故事那个秋天来得很早,不管是在那个城市还是在我的心里。一切似乎都变得暗淡无光,我想失去他之后我便没有什么幸福可  相似文献   

10.
幸福生活     
<正>小的时候,和妈妈在一起,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生病也是一种娇纵,一种补偿,一种享受。幸福和爱情包围着每一个人,年幼的人将会得到,年老的人可以补上;年幼的人快乐成长,年老的人补度青春。而年轻的人,正当年华的人,充满青春活力的革命的人,简直是泡在幸福的海洋里,行进在幸福的山谷中,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教育以育人  相似文献   

12.
海德格尔在本体论上提出和坚持的“时间分析范式”是他整个哲学体系的基础 ,其价值方面的论述也是由此而展开的。海氏认为人的“曾在”和“将在”都是一种“虚无”,而人的“此在”作为人的“在”的现实样式 ,其存在也是有限的 ,必然最后转化为“将在”而归于“无”。因此人在根本上是一种虚无 ,人的存在是无价值的。人的价值产生于人在自为的生成过程中对“虚无”的逃避而显现的自主性 ,即价值是一种人的自我设计 ,是一种主观性的人为规定 ,是相对的。海氏的价值论是以个体人为基点的 ,忽视了人的社会性 ,是狭隘、片面的 ,这便是其价值论的最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成功与成才     
成功与谦逊1谦逊是一种美德,也是一个人在事业上成功的要素。2是一就是一,是二就是二,是一不能说成二,是二也不能说成一。在实事求是的前提下,谦逊而谨慎,不仅利于团结,而且利于成就大业。3泰戈尔说:“当我们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一个人品近于伟大的人,在事业上也近于伟大。4胜利的凯歌,对谦虚的人来说是新吹响的战斗号角,对自傲的人来说,或许是败走麦城之端。5谦逊的人是美的,而狂妄的人则是丑的。狂妄,是野心的暴露。狂妄,是胆怯的掩饰。狂妄,是无知的证实。狂妄,是病态的表现。6谦逊的人…  相似文献   

14.
才干     
《高中生》2011,(10):5-5
人之才干,一部分是本有,一部分是自居,一部分也在人捧。  相似文献   

15.
由树及人     
张伟 《山东教育》2009,(3):58-58
许多时候,我在想,树和人是一脉相通的。一棵树就像一个人,而一片树。就像一群人。  相似文献   

16.
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的特质是:人会劳动,人会从事社会实践活动,人会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体系中劳动,人会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体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一句话,人的本质,在于人具有社会性.由此看来,学习也是一种劳动,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7.
关于人的价值问题,近年来有些讨论文章,本人也有些看法。人的价值是什么?如何评说人的价值?怎样才能实现人的价值?探讨这个问题对于促进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人的需要和人的价值哲学范畴的价值,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客体对于主体的需要所具有的肯定意义。人是有价值的。历史唯物主义所说的人的价值,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对于自己生命活动意义的反思,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创造社会物质文化财富的才能。这种才能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是一种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8.
独处与思考     
独处,是人的一种生存能力。缺乏独处能力的人,归根到底是缺乏思考的内在需求。一个人如果不能在独处中静心思考,则是残缺的人生。有位西方哲人极而言之:“对无知的人来说,闲暇是人的一种死亡,是活着的坟墓。”  相似文献   

19.
独处与思考     
石庆华 《新读写》2009,(7):121-121
独处,是人的一种生存能力。缺乏独处能力的人,归根到底是缺乏思考的内在需求。一个人如果不能在独处中静心思考,则是残缺的人生。有位西方哲人极而言之:“对无知的人来说,闲暇是人的一种死亡,是活着的坟墓。”  相似文献   

20.
审美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精神境界。审美精神与人素质有相通性。美学在与自然科学、人科学的比较中,充分显示了对人成长的作用。在特别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审美教育无疑是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