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更加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以人为本,善于启迪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求知欲,让课堂成为学生放飞心灵、张扬个性的场所。一、留空间,放飞心灵翅膀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改革的步子也越迈越大,而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挖掘学生潜能,放飞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深蒂固,老师习惯于讲解包办,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课堂局面基本上还是牢牢地控制在教师手中。老师也惟恐学生越雷池半步而乱了自己的讲课方寸,不肯也不敢把课堂交还学生。这样以来,语文课仍然是枯燥、沉闷,学生厌学,老师厌教,课堂效率低下。而语文学习的主要阵地还是课堂,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最终还是依赖于课堂,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拿出勇气和决心,…  相似文献   

3.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随着新课改的推广与试行,开放课堂已经成为教学的必然,放飞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灵感已经成为高效课堂的特色和亮点。开放的教学课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教学的生命力与扩张性,只有放飞学生的心灵,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本真。浅谈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如何开拓学生的思想,并希望提出几点建议,对语文教师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实施新课程后,教师怎样做,才能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一个敢想愿说的安全对话的心理环境促进学生思维和情感的健康发展呢?课堂上学生说得好,教师该怎么办?学生说得不好,教师又该怎么办?教师该怎样反应、怎样激励,才比较恰当,才能起到鼓励教育的作用?课堂上教师怎样做,才能不失时机地、恰到好处地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这些问题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必须面对。怎样具体实施课程标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教学目标,追求师生课堂学习流光溢彩的生命活动过程,全面实现课堂生命价值等要求,迫使语文教师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教学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我们的课堂教学要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当务之急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相似文献   

6.
正在小学教育阶段的课程体系中,语文课程是必修课程,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语文课堂上学生"两极分化"的情况比较明显,后进生普遍对语文课程缺乏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所以打造贴近小学生学习心理的课堂教学环境,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课堂教学的成效。对此,语文教师应强化快乐教学理念,放飞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快乐因子,通过打造"快乐课堂"吸引学生,减少学生语文学习上的负面情绪,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在快乐的氛围中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如何打造"快乐课堂"则是教育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蒋军 《教师》2019,(10):56-57
在新时代的教学环境下,如何将童趣与小学课堂很好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们在快乐的童年学习到课堂中的语文知识,这是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深入思索的话题,也是新时代教学需要与时俱进的教学课题。文章从教师、课堂、思维三个方面论述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打造充满童趣的小学语文课堂,在交流互动中让学生们喜欢上语文,真正地使小学语文课堂成为放飞童心、充满童趣的课堂,让课堂成为生活的课堂,成为生命的课堂。  相似文献   

8.
小学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重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不仅能够改变沉闷的课堂环境,也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使其积极踊跃地参与课堂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气氛的因素,以及营造课堂气氛的重要性,结合教学实例,论述营造课堂气氛的可行策略,力图构建富有人文色彩的语文课堂,促进学生放飞思维的翅膀。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要沟通课堂内外,注重学科问的联系,充分利用自然、社会、人文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有人感到学习它很吃力,我想主要是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没有拥有一把打开语文之门的金钥匙。如何建构高效课堂放飞学生思想已成为当前语文课改的一个重要课题,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多做些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吴冬梅 《考试周刊》2011,(87):51-51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小学阶段语文作业该如何处理呢?  相似文献   

12.
文本源于生活。课堂中,要贴近生活,既要由生活走进文本,又要从文本走向生活。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课堂张扬个性、流淌真情,让学生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相似文献   

13.
正激情是顶出泥土的胚芽,给人带来生命活力的希望。关于语文课堂也是如此,激情的迸发,活力的彰显,语文课堂才能赋予生机,让学生采撷到无穷的乐趣。升入高中,知识量的不断增加,学生常常会感到疲乏,萌生排斥的心理,学习的激情也消磨殆尽。这势必会对语文的学习产生严重的影响。而活性课堂就是一味良药,它能重塑课堂的生命色彩,唤回课堂活力,让学生重拾学习的热情。说起活性课堂,它综合种种  相似文献   

14.
以往的语文学习评价,过分关注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忽视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情感、态度和学习习惯等,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在小学语文素质发展评价改革实验中,我们把学生的“品行情操”作为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加以研究,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一、注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情感态度的评价,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情感态度,包括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喜欢学习语文;积极探索,乐于合作;按时完成作业;有求异创新思维和竞争意识。这五项的分值是10分,占素质发展评价总…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先生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课堂是老师的生命力所在地,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爱充满整个课堂,让学生在朴素的课堂中品味学习的乐趣,我们要用师生之间的爱唤起孩子们的求知欲,用技巧引导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发展空间。本次课程改  相似文献   

17.
谭桂熠 《考试周刊》2013,(39):42-43
<正>语文是美丽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的天堂,就像崔峦所说:"语文教学应当是生动活泼的,充盈着丰富的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我认为,要想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常常是教师独霸讲台,学生"万马齐  相似文献   

18.
2011年修订版《语文课程标准》相对于初稿的《语文课程标准》教育理念又有了提升,修订版《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强调指出:“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中,应该实施个性化教学,那么,如何放飞学生个性成就课堂的精彩呢?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自己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想象力不是孩子的专利,也不是艺术家的专利,而是每个人应该有的能力,应该有的创造力。在语文教学目标中,想象力也是重要的一项。随着知识的增多,不应该削弱自己的想象力,而是有了更多可以实现的想象力,或者是向着更加高深的方向发展的想象力。语文赋予了人们表达想象力的能力,使学习充满未知和神奇,这样的学习才是吸引人的,才是让大家为之精神振奋的。在语文课堂里放飞想象力,给学习插上想象的翅膀,不去束缚自己,也不去束缚他人。从这个角度,谈一下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放飞学生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20.
张勇 《考试周刊》2013,(7):32-33
<正>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味地把自己对阅读教学的感悟理解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生吞活剥地被动接受,失去应有的主体地位。新的阅读教学理论主张尊重学生的阅读自主权。《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