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张伟 《新闻传播》2012,(1):64-65
新闻播音是规范度较高的语言表达,不少初学者容易把这种规范度理解为纯粹的字正腔圆,从而走入播读误区——播读字化。本文试图以笔者自己的工作、教学实践对吐字、吐词和表达语意三者之间的联系及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初学者厘清基本功和语言应用之间的关系,提高新闻播音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播音主持是否具有和谐美,对舆论引导作用的发挥、媒体的传播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根本性决定作用。和谐是指播音员主持人外在形象与节目协调统一,内在修养与节目协调统一,口头表达与节目协调统一。和谐美是指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所产生的美感。真、善、美的人格锤炼是创造和谐美的根本之道。正确理解、生动表达是表现和谐美的前提与关键。受众从播音员主持人提供的信息服务、情感服务、理念服务和即时服务当中产生共鸣。和谐美是播音主持实现完美共鸣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3.
博学 《视听纵横》2001,(3):67-68
新闻播音从录播到直播,目的是解决新闻稿的时效性,不使播音员因临时改变工作方式而影响创作心态。从录播要求少停机到直播要求少出错,语言的流畅只是表层的感受。究其实质,新闻事实的真、传播速度的快和播音表达的美,才是它的内动力。播音美不仅指声音形式,更含有思想感情。新闻播音亦然。齐越老师生前总是嘱咐我们,分析要逐段逐层,表达要一气呵成。今天看来仍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声音的艺术"即播音语言的艺术,是艺术文本的表面形式。我们从听觉感知中了解到播音的用声正是带情感的用声,用声音来表达情感,自然此语音就是情感语音。本文对播音语言中的用声进行了研究,首先,对选题的意义进行了理论性及实践性的分析;其次,研究和分析了播音语言中情感的运用;最后,重点对理论设想,情感、呼吸与语音表现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并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播音学界曾把新闻、通讯、评论的播音当作播音员的三大看家本领,谁能掌握好这三大本领,谁就理所当然称得上最优秀的播音员。新闻播音从录播要求少停机到直播要求少出错,语言的流畅只是表层的感受。究其实质,新闻事实的真,传播速度的快和播音表达的美,才是它的内动力。播音美不仅指声音形式,更含有思想感情。新闻播音亦然。  相似文献   

6.
刘艳 《新闻爱好者》2007,(10):30-30
双关,是汉语特有的修辞手法之一,它主要是利用汉语语音或语义的条件,故意使语句同时兼有甲乙两种语意,或一明一暗,一隐一现,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将两种语意巧妙联系,使之兼而有之,令受众由甲想到乙,由乙再重新认识甲,反复咀嚼,回味无穷。汉语双关修辞的这种特殊效果,为广告制作者提供了优越的创意条件,拓展和延伸了广告的影响力,因此,双关广告大量涌现,精品迭出。  相似文献   

7.
胡苏  胡晓鹏 《现代传播》2006,(6):151-153
广播电视离不开语言,而语言的表现尤其离不开声音,声音是构成形式美的物质材料,语言文字的审美意义是通过声音来感受的。广播电视语言是口耳之学,它以声音为媒介诉诸于受众的听觉器官。诉诸于口耳的广播电视语言与以文字为媒介的报刊杂志语言在选择、运用组合手段的方式、方法上是不同的,广播电视语言必须更加注意语音修辞手段的运用。高尔基曾说:“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老舍先生则强调:除了注意文字的意义而外,还注意文字的声音与音节。这就发挥了语言的声韵之美。广电传媒中的受众要求在得到信息的同时,欣赏有声语言的语音表达艺术。在表达清楚准确,符合习惯的前提下,有意识地通过调配音素、音节、音步、音段等语音单位,创设和谐悦耳的语音之美,不但有利于意义的表达,同时也能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8.
苏铃  贾梅  苏帅 《中国广播》2004,(3):49-51
重音,是相对语句而言,指句子中间根据内容和思想感情运动需要所强调的词语。从概念中可以明确:重音依附的语言单位是词汇,使用重音的目的在于强调。在播音稿件中,通过强调不同的词语来表达不同的态度和涵义,所以说,关于重音的处理牵扯到语意明晰、文章主旨鲜明等问题,重音的使用不可轻视。重音依附的语言单位较小,初学者由于在处理稿件水平有限,容易出现强调过多,强调方法单一等问题,本意在于突出,结果却是重点被淹没,影响语意理解。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人们相互交流、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而播音主持人的主要工作便是利用语言,因此语音又作为播音主持人的基本功被加以特殊强调。笔者就结合对播音主持人的语音要求,对如何提高播音员主持人的语音艺术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常常听到一些同志谈到:新闻报道只重真实就行了,语言不需讲求,笔者认为,无产阶级的新闻美,不仅要求内容真实、思想健康,具有内在美,而且要求语言流畅,文字优美,具有外在美新闻的内在美与外在美,是新闻美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离开了真实美,新闻美固然无从谈起,倘若没有美的语言来表达真实美,新闻的内在美就无从体现,因而新闻也不可能具有美的价值。从审美角度看,读者的新闻美感,主要来自新闻的语言文字。因为语言  相似文献   

11.
语言凝聚着声音、信息、情感的交流和融合。经由播音创作而表达出的语言带有舒适恰当的感情色彩,是播音员、主持人对情感、声音和气息的综合运用和把握。通过播音发声技巧的加工,有声语言的情感体验增加,从而达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播音创作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为声音增添了新的空间和意境,而情感的合理表达离不开声音与气息的结合。播音创作中要达到传者与受者和谐共通的情感沟通,升华传受双方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2.
南若冰  刘云丹 《传媒》2023,(19):42-44
融媒体时代,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与传播环境的相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播音创作的传统空间,但随之兴起的耳朵经济,也为播音创作开拓了多元发展的新领域。无论外在条件如何演变,播音创作本身是“口耳之学”,有声语言始终是其内核。因此,探讨融媒体时代有稿播音创作的语感应用对当下主流媒体与自媒体平台上的播音创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无产阶级新闻美的花朵,植根于真实的土壤。但是任何美好的新闻事实,都要靠语言来传达给读者。“在艺术所用的感性材料中,语言才是唯一的适宜于表示精神的媒介。”(黑格尔《美学》)无产阶级的新闻美,不仅要求内容真实,思想健康,具有内在美,而且要求语言流畅,文字优美,具有外在美。新闻的内在美与外在美,是新闻美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内在的真实美、思想美是第一性的;外在的语言美、形式美是第二性的。离开了真  相似文献   

14.
当今时代,人们的审美水平不断提升,电视观众也越来越注重对"美"的追求。电视新闻播音的基础是真实、客观、准确,与此同时,它也引领着舆论导向、承载着丰富的内涵,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更可以让受众在其声音、形象与表达中感受到愉悦与美好。虽然电视新闻播音的外在表现手段有限,但其美感却可以通过播音员主持人及他们的再创作得以实现,具体表现为声形美、韵律美、意蕴美、风格美。  相似文献   

15.
在不同时代、社会背景中,由于语用和语境的不同,相同语言极可能出现“形依然,意不同”的情况。在广播信息的传播过程中,望文生义的鹦鹉学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人云亦云,都可能让传递的信息产生歧义。广播节目中出现的这类语言问题主要表现在三方面:语意表达不规范、词汇使用想当然、语境设定较随意。本文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办法。  相似文献   

16.
语音是语言的外在形式,它载附着一定的语义,在交际中语言形式的不同,直接影响着内容的表达,直接关系到言语交际的成败。好的语音要素的运用会形成优美的韵味,使得读之上口,听之入耳。  相似文献   

17.
凌越 《视听纵横》2007,(4):109-110
有声语言创作是指传播主体(播音员、主持人)对文字语言和内部语言(腹稿)进行的“转化”,而非仅仅在声音形式上的“转变”。“达意、表情、言志、传神”,成为转化的目的与归宿,贯穿创作的全过程。它通过语音体现,语音表现的功力却远远超过语音本身。语言包括语音、语法、修辞等等,因此,通过语音要体现的,实际上涵盖了语言的所有内容。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节奏是播音的主要表达技巧,尤其是现时期的新闻播报,对节奏的内涵赋予了更多的时代色彩,对节奏的把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学家认为:节奏是使美的内容得以表现出来的一种外在形式。节奏是艺术的生命。节奏原本是音乐术语,指音响运动轻重缓急的规律,是乐曲结构的基本要素。在播音中,节奏应该是全篇稿件生发出来的、播音员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所造成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声音形式的回环往复。尤其是新闻播音,从某个角度上讲,是否顺心入耳, 节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欣 《记者摇篮》2008,(12):105
语言是一门有声艺术,但是如何把这门有声艺术在播音领域内创作得更好,从特性认识和文字表达两个方面来简要分析一下播音语言的创作之美。  相似文献   

20.
一、汉语语言的韵律美和播音语言的韵律美播音语言的韵律美,是由它所使用的汉语言的韵律美所决定的。作为语言艺术的韵律美,有它一定的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我们的汉语言是世界上最发达、最丰富、最科学的语言之一。它的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这些独特之处,正是形成汉语言艺术美的基础。如,在语音方面,古代汉语的语音,分平声、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