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爱单位     
我是一个有单位的人,在某局上班。作为一个单位人,我最大的感觉是有靠山。单位是我的衣食父母,单位是我的上帝,我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给了单位,单位是我的一切。我的全身上下都打上了单位的烙印,我不知我是单位,还是单位是我。  相似文献   

2.
沈涛 《四川档案》2009,(3):53-54
在不经意间。我离开自己钟爱的岗位已经两年多了,和别人说起以前的工作时,经常都是说“我们档案局……”.因为在我骨子里就已经把自己认定为是档案局的人了。其实,在曾经的十八年里。在我曾经工作的档案局,十八年的时间里我只换了两个岗位,几乎是一个岗位就干了九年。这两个岗位一个是管理建国前档案,一个是研究档案(姑且称为研究吧),  相似文献   

3.
《新闻天地》2010,(1):7-9
“我从不刻意追求自己的形象,但作为一个省长,我希望我是坚毅果敢、雷历风行的。但我毕竟是女人,同样有女性柔情的一面,柔中有刚,刚中带柔,这应当是我的特点。”对自己,宋秀岩如是定义。  相似文献   

4.
于丹 《河北广播》2004,(6):24-26
很高兴在北京也有这种福气可以随时听到这个节目,这几天陆续在听,我在把自己归纳到普通听众的位置来听,每天在车上放这个节目的时候,我在感觉如果是我自己在调频率,找到这个节目的时候,我是不是会听下去?其实很多参加评奖的人有一个说法,当评委把自己转换成听众的时候,这个节目就成功了,我听这档节目更多可能不是带着分析和研究的心态,而是作为一个普通听众的心态,  相似文献   

5.
几周前,我想我是一名歌手,一个诗人,现在,我称自己为爱国。  相似文献   

6.
紧张     
我经常梦见自己在打电话,时间紧迫而号码很长,越是快拨完了我就越紧张,我知道,在顺利完成之前我肯定会出一个小错。于是 一遍遍重来,直到醒来我也没能跟那一端通上话。假如这个梦有些暗喻色彩,它说明,我是一个多么紧张的人。  相似文献   

7.
路强 《青年记者》2007,(14):11-11
我比较年轻,在一个区域强势媒体做一个自己喜欢的行业的广告专刊,工资虽然不多,但是和周围的朋友比起来,还算可以。这个行业对我来说充满了激情,自己把所有的精力都奉献进去了。但是和外省同行的同龄人比起来,感觉别人更卖力,更富有激情。可能是因为太喜欢这个工作和行业,我觉得自己应该有更大的能量激发出来。但是年轻人在一个很固化的体制里面,是不能多说和多做的。于是,一方面叹息环境不太适合,一方面焦急国内大城市的同龄人卖力工作而自己被抛在人后。  相似文献   

8.
1998年底,衢州晚报创刊。在日报当了几年经济版编辑后,我开始主编副刊了。副刊有庞大的作者队伍,副刊有永不枯竭的稿源,一个副刊编辑假如只是编编稿子,应付应付版面,那日子应该是比较安逸的,尤其是在我们这种报业竞争并不激烈的中等城市。然而,假如搞了几年副刊,拿不出有特色、有个性、受读者欢迎的版面,自己拿不出像样的作品,那对得起自己所钟爱的事业、对得起报纸的读者、对得起自己的生命吗?那能算一个合格的编辑吗?报纸给了我一个岗位,就是让我在这个岗位上要有所作为。因此,我在文学版上开出了个人时评杂文专栏——…  相似文献   

9.
做了5年的HR经理(人力资源部经理),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中国人(包括自己在内)的坏毛病有颇多感慨和无奈。之所以放大说是中国人的劣根性,是因为我相信我下面说的很多特性在国人身上是普遍存在的。我是一个中国人,并不想贬低自己的民族,但我认为我们民族经过这一百年来的动荡,特别是十年革,  相似文献   

10.
2005年6月,我完成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实用传播学专业三年的硕士课程,结束论文答辩,静等毕业的临近。在将近一个月的等待中,自己也一直比较徘徊犹豫,毕业后何去何从,是回老家嘉兴还是留在上海,是呆在上海财经类媒体中静等机会,还是回到基层报纸从头锻炼。现在回过头来想这段日子,很庆幸自己做出了明智的选择,因为在《嘉兴日报》工作近一年后,我发现这里能提供给我的平台远远大于我自己的预期。  相似文献   

11.
新的起点     
郑雪君 《新闻实践》2005,(11):12-12
我有幸获得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的称号并赴京参加庆祝第六个中国记者节暨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感到既光荣又惭愧。感到光荣,是自己在新闻战线的辛勤耕耘得到了组织和读者的肯定;感到惭愧,是自己做得还很不够,有那么多优秀的同行,比我干得更出色,但荣誉之冠却戴在了我的头上! 此刻,我觉得自己之所以能获此殊荣,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温州晚报这个舞台塑造了我。 温州晚报让我“破釜沉舟” 1993年1月,对我来说,是不可磨灭的记忆。当时33岁的我,来到刚刚创办的温州晚报当记者,而之前我对于新闻完全是个门外汉,所凭借的只是自幼对文字工作的热爱。因为热爱,我毅然断了自己的后路。当时,  相似文献   

12.
《声屏世界》2007,(2):16-16
选择做电视人,紧张是生活的主旋律,或许只能在梦里才可以稍稍放松。我怕一不留神就迷失了自己,我宁愿用忙碌的脚步去填充一个个有阳光的日子!尽管我的脚步有些凌乱,但我在慢慢地调整,努力寻找我的坐标。  相似文献   

13.
我想要写一个普通人,一个不像有的人那样坚强,也不像有的人那样冷静,不像有的人那样聪明,也不像有的人那样理性,对,一个感性的人,一个努力在沙上建房子似的,想要建立自己积极向上生活的徒劳的人,也许还是一个捂着伤口不让别人看,自己也不看的乐观的人,一个实在不懂得和怎样去应付,弄得满身满心全都是伤的痛楚的人,一个怕被别人落下,被别人孤立,被别人抛弃的认真的人…… 无论如何,还是要像自己希望着的那样生活。我想,姚姚就是这样一个女子。就是她像众人践踏的泥路一般低贱时,她都没有放弃自己对生活的要求,都不肯将就…  相似文献   

14.
新兵大飞,平时沉默寡言,不爱说话。可现在却让我不得不另眼相看,因为是她让我找回了自信。我在连队当文书,大飞是保管员,两人一个屋。我平时喜欢看书,爱好新闻写作,一有时间,就扎进书堆,闷头写稿,常常躲进小屋,孤灯只影、通宵达旦,这份孤独和辛苦,除了我只有大飞一个人知道。大飞也总是在我不经意时端来一杯水,然后默默地走开,对此,我从来没有在意过。日复一日,寄出去的稿件都杳无音信、石沉大海,我不禁怀疑自己是不是写稿这块料。一天晚上,看着自己的一堆堆草稿,心里痛苦极了。想着家乡父母殷切的期盼,抑制不住无声抽…  相似文献   

15.
我希望的充电方式是在自己还没有感觉到匮乏的时候已经在不断补充新鲜血液了,所以你始终觉得自己仍然是一个健康的、充满动力的人。  相似文献   

16.
我爱北京     
一位网友在听说北京某小区的居委会勒令外地人三日内离京后,发了一个帖子:“北京不是一个温馨的城市。尽管我自己的身份证是北京市公安局颁发的。我看她早晚是要被我抛弃的。”是SARS让北京变了,变得不再可爱了吗?  相似文献   

17.
一个人的爱好就像是影子,只要他在阳光下露面,影子就会像猴子的尾巴,在身后欢快地摇曳。譬如,一个人,端着记者的饭碗却做着文学的梦,他的新闻作品就会不时地摇曳文学的“尾巴”。有时干脆就是用文学的笔法来处理新闻题材。这时,记者与作家的界限就变得模糊了。我就是这样一个人。记得我写第一篇报告文学,是在1987年。那时候,我刚从一所山区师范学校来到省城,借调在一家杂志社。终于能从事自己最向往的工作,所以干劲就很大;加上刚到一个新单位,又是借调,有危机感,就特别想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华”。于是,深秋的一天,我与…  相似文献   

18.
幸福得要死     
山东二敏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正蹲在14楼阳台的一个角落里郁闷地抽烟,他问我“小子,你现在在揍(做)什么呢?”我很想告诉他,我在揍自己,但我不能这么说,我懒洋洋地告诉他,我正在抽烟。二叔给我打电话是想告诉我他新买了个手  相似文献   

19.
张严平 《青年记者》2005,(12):27-28
记得5年前的今天,中国记节重新确立之后,我和我的同事写下一篇通讯《今天是我们的节日》。有了自己节日的人群,便有了一份特有的节日情怀。常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在今天这样一个节日里,在这样一个节日里的聚会上,我内心的确有着很多的思念。  相似文献   

20.
端履门     
23年前,我刚到西安不久,曾在端履门东柳巷住过三年。那是一个紧靠马路的大杂院,一进大院的第一户就是我家。所谓家,是一间十六平方米的房间,搬去之前,自己又在门口搭了一个厨房。先进厨房,再进房间,无形中将实用面积扩大了四平方米。这间房子不是我的,是一个拐弯亲戚的,她借我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