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英语民族时空观的特点是时空的可分割性,时间和空间的相互关联导致视点的确立,因而在艺术审美中往往以清晰,具体为美;汉语民族的时空观以无限性为特色,在艺术审美中形成以模糊与朦胧为美的标准。本文从宗教的渗透作用探析了这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时空观及其审美标准的成因。  相似文献   

2.
陇南白马人民间故事作为显现白马人民族文化特质的主要艺术载体,充分反映了白马人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具体表现为以智慧为美、以勤俭为美、以孝为美、以善为美。  相似文献   

3.
孔子的美学思想集中表现在"中和之美"的美本质论思想、以"仁学"为中心的艺术思想、"美善统一"的审美标准的思想等.探讨孔子的美学思想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铸造民族灵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日本和服手绘纹样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和服是日本的民族服装,和服纹样的题材及装饰形式散发出华美而精巧的艺术魅力。本文以和服手绘纹样为研究对象,通过这些特有的审美对象去思考凝练在手工艺人心目中的审美情趣,认为日本和服手绘纹样所表现出的技艺之美、象征之美、装饰之美,充分体现了日本民族传统艺术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5.
在中华民族的音乐发展中,中国民歌合唱不仅体现了特有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情感,更表现出和谐统一的审美特征,对陶冶人们的情操具有重要的审美导向作用,引领了中国合唱艺术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从旋律美、节奏美、和声美、语言美和情感美五方面对中国民歌合唱音乐的审美特征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中国民歌合唱音乐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体育是一种增进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和文化活动,通过身体和心理的协调,参与者有意识地塑造和美化自身,并不断完善。艺术是人类所创造的至高无上的精神产品之一,它集美学、文学、音乐、舞蹈等形式各异的文化活动于一身,具有美不胜收的艺术价值和审美魅力。民族传统艺术反映着民族的信仰和精神,是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体育与民族传统艺术相互交织、互相融合,创造出独特的悬念之美、欣赏之美和精神之美。文章以体育与艺术的关系为视角,列举武术、音乐、绘画、戏曲等传统艺术因素在体育中的足迹和结合,以赛龙舟活动和那达慕大会为例,探析民族传统化体育特别是民俗传统体育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当前语文教学界提倡: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语文教学是人本对文本实现的一种生命个体的审美体验,语文具备审美的人文价值性。故语文教学的重点应该落在传递汉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民族文化上。中华民族是个文明古国,建筑艺术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筑艺术介入语文教学也是提高全民族文化的途径之一。而建筑作为一门艺术,介入语文教学首先必将牵涉到美育问题,由于美育渗透于语文教学的目的和途径是以美感人,以美启智,以美养性,那么建筑艺术引入语文教学就是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欣赏建筑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先秦美学思想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教化传统的民族,先秦美学高度重视审美与艺术在陶冶、协和、提高人们的伦理道德感情方面的心理功能,强调艺术对个人道德修养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积极作用。先秦美学以伦理道德为中心,强调善与美的统一,推崇中和之美,对现代音乐审美和音乐教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全元散曲》中的少数民族散曲作品为研究重点,以生态美学为研究视角,从对象自然之美、人生自由之美、艺术本真之美三个方面进行探析,突出地反映了少数民族异于汉族的生态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孔子的美学思想集中概括为三个方面:其一,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等为内容的礼乐美学思想,体现了一种以“礼乐相亲”为审美原则的规范之美或秩序之美;其二,以“游于艺”、“尽美尽善”、“绘事后素”等为内容的艺术美学思想,在标明了对待艺术的态度——“游”之外,一方面体现了一种以“绘事后素”为审美追求的自然美倾爱,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以“善美相成”为审美标准的“和谐之美”诉求;其三,以“仁”为核心,以“文质彬彬”为审美理想的人格美学思想,生发出了一种以“文质协调”为审美法度的人格美水准。孔子的这些美学思想成为儒家审美的基石。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环境促使英语作为一项交流工具而迅速普及。本文从文化与语言的角度,先提出在英语学习中怎样融入文化,接下来探讨中外文化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并提出了坚持中国文化,吸收外国文化,确立中式英语体系以适应国民要求和体现国家特色的主张。  相似文献   

12.
《汉英对照大中华文库》英语译文语言表达至少有两重历史任务:很好表达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涵、情感、风俗等等,推介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建构中国英语的语言表达和确立中国英语独立地位的基础。巩固这个基础还需要做更多细致的调查和研究工作,这一工作对于今天我国对外交流和中国文化传播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从对当今中国英语使用现状案例的观察和分析,以英国英语、美国英语、其他多种英语和中国英语发生成长的历史过程为参照,可以相信以《文库》为基础的中国英语建构是可行的,有利于集中确立中国英语的基础词汇和表达方式、展示基本传统语言文化特性等等以确立整体中国英语特征和形象的基础。同时这也为汉译英理论和实践发展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学习一种外语必须了解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说明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提出了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及导入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华语影视剧市场愈渐繁荣,中国文化发展和传播愈渐火热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华语电影出口到世界各地以及参加各个国际电影节。而以中国功夫为题材的影视剧又是提高外国观众兴趣、传播中国文化的主力军。因为该类影视剧题材、台词、文本的特殊性,其英译(特别是字幕翻译)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都给翻译工作者带来了不少挑战。电影字幕翻译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电影传播中国文化的效果,但令人遗憾的是,不少中国功夫题材影视剧字幕的英译并不乐观,此类字幕翻译的研究并不全面,本文从理论基础到翻译实践,对该类影视剧的字幕翻译进行了研究,提出翻译策略,以期对中国功夫题材影视剧的字幕翻译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作为社会价值观、道德观及民族文化的语言映射,委婉语是英汉两种语言所共有且使用频繁的一种修辞手段,它使用含蓄、闪烁的言辞表达不便或不能直言的事物或行为,从而使得交际取得良好效果。然而任何语言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委婉语也不例外。本文从中文"生老病死"一词中"生"字入手,从多个角度对所涉及的中英文委婉语进行对比分析,探究相关表达的更新、变化与发展,从而验证英汉委婉语中"更新法则"的正确性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出发,论述了语言因素和文化因素对翻译可接受性的影响。从语言角度看,英语的形合法与汉语的意合法、英汉互译时信息焦点的位移、不同语言具体某一方面编码能力的强弱对翻译可接受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从文化角度看,东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不同文化圈内人的思维方式的不同、各民族的文化习俗、比喻、联想上的差异也为翻译可接受性造成一定的障碍  相似文献   

17.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思维方式与语言同样也是密不可分的,探讨中外思维差异对中国学生的英语写作所产生的影响,对英语教学是有重要意义的;中外思维差异对英语写作所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篇章结构、段落结构、句子结构和词汇方面等几个方面;在分析影响的同时,结合教学体验,就教师所应采取的指导对策,谈了一些个人意见。  相似文献   

18.
词汇语义对比在英译汉中的体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译汉的一切翻译理论、方法和技巧都在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上,本文仅从英汉词汇现象出发,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英汉语言词汇进行分析比较,探讨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翻译的影响,以便在学习和翻译中找到正确的方法,有助于外语学习、教学和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9.
英语习语往往有着极强的文化特色,如何合理地把它们翻译成汉语,决非易事。本文试图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引入习语翻译中,认为其比较适用于两种习语的翻译:1)英语习语和汉语习语形式和内容都比较吻合;2)英语习语和汉语习语表达形式不同,但所承栽的信息量基本相同。两者互译,能达到奈达所说的功能对等,既源语读者与译语读者反应完全或基本一致。但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文化习语尤其是具有标志性文化习语时。也有它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具有其独特的民族文化。为了保护和传播赫哲族文化,国内研究者已做了一些相关工作和研究,其中包括赫哲族文化作品的汉译和英译。本文主要对赫哲族文化作品英译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确定国内针对该民族文化所进行的英译研究现状,同时探究现今学术界在赫哲族文化英译工作方面有待于完善之处,旨在推进中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英译,向世界展示赫哲族的独特文化,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以及其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