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贿、赂与赇     
现代汉语中有“贿赂”一词,古汉语中贿、赂常分别使用。贿、赂词义接近,一是表赠送的财物,作名词;二是赠送财物,作动词。《说文》云:“贿,财也。”“赂,遗也。”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说,“赂”字较多用作动词,“贿”字较多用作名词,其原因就在于此吧!不论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还是王力或郭锡良的《古代汉语》,  相似文献   

2.
怎样在教育中有效地使用“罚”而杜绝“体罚”和“心罚”呢?笔者认为,至少要遵守以下几条原则。1.惩罚要及时果断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及时果断的惩罚,对“后进生”改正缺点很有好处。“后进生”在不良行为发生后及时受到惩罚,受惩罚过程时间较短,对发生问题感知较清楚,对惩罚方法的认可程度也比较高;而延时受惩罚并且受惩罚过程时间较长的学生,则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对立情绪。同时,接受不同时间惩罚的“后进生”,其矫正错误行为的程度也不同,及时受到惩罚的学生很少重犯类似错误,而延时受到惩罚的“后进生”则容易重犯。2.惩罚…  相似文献   

3.
“事后受财”是近年来商业贿赂犯罪中呈现出的新特点,也是当前困扰司法人员办案的一个难点。事前有请托或者有约定的“事后受财”行为具备权钱交易的本质特征,应以受贿罪论处没有争议;但事前既无请托又无约定的“事后受财”行为是否完全符合受贿罪的本质特征,应根据刑法的规定,依照罪刑法定原则,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4.
杨艳 《现代语文》2010,(3):65-68
"贿""赂"二字在古代汉语,尤其是在上古汉语中,大多数情况下是单独使用的,其用法不同于现代汉语中通常连用的"贿赂"一词。在上古汉语中"贿""赂"二字在语义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的地方。我们对《左传》中含有"贿""赂"的句子进行了穷尽式的检索,并将这些相应的例句作为语料,对《左传》中"贿""赂"二字的具体语义语用特点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古汉语学习者分析古汉语字词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5.
教育需要惩戒这是不争的事实。放眼美国、新加坡等国家,他们的教育惩戒是有板有眼、上纲上线的。大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抵抗诱惑和战胜诱惑的能力”。合理合法的惩罚是教育的一种手段,而惩罚带来的警戒作用才是惩罚教育的真正目的。留美博士黄全愈在《家庭教育在美国》一书中谈到惩罚的原则时说,“惩罚的目的是警示孩子什么不可以做,做了会有什么后果。不是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而是为教育孩子而惩罚孩子。换一句话说,惩罚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这又让我想起新加坡一位原中学…  相似文献   

6.
时下,“经济贿赂”四面楚歌,但“精神贿赂”却安然无恙。经济上的贿赂是有形的,一旦行贿败露,必受法律制裁,因而行贿者总得偷偷摸摸。而精神贿赂就“天地广阔”了,也不必遮遮掩掩,行贿者只要潜心于怎样取悦领导,谙熟拍马溜须之术,吐阿谀奉承之辞即可。“精神贿赂”之作用不可小觑。现实中常见一些平庸或弄虚作假之徒,因为能吹善拍,给某些“伯乐”印象极佳,由此官运亨通。  相似文献   

7.
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老师们也非常普遍地有一种感觉:不敢批评孩子。媒体对几个因受批评而自杀的学生的报导,更使“惩罚”成为教育中一个不言而喻的禁区。然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却明确地提出了“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的观点,为“惩罚”讨说法,引起了广大师生、教育工作者及各界人士的关注。孙教授的观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你觉得难堪,打击你的自信心。惩罚是个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弄不好会伤…  相似文献   

8.
教育领域中的"惩罚"问题试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惩罚,作为一种人类现象,在人类产生之始就作为一种理念而存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教育领域,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都有其的印记。惩罚在教育领域中,不论从理论还是从实际应用而言,都是一个问题多于答案的论争点。正如一位哲人所言,“那些不用哲学去思考问题的教育工作者必然是肤浅的。一个肤浅的教育工作者,可能是好的教育工作者,也可能是坏的教育工作者——但是,好也好的有限,而坏则每况愈下。”由于对教育领域中与惩罚相关的一系列问题认识的模糊性,使得人们对惩罚的理解有一定的困惑和偏差,澄清教育中的惩罚理念对教育本身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教育视阈中研究惩罚亟待解决和澄清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面对请托和贿赂,“不好意思拒绝”的教育局局长打了一个又一个招呼,让教师招考中的监督制度形同虚设,最终也将自己“招呼”进了监狱.  相似文献   

10.
怪事:高中女孩竟被"鬼魂"缠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二女生杨晶(化名),身材瘦小,脸色白中略显苍色,眼中透着愁云,神态显得很疲倦,让人感到她内心似乎有某种急需解决的困扰。坐在咨询室里,她问:“老师,您说世上真有鬼魂吗?”我一愣。现代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科学知识的普及,学生中信鬼神的人很少,与学生打交道这几年,我还是头一次碰到这种事。我想,这女孩一定遇到了问题。我肯定地说:“当然没有鬼,你说呢?”她略带羞涩地说:“我也知道应该不信鬼,可我却时常想像鬼魂附体的事。”我轻柔地提示:“能说的再详细点吗?”“根据我所学的知识和受的教育,我知道这世界上根本没有鬼,可是我脑子一空下就忍不住想鬼魂附身的问题,真害怕有一天被鬼魂附体,上课时也忍不住地想,结果影响了听课的质量。我告诉自己不要想,可越抑制越想,越想越怕。老师,你说怎么办呢?帮帮我吧!”她恨不得我能给她一副灵丹妙药。根据她的描述,我初步断定她患了强迫性神经症,就一般而言,病因大致有三种,一是精神因素,儿童在生活中遇到重大变故,精神受到刺激会使她忧心忡忡,胆战心惊,这是诱发强迫症的主要因素。二是人格因素,具有弱型气质的人易患此症。三是与家庭因素有关。她是什么原因我没直接问,而是先肯定她:“你在内心承受着这么  相似文献   

11.
一揭示出来。李新宇认为,无论哪个民族,哪一个时代,它的经典都在影响着民族的精神,塑造着民族的性格。一个民族如果要进步,必须不断地清理自己的传统,淘汰自己的经典。如果自己的历史并不光彩,曾经很野蛮很不人道,应该自觉地告别,不让历史形成的那些不文明、不人道的东西继续参与国人精神的塑造。比如,《三国演义》那个刘安见“皇叔”来了,为了表示对英雄和明主的忠诚和崇拜,就杀掉老婆给刘备吃,他的确很“忠”,也很“义”,却不把老婆当人看。这样的人不但没有受到惩罚,而且受到了奖励,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文明?再如,根据《三国演义》代表的传…  相似文献   

12.
一、当前高等院校中消极腐败现象的主要表现1.利用招生和毕业分配谋取私利。每年的招生和毕业分配,是一些单位、学生和家长有求于学校的时候,一些学校以及负责招生、毕业分配人员利用这一机会大搞不正之风乃至腐败行为。招生中利用单位的一些子女考分不够,又迫切希望子女上学的心情,向单位提出“赞助”;教师利用招收保送生之机,向家长、学生索取贿赂。在毕业分配中,利用一些学生希望分配到好地方和好单位的心情,收受学生的贿赂。2.科研费用大量流失,肥了个人,亏了国家。大量科研费用的引入,为解决高等院校教育经费不足,促进高…  相似文献   

13.
陆荣 《现代语文》2006,(10):127-128
《说文解字》:“身,躬也。”段注:“大徐作象人之身。吕部曰:‘躬,身也。’二字为互训。躬必人吕部者,躬谓身之躯,主于脊骨也。”身是专指身体的躯干部分,不包括臂等其他部位,因此汉语里有“身首异处”等词语。由身体的躯干引申为整个身体,再引申为“自身、自己”的意思。杨树达先生《词诠》:“人称代名词,今言自己,往往与他人对待言之。”此种用法自先秦始即已使用。如《孟子·滕文公下》:“是何伤哉!彼身织屦妻辟纑以代之也。”又《吕氏春秋·爱类》:“神农之教曰:‘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绩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  相似文献   

14.
浅论受贿罪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学界近年来对受贿罪的构成要件、收受行为的认定、既遂的标准等关键问题争议越来越大。为严厉打击受贿犯罪,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建设和谐社会,有必要对受贿罪的有关规定予以完善。建议将受贿罪的客体修改为“廉洁义务”;将主体范围进一步扩大;明确收受行为的范围和量刑标准;受贿罪既遂与未遂的界限,应当取决于受贿人是否实际收受了贿赂。  相似文献   

15.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这是对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和高尚品格最高赞扬,也激励过无数教师献身教育事业。但是这种“毁灭自己”地“照亮别人”既不公平,也不适应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而且靠消极地“毁灭自己”所发出的一点泪光也不足以“照亮别人”了。时代发展已越来越显露了“红烛”的局限性。因此,我们不能一味地要教师甘做“红烛”。不做“红烛”,不是让教师舍弃献身精神,而是不要再像“红烛”那样去“毁灭自己”,要做能主动充电的“蓄电池”。其实,“蓄电池”精神不仅包含了“红烛”的奉献精神,更强调“服务”、“…  相似文献   

16.
现在一些教师膜拜“无批评教育”,认为表扬永远比批评有力量,对学生不能使用惩罚,惩罚就是对学生心灵的伤害,惩罚就是变相体罚。其实这是误读了惩罚的内涵。事实上,表扬与批评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每个人都有值得赏识的地方,也有需要批评的地方。对严重犯错的学生进行惩罚,不仅是教师一种权利,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三字经》中,就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之训,这是古人对教育经验的总结。近代西方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犯了错的人应该受到惩罚。他们之所以应受惩罚,不是由于他们犯了过错,而是要使他们日后不再…  相似文献   

17.
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要为自己所犯的错误“负责”,本文通过惩罚公平、学生自我反思认识并改正错误、尽自己能力为集体作出“贡献”、变“惩罚学生”为“惩罚教师”、制定“班 规”对违规者作出惩罚等方式对学生实施惩罚。  相似文献   

18.
人们对教育惩罚的必要性展开着激烈而长久的争论。对于惩罚的本质和功能仍存在认识上的混乱和实践上的偏颇,教育领域中惩罚的滥用仍普遍存在,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严重危害。本文引进“异化”一词,拟对教育惩罚的异化现象进行分析。一、教育惩罚的异化“异化”(Aliena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语Alienation和Alienare,有脱离、转让、出卖、受异己力量的支配等意思。异化作为哲学概念,其含义是指主体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自己的活动而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然后这个对立面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力量而转过来反对主体自身。笔者认为,教育惩罚的异化是指将…  相似文献   

19.
孙瑞芹 《中小学电教》2011,(12):115-115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观念已走进了千千万万个家长和教师心中.但过度地强调“赏识”会使学生走向自由散漫的极端。因此适度的“惩罚”教育是有必要的,也是培养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增强责任心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大力提倡赏识教育的今天.中国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对此提出了另一种看法。他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惩罚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20.
大量研究表明:对自己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是造成新教师过度压力的主要原因之一。经常对自己期望过多的人会过分地驱使自己,同时永远对结果感到失望。我们在给自己规定许多“应该”的同时,也为学生设立了许多的“应该”,这些“应该”一旦实现不了,则会对自己不满意,也就永远不能从已完成的工作中获得乐趣。教师只是社会上若干职业中的一种,在工作的过程中,可能会有神圣的光环,但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要有所侧重,重点突破,“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为自己定下一个成长的阶段目标,比如,首先在教学业务上成长,进而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成长,然后在多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