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叙述"成长"--试论《红旗谱》叙事的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旗谱》以主人公的“成长”作为小说的基本线索,以此反映出一种历史主体的生长过程。按照巴赫金的“成长小说”理论,《红旗谱》已经是意义完备的“现代小说”,它体现了人对“历史时间”的认知和把握,即人的成长表现出历史本质的生长过程。这标志着“现代中国文学”进入到一个更为激进的“文学——文化”时代。  相似文献   

2.
在《性爱问题:1920年代中国小说的现代性阐释》一书中,徐仲佳博士对于文学永恒的命题“性爱问题”进行了独特的梳理、思考和分析,把性爱问题放在“五四”新文学“人的文学”的现代文化语境下,并细致入微地探讨了现代性爱与中国现代性之间的深刻关系。他所从事的工作,给予我们多方面的思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没有哪一种话语能比“现代性”更具有影响力与诱惑力;现代学研究由于其“出身”和人们所赋予的“责任”,都使它必然首当其冲地闯入这一领地。问题也恰恰由此产生。现代性、学性以及二之间的关系问题尽管已属老生常谈,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探讨。笔最近重读了孟悦的发表于1992年《今天》杂志上的《中国学“现代性”与张爱玲》这篇章,尽管距今已十年有余,但它所提及的诸多问题,比如对左翼学现代观的质疑,  相似文献   

4.
作为新文学发生过程中的重要一笔,《小说月报》革新前后表现出典型的异动,具体表现为从意识觉醒到开始萌生批评反抗意识,从公共视域到私人话语,从全知全能视角的讲述到限知视角的展示,以及语言上也开始由文言文向白话文的转换。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这些异动都折射出现代性的追求,在这项未完成的设计中凸显着个人主体性的确立与社会的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5.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7):F0002-F0002
《东方神韵》以“真、善、美”三维价值关怀为基础奠立其整体框架。著者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文学”与“文化”相参互照的大背景下,联系泰戈尔、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等三位东方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从“东方审美文化”,“东方乡土文化”,“东方宗教文化”三个区位,深入探讨沈从文创作的“东方神韵”及其世界性、现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美国女作家薇拉·凯瑟的创作是现代性与反现代性交织、并存的过程。她的作品无论在传递的思想内涵还是写作技巧上均是现代性与反现代性的矛盾与融合。在文化消费主义的压力之下,为了保持传统,反对现代社会过度的商品化、理性化、功利化,凯瑟向现代性表现出了既抗争又妥协的姿态和立场,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艺术审美的独立性和纯洁性。在《花园小屋》中,通过名人艺术家形象的构建,凯瑟为现代语境下作品创作中的困境找到了出路。  相似文献   

7.
作为文学家、革命家的茅盾常被关注,然而,对他丈艺编辑家身份的探讨却总是处于缺席状态。实际上茅盾的文学活动是从编辑开始的,《小说月报》在他的编辑策略下的强烈反响,以及他的编辑才能理应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8.
蔡熙教授的新著《狄更斯城市小说的现代性研究》在大量文本分析的基础上详细考察了狄更斯城市小说的现代性元素,对狄更斯创造的“文学伦敦”这一现代性的文学空间进行了全面且颇具深度的探讨,清晰地勾勒出由伦敦街道—闲逛—视觉—听觉—都市空间—现代性构成的六位一体的文学版图;对小说中的空间叙事、视觉叙事、声音叙事等现代叙事形式进行了充分的挖掘,在对小说现代形式和叙事风格的分析中,更加凸显狄更斯作品的现代性体验和个性化表达;同时,该著还饱含着对现代文明的回顾与思考,对狄更斯城市小说中蕴含的现代性都市经验的揭示,对指导和启迪我们当前城市文学和都市文化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与中国的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场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巨大变革。江泽民总书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理论集中体现了中国社会的现代性特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现代化社会的普适性特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内在的必然的要求;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无政府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起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分析本世纪初三篇带有明显无政府主义倾向的小说创作,意欲说明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有着比“五四”新文化运动更早的源头;并由此通过分析无政府主义影响于20世纪文化、文学的几大观念,力图探明中国文化、文学现代性出现的语境及特质,对现代性的起源作一世纪末的回顾。  相似文献   

11.
"整理旧文学"与"整理国故"——论郑振铎治学思想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代历史记忆,"整理国故"成为一场影响深远的学术运动.延至文学领域,胡适以历史方法考证文学,开文学考据化的风气之先.在此背景之下,郑振铎提出"整理旧文学",其整理范围和方法与"整理国故"遥相呼应,并借助<小说月报>等文学传播媒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学个性与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执拗地称自己为“乡下人”,这一自许源于他的以“民间”为主体的文化资源。沈从文文学创作的文化资源大致由屈楚浪漫文化、沅湘苗族文化与五四新文化所构成。他的这种民间性与现代性结合的文化资源,虽然属于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但却呈现出和谐互补、交融互渗的关系,从而构成其文学创作的独特性与异质性,也形成了沈从文文学创作的独特的民间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