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2015—2019年桂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就业数据,从毕业去向、就业结构、就业质量三方面分析了研究生的就业情况:近五年硕士研究生就业落实较好,年均初次就业率为97.3%;多数毕业生愿意留在广西就业,且广西生源更偏向本地就业,但近五年在广西就业人数占比逐年下降;教育行业就业人数占比最高,其次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制...  相似文献   

2.
2000年全国预计有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107万,其中本专科毕业生约101万,毕业研究生约6万;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比较严峻。教育部日前发出《关于做好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  相似文献   

3.
能否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影响研究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当前很多研究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这就要求研究生培养单位做好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在实践中,研究生职业规划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加强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要正确认识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建设专业化师资队伍、构建全程教育模式、建立教育实践体系和搭建学校、社会一体化教育平台等。  相似文献   

4.
从地方农业高校普遍存在的就业难与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高要求为出发点,分析地方高校在研究生就业方面的能力培养现状及其对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影响。以此为基础,提出从做好职业规划,提高研究生个体竞争力、建立市场导向型的学校就业指导体系、转变办学理念、建立地方政府政策支持体系等多个方面构建地方高校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5.
影响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的市场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其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显。从就业市场的角度来看,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主要面临的困难是:就业空间狭窄、年龄歧视、性别歧视和第一学历歧视。加强教育学学科和专业建设、毕业生个人调整求职策略、用人单位正确发挥就业主体作用是解决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一项硕士研究生就业数据,分析了硕士毕业生迁移就业(包括离开户籍所在地和离开求学所在地)对其所找工作的起薪、学用匹配状况、教育层次匹配状况的影响。本实证研究发现,除了"跨籍就业"能够给硕士毕业生在起薪上带来显著的正向收益外,无论是"跨籍就业"、"跨学就业"还是"既跨籍又跨学就业"都不能给硕士毕业生带来显著正向的收益,并从预期收入和非经济收益等方面解释了其可能原因。基于实证研究的结果,笔者认为,国家和高校可以在毕业生就业上采取一定的引导或者干预措施,以促使毕业生的迁移就业既能带来私人收益也能带来社会收益。  相似文献   

7.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尤其是硕士研究生就业率出现下滑局面,就业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提升硕士研究生自身的就业能力成为实现职业理想的重要一环.如何摆脱这种困境,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主要通过硕士研究生自我认知、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这几个方面来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8.
对广西高校研究生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高校研究生全程化就业指导是在客观分析广西高校研究生就业现状的基础上,整合有效资源,不断丰富研究生就业指导内容,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研究生就业指导体系,建立"1234"工作机制,在指导研究生在做好自身职业规划的基础上,推进研究生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硕士研究生在当今中国已不是稀有人才。从就业形势的角度来讲,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情况与本科生相比,并没有太过明显的优势;从世俗的惯性思维来看,硕士研究生已不再是那个遥不可及,高不可攀的感叹词了;从硕士研究生本身来说,硕士研究生较之本科生在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硕士研究生比例的提高是当今教育的一大进步,但种种问题的出现,又让人不得不反思。本研究从硕士研究生和硕导的角度来解释与剖析上述问题,并将硕士研究生教育立足在精英教育的层面上。  相似文献   

10.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硕士研究生在当今中国已不是稀有人才.从就业形势的角度来讲.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情况与本科生相比.并没有太过明显的优势:从世俗的惯性思维来看.硕士研究生已不再是那个遥不可及.高不可攀的感叹词了:从硕士研究生本身来说.硕士研究生较之本科生在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硕士研究生比例的提高是当今教育的一大进步.但种种问题的出现.又让人不得不反思。本研究从硕士研究生和硕导的角度来解释与剖析上述问题.并将硕士研究生教育立足在精英教育的层面上.  相似文献   

11.
徐敏 《成才之路》2009,(33):I0005-I0005
2010年研究生报考已拉开大幕。明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为465万人,与今年基本持平;而明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611万人,比今年增加52万。教育界人士预测,面对就业压力,考研仍是大量毕业生的选择,明年考研竞争将更为激烈。  相似文献   

12.
从就业市场的角度来看,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主要面临的困难是:就业空间狭窄、年龄歧视、性别歧视和第一学历歧视。加强教育学学科和专业建设、毕业生个人调整求职策略、用人单位正确发挥就业主体作用是解决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广州地区女硕士研究生就业期望现状调查,研究发现:女硕士研究生就业期望定位较高,主要体现在就业地点和单位性质两方面;女硕士研究生就业意愿强烈,但是就业信心度明显不足;女硕士研究生就业目标单一,就业能力不足;女硕士研究生职业规划缺乏,就业准备不足。针对以上结果分析其影响因素,进一步提出促进女硕士研究生顺利就业的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为了继续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建筑及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的质量,学校和各级相关部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尽量创造更好地适合毕业生到基层单位就业的政策环境,以使毕业生的就业空间不过分集中在大城市、大企业.二是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增强学生自觉的职业规划意识,从而保证学生不仅"好就业",还能做到"就好业".三是学校、社会和家庭都应该在就业观念方面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从而使学生端正就业取向,形成一种正确的择业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硕士研究生就业不仅关系到硕士研究生的自身未来事业发展,而且影响到国家充分利用人才资源的长远规划。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原有的培养模式,学生的择业观念,以及人事制度与硕士毕业生就业制度的部分不相适应,给硕士研究生就业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笔者认为,当前,硕士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是影响我国硕士研究生就业的主要因素,用人单位和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以及国家的相关政策等等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据统计,全国报考2010年硕士研究生人数达到140万人,较2009年增加13%。这也是2001年以来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的最高纪录。由于高校扩招,使得每年的毕业生在即将走出校门的时候都面临就业的难题。但是,近年来,就业形势趋于严峻,不少毕业生都为了试图逃避就业的  相似文献   

17.
高达699万的2013年应届生总量可谓史无前例,加之高校签约率低迷的情形,今年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2013年因而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上海大学研究生工作党委副书记陆甦颖老师密切关注着今年上海大学研究生的就业情况,从她日常工作以及对毕业生的了解,她表示:"虽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问题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展,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这主要表现为:指导教师资源不足,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单一化,硕士毕业生就业渐显困难。缓解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矛盾与问题具有现实的必要性,为此,需要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继续调整与变革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并从加强制度与政策建设入手,疏通硕士毕业生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19.
目前,随着高校扩招规模的不断扩大,普通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本科毕业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为规避就业紧张形势,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学习的本科毕业生越来越多,这样导致研究生招生规模也水涨船高。硕士研究生毕业生总数不断突破历史新高,导致研究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为做好研究生就业工作,首先需要对往年就业现状进行详细分析,然后针对存在问题制定相应解决对策。正是基于此,以北京语言大学为例分析其外语类硕士研究生近三年就业现状,并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提出若干就业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探究临床医学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在入学特征、培养过程和毕业结果上存在的差异以及两者结果影响因素上的不同,为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完善提供依据。利用2021年度研究生培养质量反馈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在个体特征和入学动机方面,两类硕士存在显著差异,“殊途”明显;在培养过程方面,专业型硕士生对培养过程的评价整体较低;在毕业去向方面,两类硕士异中有同,毕业生就业部门均90%以上为医疗卫生机构,且就业岗位多为专业技术岗。进一步分析显示,无论对于学术型硕士还是对于专业型硕士,入学特征中的个体特征均能很好地解释两类硕士是否读博,培养过程能更好地解释就业满意度。研究建议,要进一步明确两类硕士培养目标与招生定位;完善培养过程,提升专业型硕士培养质量和学习体验感;增强针对两类硕士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