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新闻栏目水平的高低一方面反映在新闻内容上,有优秀的高水平的单条新闻是基础,至为关键。但栏目编排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收视率和该栏目的影响力。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以及受众要求的不断提高,我们必须把提高栏目整体的质量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提出来,并加以研究。本的目的就是通过探讨有关新闻栏目的板块设置问题,来研究如何提高新闻栏目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3.
在电视问政的“热”现象中,也存在着部门和官员冷淡等苗头。本文从部门和官员“热”起来、行政日常工作“马上办”、在监督中帮助和问政机制常态化等方面。对电视问政“热”进行“冷”思考。这对于电视问政的健康推进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胡桂林 《中国记者》2014,(2):111-112
近几年,全国各地掀起一股强劲的电视问政旋风,其中武汉电视台的"电视问政"广受业界关注,并于2012年荣获中国年度电视掌声奖,及2013年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发的有关奖项。  相似文献   

5.
王瑾锦 《视听界》2013,(3):109-110
广播问政,核心在“政”。党委政府通过媒体的互动、交流、监督平台作用,实现职能转变,促进效能提高。问政的主体是公众,主导是党委政府,内容是政务。每周的上线政府部门都与百姓相关,并且延伸到省级服务窗口单位。由于政府部门的深度参与,听众反映的问题才能得到解决,回复率保持在95%以上。广播问政,媒体只是“前台”,它还需要强大的“后台”作支撑——个具有政务处理功能、信息互通有无、回应百姓关切的处理平台,一个积极回应公众意见而不是避之唯恐不及的领导干部群体。  相似文献   

6.
电视问政节目是一项传播活动、社会活动和政治活动,以"百姓参与、百姓评说、百姓监督"为理念,以百姓关心的问题为切入口,以政府官员与公众代表之间直接对话为主要形式。本文结合绍兴台电视问政节目的组织方式、运作实践、播出形态和实际效果,提出城市台电视问政节目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把干群沟通类节目、专题问政类节目、考核评议类节目作为重点进行打造,构建起政府联系群众的多方位"立交桥",使之成为密切干群关系的重要平台。通过电视问政,让各类民生问题得到及时、公正、合理、圆满的解决,促使政府部门转变作风,增加执政能力,树立起廉政勤政、务实高效的形象。  相似文献   

7.
张莉 《声屏世界》2013,(2):29-30
为了生存,为了收视率,一些城市电视台不断改版,谋求出路,但结果不尽如人意。每次改版,方案写得精彩纷呈,包装绚丽夺目,轰轰烈烈三个月,收视率会有所上升,但半年或一年以后,又回到起点,一切又如从前,又开始谋划新一轮的改版。一些原本形式和思路都不错但需要一定时间被更多观众看到或接受的节目,随着新一轮改版而消失,刚刚被吸引的观众也流失了。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项借助新闻媒介而开展的传播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电视问政节目当前在各地方台已办得越来越多。那么,如何提升电视问政节目的影响力?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找准节目的落脚点。这个落脚点就是:问政参与方要具代表性、问政内容应贴近民生、问政目标是问出实效。只有一切从本地实际出发,电视问政节目才能在取得解决问题等实效的同时,达到领导满意、群众欢迎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进入深水区,亟待探索以治理为导向的全媒体平台建设,以满足当下社会的治理需求。如何提升问政节目的社会治理效用,补足电视媒体与用户互动薄弱的劣势,建立以问政节目促进社会治理的长效机制,并提高问政节目全媒体舆论监督的全过程透明度,这是融媒建设中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以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融媒问政节目《看见》为例,基于社会网络嵌入理论,探讨政府、基层媒体、民众三方行动主体的嵌入对媒介化社会治理的影响,发现“从问政到问责”的内容改变、“从单一到全媒”的技术更迭、“从监督到沟通”的关系转变是全媒体时代问政节目升级迭代为媒介化社会治理问政平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城市电视台如何化“危”为“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各行业正在遭受着金融危机越来越大的重创。这其中,尤以金融、汽车、传媒、房地产受影响最为明显。2009年前3个月,美国已经有多家知名的百年老报纷纷宣布负债、停刊、裁员,甚至破产、倒闭,6000多名记者失去了工作。  相似文献   

11.
日前,电视剧版权运营人王建锋爆料,某公司明码标价地向他兜售"收视率",声称只要付费,就能相应提高其正在卫视播出的30集电视剧的收视率,甚至可进入全国收视前十。而其免费赠送的两次"服务",的确实现了收视率的乾坤大逆转。如此"推销"一时引起舆论轩然大波,而这其实已经是收视率  相似文献   

12.
郎立斐 《新闻大学》2012,(1):150-152
中国大陆电视谈话类节目滥觞于上世纪90年代,在新世纪初十年时间,已经经历了躁动、火暴、冷寂、再起的一波轮回。特别是最近两年时间,频道扩容和新闻频道化趋势,为谈话类节目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空间,谈话类节目在充分使用资源、  相似文献   

13.
郑宏炜 《传媒》2011,(7):49-50
电视征婚类节目自去年被国家广电总局勒令整改后,许多人认为这类节目会就此江河日下。但却出乎意料,一年之后,这类节目依然是红红火火,远胜过各类名噪一时的选秀大赛,似乎当下已进入了"全民相亲"时代。然而,定位雷同,同质竞争,重娱乐轻服务,宣传非主流价值观等诸多问题仍严重困扰电视征婚类节目的健康发展。如何突破这一困境,值得传媒人思考。  相似文献   

14.
林磊 《新闻窗》2014,(6):87-87
"百姓参与,百姓评说,百姓监督",电视台等传播媒体与政府有关部门密切合作,部门领导、街道(乡镇)一把手等接受现场问政,广大群众现场直接参与,解决了许多长期得不到有效处理的"老大难"问题。可以说,电视问政是将治庸问责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的一个重要工作平台。 以笔者所在的洞头广播电视台为例,今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背景下,举行了两场以"即知即改"和"年度重点工作"落实情况为主题的大型"电视问政"直播和五场以阶段重点工作为主题的微问政"百岛问政厅"录播。节目播出后,海岛群众反响强烈、拍手称赞。  相似文献   

15.
肖薇 《传媒》2015,(7):49-51
当下,电视专题节目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品牌节目已经成为电视台抢占发展空间的重要资源.笔者结合《生财有道》的实践,分析在电视专题节目品牌构建的过程中,优秀主持人的重要性,以及主持人在专题节目的品牌构建中,如何成为一个品牌节目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吴客海 《视听界》2012,(5):108-109
2010年8月16日,无锡广播电视台推出了大型婚恋交友节目《不见不散》,每周六、周日晚20:05播出,节目时长55分钟。节目开播180期来,平均收视率4.2%;今年以来,平均收视已经上升至5%,在无锡网内电视栏目收视排名稳居前二位。《不见不散》走出了一条城市台办相亲类节目的路  相似文献   

17.
林锡维 《视听界》2011,(2):34-36
体现城市电视媒体的区域影响力的指标,通常是它的收视率与市场份额,以及品牌节目的知名度。区域影响力大了,媒体舆论引导力的实效才会明显。区域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两者之间应相互促动,相互作用,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正一、办好新闻性节目,提升影响力自办节目是电视台的立台之本,就城市电视台而言,收视率和市场份额是体现自办节目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其中办好新闻性节目是第一要务。城市电视台对本地各种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不但能及时报道,还由于报道的贴近性而能吸引更多的当地受众。因此,城市电视台要想在当地受众中不断提升影响力,首先就必须把新闻性节目办好。作为自办节目龙头的新闻性节目,除了要在内容的广泛性、深刻性、贴近性上下功夫外,还要在形式上不断出新出彩,这样才会受到当地观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19.
梁建强 《东南传播》2012,(6):151-153
近年来,电视媒体的发展可谓面临着"内忧外患"。所谓"内忧",是指各地电视频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外患"则指网络媒体的迅疾发展对传统媒体的节目资源、广告资源和受众资源等均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此种情况下,电视媒体在争夺受众方面可谓不遗余力,一批极富特色的电视栏目应运而生。武汉电视台的"电视问政"栏目,就是其中的典型之一。本文拟通过对"电视问政"栏目的策划、制播以及取得的社会反响进行分析,探讨政务类电视栏目如何获取受众的认可,进而产生最大化的辐射效果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赵振宇 《视听》2016,(7):50-51
节目编排是电视节目由制作转入播出过程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它不是对节目做简单的排列组合,而是一项具有前瞻性与开创性的工作,需要节目编排相关人员的再度创作。南宁电视台《钻石剧场》《英雄剧场》,为各个年龄层次的受众打造了暑期电视剧节目特别播出季,该编排方式运行两年以来,收视率、市场份额不断攀升,为城市台暑期电视剧场节目编排提供了有益的实践和参考。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