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高明勇 《青年记者》2016,(7):102-102
去年8月,我看到一则新闻,首都大学生采访团“重走西南联大之路”,他们在云南走访了华罗庚、闻一多、潘光旦、梅贻琦、周培源等西南联大教授的故居。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20世纪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教育家,潘光旦兼任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14年。对其图书馆工作实践的梳理,既可窥探同时代“跨界”馆长们在图书馆事业上的贡献缩影,亦可了解当时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概况。任职馆长期间,潘光旦在管理制度、馆藏文献资源建设、人才队伍、对外交流、图书馆服务等方面业绩斐然,体现了其珍爱书籍、化私为公和以人为本、关注读者的建设思想,也反映了其社会人文观、“位育”观与中西文化观等在图书馆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陈氏故居” 几年前,我听住在宁波的二三姑陈明楞讲,在我们老家的老房子里建了一个“陈氏故居”,本来是想建一个“陈布雷故居”,后考虑陈氏家族出的名人不仅是一个陈布雷,还有陈屺怀、陈训慈等多人,最后定为“陈氏故居”。  相似文献   

4.
“我特别钦佩西南联大人在政治、经济压力下仍然能够坚持不懈地追求民主,学术自由,思想多元化,以及对不同意识形态和学术观点的包容。这种价值,是最佳的中国传统和最佳的西方传统的相结合,它不仅是中国大学最鲜活的血液,也是全世界的。西南联大人使得这种原则成为了西南联大不可分割的部分,也是西南联大能够在漫长而黑暗的战争年代中存在的基础,这确实是一个非凡的成就,在世界教育史中写下了独特的一页。”[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张闻天故居里,有一个"三烈士"陈列室;在陈列室中,有张闻天的一个堂侄--张昌其的事迹介绍.张闻天的父亲叫张芹梅,伯伯叫张雨梅.张雨梅有三个儿子--张武高、张明高、张水高.张昌其就是张明高的儿子.当年,张昌其和妻子金燕英,就住在张闻天故居东边的一个四合院内,就是现在故居停车场的地方.故居西厢房西边最南面的一间偏屋,就是原来张闻天故居做接待室的一间,张昌其的母亲施秀莲曾经住过.  相似文献   

6.
何玉  高瑄  郑小惠 《兰台世界》2012,(25):64-65
2012年适逢清华大学图书馆诞辰100周年。根据清华图书馆相关历史资料记载,在这一百年的历史中,这座图书馆经历了清华学校图书室、清华学校图书馆、国立清华大学图书馆、西南联大图书馆和清华图书部[1]119、国立清华大学图书馆以及解放后的清华大学图书馆等阶段。在这座图书馆的百年历程中,迄今为止,前后共有21人担任过图书馆(室)的负责人,前期称为主任,后期称为馆长。其中既有朱自清、潘光旦等大家学者,也有戴志骞、洪有丰、袁同礼等图书馆界的知名专家。可是,关于其中最早的一  相似文献   

7.
言咏 《中国新闻周刊》2007,(40):32-32,34,36
蒋梦麟在北大的“为”,把握了北大的航向,为西南联大的成功奠定了基石。而他在西南联大的“不为”,则成就了三校九年的“强强联合”,是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合作的一个缩影。[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抗战期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组成的西南联合大学办学近九年,被认为是当时中国“最杰出的大学”.西南联大图书馆在极其艰苦的岁月里,为联大师生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通过对西南联大图书馆的工作进行梳理,以期对现阶段我国大学图书馆的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邓招华新著《“文学场”视域中的西南联大诗人群研究》从文艺社会学视域出发,在历史场景的空间性重构中考察西南联大诗人群,穿梭于文化政治、艺术现场等多重语境的交叉地带,从新诗的现代性体验与诗形转换与建构两个层面完成了对西南联大诗人群的身份辨识,突显出西南联大诗人群体创作在新诗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0.
梁波 《天津档案》2006,(7):54-55
早就听说梁启超故居及“饮冰室”书斋就位于天津。一个春日的下午,我和友人来到了坐落于天津河北区民族路的梁启超纪念馆。放眼望去。纪念馆掩映在葱茏的绿色中。其展览设在“故居”楼内,以“梁启超与近代中国”为主题,分12个展室。有公车上书、戊戌变法、护国战争、巴黎和会等,最后一间展室展现的是梁启超的家庭及其九个子女成材的故事。图、、物并貌。内容丰富。复原书斋“饮冰室”为两层半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风格建筑。  相似文献   

11.
刘保全 《新闻三昧》2008,(11):49-51
时下,“脚板底下出新闻”,“脚板底下出精品”这样一句被新闻工作者信奉的至理名言,一个朴实无华的道理,却遭到了一些人的质疑和冷遇。这些人认为,在网络、通讯设备高度发达的时代,再提“脚板底下出新闻”已经不合时宜了。在这种思想的误导下,一些记者靠从网上扒新闻,从别家报纸上摘新闻,从通讯员的来稿上窃新闻,从新闻发布会上“剪”新闻。  相似文献   

12.
时光如流,一转眼,我在抗日战争胜利那年由西南联大毕业已51年了,世事沧桑,变化之大,难以想象。这些年来,我无论走到祖国或世界哪个角落,都始终怀念着在那被人们尊称为“中国办学史上的奇迹”的西南联大念书的日子。外文系群星灿烂我是联大外国语言文学系的学生,当时系名简称外文系。外文系决不是全校师资力量最强的系,更何况“余生也晚”,我1940年才入大学,而且是在联大叙永分校(在四川南部)渎完  相似文献   

13.
名人故居打造红色旅游品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随着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大规摸建设与名人故居保护,开发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名人故居的保护,开发问题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同时,今年下半年在全国范围内启动的“红色旅游”工程,必将为广大名人故居带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但是,名人故居如何在保护与开发中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是一个在新的发展时期值得大家积极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盛宣怀(1844-1916),字杏荪,洋务运动和中国近代化的引领者和奠基者,创造了11项“中国第一”(轮船、电报、铁路、钢铁、银行、纺织、教育等领域),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商父”. 青果巷盛宣怀故居 盛宣怀在青果巷故居原是盛宣怀父亲盛康和侄子盛宇怀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合资购建,占地约十亩,原大门设在青果巷北侧(今长安大厦附近).青果巷故居原有7进,由于兴建长安大厦,前4进房屋被拆,只在西侧开了一个小门(公园路东面大马园巷18号).  相似文献   

15.
一个好的言论家,关注的问题往往和时代核心议题高度吻合,核心议题因这些言论家的关注而更为重要,言论家也因参与核心议题的议论而更具公共影响. 在台湾“中央研究院”,傅斯年的纪念馆与胡适故居毗邻;在台湾大学,行政楼门前的“傅园”及“傅钟”,无不凸显傅斯年的重要. 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创办者、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台湾大学校长……相对于这些显赫身份,有一条线索贯穿始终,就是傅斯年的言论.  相似文献   

16.
到常州的第二天一早,我便邀约南京师大的一位“会友”去寻瞿秋白的故居。瞿秋白的故居与我们居住的饭店同在一条马路上,距离著名的篦箕巷不远;篦箕巷紧傍着大运河。 瞿秋白故居原是秋家的祠堂,一如江南民居:白白的墙壁,黑黑的屋瓦和门窗,黑白分明。“瞿秋白同志故居”七字为茅盾先生所题,红底金字,十分醒目。 南方的8月依然多雨,雨后的早晨凉爽而清新;太阳早早地从云层中探出头来,把一束束金色的光芒投射到大运河的涟漪上,投射到秋白故居的白墙黑瓦上。站在秋白故居的门前,似乎能感受到大运河的流淌;大运河就像“时间隧道”…  相似文献   

17.
在新闻采访和写作的过程中,善于发现新闻是最大的本领。“撞到记者枪口上”是一种发现,“脚板底下出新闻”,“思考也能出新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前记:今年6月20日上午我与渊冲兄欢聚于当年西南联大外文系老同学沈师光大姐家,天上地下,无所不谈。忽然间他谈锋一转,提到前不久在京与杨振宁先生聚首,杨谈及西南联大办得比当时美国一所赫赫有名的大学还好,而且谈了许多西南联大办学之“奥秘”。渊冲兄还说,他刚写好一篇有关他  相似文献   

19.
郭沫若故居改陈是 2 0 0 0年 5月正式开放的。郭沫若故居的设计语言是什么 ?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形式来表现 ?首先 ,这只能从名人故居的人物特色、语言特色、环境特色这一历史文化的感应和现代技术的运用方面来解释 ,它也是众多创作者的智慧所在。第二 ,前人所留下的文化遗产 ,重要的是精神方面上的财富 ,我认为属于“不可见文物” ,深刻挖掘潜在力 ,已成为进入故居陈列高境界的途径。第三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 ,探索名人故居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北京的名人故居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结合亲身工作与实践展开讨论 ,并提出一些建…  相似文献   

20.
潘光旦(1899~1967)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优生学家,社会学家,民族学家和教育家,专长于生物进化与遗传、优生学、社会思想史、家族制度史、儒学哲学、民族史等。《潘光旦文集》1~14卷(2000年12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齐)收录了潘光旦先生一生的专著、文论、译作、书信、诗词及其他著作,集其一生研究成果之大成,向我们展示了其一生的学术成就和思想。为使读者特别是一些青年读者对潘光旦及其文集的出版有所了解,本刊记者走访了《潘光旦文集》主要编者潘乃穆及责任编辑沈昆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