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艺术创作和审美欣赏离不开想象。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必须借助创造性的艺术想象塑造艺术形象;审美欣赏过程,审美主体依赖于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实现形象再创造。想象是审美感受的纽带和桥梁。  相似文献   

2.
黄克敏 《视听纵横》2003,24(6):97-98
电视剧终于不可避免地走人了商业化时代:兢兢业业地从事着艺术创作,不愁吃穿,无忧无虑的电视剧导演们突然变得无所适从,极度茫然甚至恐慌起来。首先他们抵触,他们认为自己是艺术家,触摸的是人类的心灵,描写的是历史的画卷,岂能用金钱来左右自己的思想。然后他们愤恨,商业化时代就像一头突如其来的怪兽,没有争辩,没有考虑,要么做它的奴隶,要么一口被它吃掉。这种强迫感是让艺术家无法接受的。但是,生存受到了威胁。怎么办?  相似文献   

3.
说起主旋律电视剧,它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中国电视剧的创始阶段。早起这类题材的作品大多由政府投资、拍摄,甚至延伸到放映、观摩环节,所以往往让人简单理解成政治宣传工具。然而,随着电视文学的发展,特别是观众审美需求的提高,这种单纯的样板戏似的作品不再适应时代的步伐,于是一场关于主旋律电视剧的探索活动开始了。主旋律电视剧收视热潮的出现是对这场变革的最好肯定。这些新时期作品既体现国家意志和政治思想,同时又蕴涵着人类所普遍拥有的价值内涵,并不断显现着时代要求。除此之外,从文学创作角度,这些作品也有着显著突破,以新的审美亮点促成了观众对它的关注与认可。  相似文献   

4.
审美文化伴随着人们的生活,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然,历史的境遇不同,文化与审美的参与者不同,产生审美的行为方式也就有着很大的区别和内容。  相似文献   

5.
宫廷剧作为一种以历史背景为主题来演绎发生在古代人物身上的生活和情感的艺术形式,春笋般地涌入了大众的视角。时至今日,宫廷剧已经发展成为大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文化。借助皇家秘史,揭开了古代宫廷生活的神秘面纱和权力的运作机制;借助耐人寻味的情节,拉近受众对宫廷剧的情感纠葛;借助人物的原型化塑造,缩短了古代与现代的时空距离。本文旨在挖掘宫廷题材电视剧中的审美特征,揭示其受宠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国产电视剧作历史的反思,可以发现,上世纪80年代的创作实践更为重视对客观现实的再现。以《凡人小事》、《新岸》、《好人燕居谦》等为代表的纪实性电视剧,从内容到形式都力图摆脱戏剧模式的影响,使荧屏进一步向生活靠拢,直观地再现客观世界,从多侧面反映社会的面貌和开掘人物的  相似文献   

7.
80年代中期以来,纪实性电视剧开始在我国的电视剧创作领域崭露头角,相继有一批佳作问世。1994年,《九一八大案纪实》的播出更是备受世人瞩目,由此也促使人们去做进一步的审视:此类电视剧何以产生如此的轰动效应,其魅力何在?如何认识和把握它的艺术特征和创作规律?纪实性作为一种创作风格和美学追求,率先出现在电影的艺术实践和理论探索当中。电影史上著名的“电影眼睛”派、新现实主义和真实电影,都把真实纪录当作基本的创作准则,而这些流派的代表人物维尔托夫、紫伐蒂厄等人又在各自创作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上的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8.
随着年龄增长和生活阅历丰富,以及现实生活中诸多无奈和工作压力等缘故,一般民众较难感知心灵深处的冲动和无所顾忌情感迸发带来的愉悦,只好通过欣赏电视剧享受心理体验的满足,产生心理补偿、心理共鸣、心理怵惕等心理感受。同时,电视剧在满足民众心理需求的同时也引导民众的审美活动与价值取向。因此,电视剧在产业化背景下应该多一些人文观照,更好地服务民众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 ,研究电视剧的传播 ,实质就是研究电视剧的生存 ,而电视剧的传播与生存 ,其生命就在于它的受众。作者结合新近进行的受众问卷调查与分析所获得的结果 ,从接受美学的视角 ,对电视剧“接受”的原则和规律进行了理性思考 :一、需要生活和生命的内涵 ;二、需要具有独特性 ;三、需要具有极致性  相似文献   

10.
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审美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形成创作潮流,一系列优秀作品深受观众喜爱.在当下娱乐当道的媒介环境下,这一"主旋律"电视剧如何才能吸引观众,赢得市场?本文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分别从现实主义审美、浪漫主义审美以及消费主义审美三个部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张丽 《声屏世界》2000,(8):32-34
按照现代的接受美学理论,一部电视剧,当它尚未被纳入观众的欣赏过程时,只具有一种潜在的美,称为文本或本文,按德国接受美学理论大师沃尔夫冈·伊瑟尔的观点,“由作者完成的文本仍处于一种潜在状态中,尚有待于意义的生成。”只有当它被受众(接受主体)欣赏时,才具有美感功能,成为接受客体。因此,研究电视剧与受众的审美关系,就是研究接受主体(受众)与创作主体(作家艺术家)的审美关系。审美关系之一——适应受众受众与电视的审美关系,首先体现为一种适应关系。这是电视的艺术个性及其商品属性决定的。电视属于视听综合艺术,…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及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素质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欣赏的眼光越来越挑剔,尤其是对电视剧的审美与品评变得十分讲究,也就是说,现代人看电视剧不是为了看热闹,不论从内容、形式,甚至是审美的角度都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这就要求电视剧的制作要更加专业化、系统化,只有满足广大受众需要的电视剧才能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但就目前形势来看,电视剧创作同质化现象严重,越来越多的作品趋于一致化、雷同化,这是本文研究的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电视剧作为一种艺术样式,既是文化的表现,也以文化为表现对象,文化从根本上决定着电视剧艺术的性质与特征。因此我们可以从审美文化类型上来理解与分析电视剧的类型.并探讨在三种审美文化博弈格局下电视剧艺术的价值定位和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4.
赵本山农村题材电视剧审美评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本山现象"是中国电视界备受关注的文化景观之一.他征服了"春晚"、创造了电影票房、刷新了电视剧收视率.有人认为,在他的作品里,乡村不设防,农民不伪装,"他使得我们的文艺更加宽敞、自然、开放、亲民"①.但正因如此,驻足三思之后,本文欲从发展的角度对赵本山农村题材电视剧喜剧审美提出一些建设性批评意见.  相似文献   

15.
古装穿越题材电视剧的审美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穿越剧在备受追捧的同时,有些学者对其审美价值导向持有一定怀疑的态度。"文化化人,艺术养心",[1]古装穿越剧这一大众文艺形式,在表现其审美娱乐功能的同时,更应高举社会主义审美理想的伟大旗帜,将大众的审美取向引向"养心"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何为 《声屏世界》2016,(8):17-19
当下电视剧观众群体正在发生世代轮替的现象,本文从新世代观众深受二次元文化熏陶的角度,阐述他们对电视剧价值取向与审美欣赏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电视剧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意象是中国古典文论中重要的美学范畴,它是意与象高度融合统一、主客观浑然一体的产物。对于艺术作品来讲,意象扩展了作品的解读空间,构建了作品意义的无限可能性。可以说,艺术作品的美感源于意象。"审美意象不是一种物理的实在,也不是一个抽象的理念世界,而是一个完整的、充满意蕴、充满情趣的感性世界"①这个"完整的、充满意蕴、充满情趣的感性世界",实际便是"美的世界",在这其中往往蕴含着深邃悠远的人生命题与哲理反思。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审视电视剧,具体分析了电视剧以下几方面的审美特征:针对性和反馈性、典型性和参与性、多样性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19.
汤雪 《传媒》2019,(16):40-41
关于审美文化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中西方论文中都有对于传统审美文化的论述,但是审美文化真正作为美学研究的焦点则是在当代社会大背景和文化语境之下形成的。其中,大众文化的兴起对审美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大众文化的文化共享性和商品拜物性使得美学界对这一文化形式的探讨和接受从来都有争议,为了实现调和,美学家们开始寻求其与审美自律的结合,在此情况下审美文化得以产生。  相似文献   

20.
电视剧是电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熏染下,中国电视剧具有了其有别于其他国家电视剧的显著特征,本文试图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剖析出中国电视剧独特的审美特征与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