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是记者     
刘畅 《青年记者》2005,(11):11-11
新闻之外,是否有人生的情怀?一年又一年,我们秉笔天涯,以忠实的情怀逼近事实,以最快的速度传递讯息,只为让微弱的声音变得响亮,让真切的声音传得更远.而在这传递事实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徘徊在心灵与良知交汇的路口,眼角不觉涌出泪水,因为不忘客观,我们是记.  相似文献   

2.
嘿!看到你手上的书了吗,是的.它们是那么的美丽、那么的光鲜夺目,每一本都有自己的风格和气质,你猜对了,这是设计师的功劳,漂亮的书籍版式设计就如同我们精心挑选的衣服,符合场合,符合我们的心情.  相似文献   

3.
我提议:我们人人要学会写新闻。所谓人人,当然并不是说二十一万万四千万或四万万五千万人,我是说我们做革命工作而又能识字作文的人,一切这样的人都应该学会写新闻,就如同都应该学会开会说话一样。为什么?因为新闻是今天最主要最有效的宣传形式。可以说,不学会使用这种形式,你就不要说什么宣传——而宣传,这当然是我们人家都有责任。  相似文献   

4.
新闻是什么?学术上讲,或许有千万种定义.站在后人角度,新闻不过是当今历史的留存.从这一角度讲,所谓"精品力作"就是不但某一新闻所描述的对象具有真正的历史意义,而且,这一描述本身又具有如同伟大的艺术作品那样震撼人心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标题是新闻的“眼睛”,那么导语便是这“眼睛”里送出的第一层“秋波”,导语有无神采,决定着读者能否对你的新闻“一见钟情”。常说电影是遗憾的艺术。新闻,又何尝不是呢!干记者的人,谁心中没有几多遗憾!回头望望,我们写出的那一条条消息、通讯、特写的导语,有多少是经过苦心锤炼而独出心裁的,有多少是凑凑合合、得过且过而草草出场  相似文献   

6.
每天你都可能与新闻事件相遇,无论对于摄影记者、文字记者,或是摄影爱好者而言,这都是难得的.面对干载难逢的机会,能否把握这个瞬间,让世界了解真相?亦或因为一点点技术原因与新闻瞬间擦肩而过呢?掌握你的相机增强把握新闻瞬间能力应该从何人手呢?  相似文献   

7.
“黄河,母亲!这不是一个矫情的比喻,在凝视她的那一刻,你会下意识地觉得,你和一个母亲、一条大河有了血脉与命脉的联系和心领神会的默契.在这里,无论是谁,只要看见了她,就会不由自主地走向她,许多来自四面八方的陌路人,就像失散多年的亲人,终于又有了一个团聚的机会,团聚在母亲身边.”这是著名作家陈启文在其长篇报告文学《大河上下——黄河的命运》中发出的由衷感喟.该作品由安徽文艺出版社隆重推出,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思接千载,是一部高清聚焦民族母亲河的厚重之书、震撼之作.  相似文献   

8.
因果思维形式与新闻采访写作有不解之缘。一旦我们开动思想机器,几乎时时要与它相遇。首先,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往往要涉及如何认识与判断一个新闻事件的成因与结果问题。一○一路公共汽车行驶途中突然翻车起火,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起严重交通事故?某超级大国的领导人在联合国大会上公然脱下皮鞋敲桌子,这又意味着什么?事出有因,一个新闻事件的产生,总要经过一系列矛盾运动,有一个衍化或发展的过程。为深入  相似文献   

9.
美国著名的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有句名言,"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卡帕以"靠近"的姿态拍摄出了一幅幅震撼世界的影像.参加"走转改"活动以来,对卡帕的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如果新闻做得不够好,是因为我们离鲜活的生活靠得不够近,"靠近"应当成为我们每一位新闻工作者肩上的责任、心中的情怀和骨子里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人的一生总有许多美好的往事,它伴随着我们的记忆,沉淀着一些难以言表的情怀。它如同一个个五彩的音符,跳动在我们的心灵深处,交织成漫长岁月中永远也抹不去的旋律;又如同一朵朵晶莹的浪花,飞旋在我们的生命之河,幻化成蓦然回首时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1.
嘿!看到你手上的书了吗,是的。它们是那么的美丽、那么的光鲜夺目,每一本都有自己的风格和气质,你猜对了,这是设计师的功劳,漂亮的书籍版式设计就如同我们精心挑选的衣服,符合场合,符合我们的心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小陈: 你要我谈谈报纸的专访,特别是人物专访的问题。虽然我谈不上对专访有什么成功的经验,但是我对这一新闻体裁是格外喜爱的。而且正象你所说的,在我的新闻作品中,确实有不少专访。这里,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有关专访的一些问题吧!  相似文献   

13.
新闻浮世绘     
r’ 我们的考研班是最棒的。 听“莫扎特”1保你手术没痛苦!‘这是我们精心制作、的千人大缸‘.虽说挺废料.但个大、实在!广西制作出可供千人食用的‘世界第一缸煲出56个民族56新闻浮世绘@郭竞雄  相似文献   

14.
《青年记者》2015,(3):40
晨光清新,门窗打开了,阳光洒进来。早安,2015。这是新年的第一天,祝福你新年快乐!亲爱的读者,当你翻开今天的晨报会发现,我们又有了新变化:报头更加精致,本地新闻更多了,服务性更强了。变化是媒体永恒的主题。我们将每天设置一个健康新闻版,为你提供养生健身资讯;每天一个副刊版,让你在忙碌之余轻松悦读。周六周日,我们还将新推出《生活家》和《艺文志》周刊,满足你的生活需求,体现重庆第一都市报的文化担当。  相似文献   

15.
新闻浮世绘     
哈哈!找你6年了.还以为你丢了!原来躲在这啊我搜这个女人的身.你搜那个婴儿的新闻浮世绘@郭竞雄 @言咏  相似文献   

16.
××同志:信收到.知道你们采访部正在大力提倡写引人入胜的短新闻,展开了怎样把新闻写得又短又活的热烈讨论,大家还都按照自己的不足之处寻求克短补短的突破点,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写出绚丽多采的好新闻来,读了令人神往!你说这两个月中,有一篇稿子被评为好稿,可是有三篇稿子由于选题不准,或是材料单薄、写得概念化而返工.你认为自己主要的不足是表达能力差,写得不好,决心要在写作方法上下一番  相似文献   

17.
一位老新闻摄影家,在谈到新闻抓拍技巧时,打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比方:“新闻摄影记者外出带不带相机呢?这就如同青年夫妻抱孩子外出带尿布一样,你准备了尿布,可能一路上都用不着;假如你不带尿布,那小孩就非尿裤不可。”  相似文献   

18.
明天是新年第一天,在心中默念你的新年愿望了吗? 生活日报的愿望,20年如一,从未改变. 20年前此刻,位于济南经十路的大众日报社大楼12楼上,多了一群朝气蓬勃热情洋溢的年轻人,在他们手中,诞生了山东省第一份都市类晨报.那时我还不到30岁,是10楼齐鲁晚报的记者,跑现场抢新闻也算快手,但也明显地感受到楼上这些新来的小伙伴冲劲十足,感慨于他们的活力、情怀和拼劲.我至今清晰地记得生活日报人在编辑部拉起的大字横幅昭示的办报理念,在那时候,这句话是格外响——让我们一起过好日子!  相似文献   

19.
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我翻开你的“作品集”,看见你在《人民日报》、《湖北日报》等报刊发表的一篇又一篇的“大块头”,我诧异了。顺便和你一谈,发现在你身上似乎也有不少“新闻”。你说你一踏入军营,就在某部当上了一名炮兵侦察兵。之后,连队指导员、宣传科副科长、团政治处主任……一级一级地“升”上去。到了八七年底,你脱下校官服、戴着两枚军功章,回到了生于斯、养于斯的家乡,“升”为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于是,十多年没沾过新闻边的人,搞起了新闻;副团职干部“玩”起了报道员干的活——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新闻”! 在许多人看来,既然是新闻科长,就肯定是专职专用了。其实不然,一年中,你采访写作的时间还不  相似文献   

20.
在这万木扶疏的隆冬季节,新闻学泰斗方汉奇先生的来稿和“新年寄语”给编辑部带来了“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欣喜。去年此时,方汉老写来的“新年寄语”中谈到,在过去的一年里《新闻与写作》“给人的感觉是视野开阔了,内容充实了,质量提高了,可读性增强了。经常能够让读者眼前一亮,感到分外的惊喜。……《新闻与写作》是个老刊物,应该继续当好这一类刊物的排头兵。祝她在新的一年里,与时俱进,再上层楼。”方汉老的话如同鼓点让编辑部人人心潮起伏,方汉老的祝愿成为我们在2006年里不断进取的动力。今年的“寄语”,方汉老把对《新闻与写作》的期望,化作了对《新闻与写作》的读者——中国新闻界的祝愿。我们的眼前又浮现出电视“新闻联播”中,胡锦涛主席和满头白发的方汉老紧紧握手的动人场景。我们意识到:方汉老是站在中国新闻发展历史的高点,把时代的要求和党中央的愿望传达给我们的读者,传达给所有的新闻人。这是我刊的荣幸。也是对我刊的鞭策。催春的鼓点再一次敲响,谢谢您,方汉老!我们再次起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