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现实生活中,我们几乎都有过为故事着迷的经历。如果让习作教学具有故事的因素,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习作需要,让习作教学更多一份趣味,多一份想象,多一份神秘。一、在习作教学中品味故事学生在听故事或读故事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品味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学习谋篇布局的技巧;品味故事语言的准确、生动,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品味故事  相似文献   

2.
统编教材注重阅读策略指导,其中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就是典型的预测单元。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教师引领学生借助文本旁批,预测故事线索;借助表格推想,演绎预测过程;借助故事细节,体验预测快乐。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故事新编》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习作内容。单元习作目标是“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因此这节课主要是要发散学生的思维,教会学生新编故事的方法。为了激发学生习作的自主性,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看得见的生长,整节课在设计时围绕“任务驱动,支架推进,以学定教”逐步推进。以情境任务“评选故事新编小达人”驱动学习,以《龟兔赛跑》为例,借助“山形图”“魔法棒”等,让学生在“教—学—评”一体化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新编故事的方法——大胆合理地想象故事情节及内容。  相似文献   

4.
阅读离不开猜测,统编语文教材专门设置了预测单元,就是要让学生在一边阅读中一边学会猜测,历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从文本题目、插图、生活经验、关键语句、故事结构等不同的层面,开掘出预测的价值点,让学生的阅读因为预测而越发精彩。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尝试以故事为载体,鼓励学生参与到寓言学习中。通过听故事,让学生猜测情节的发展;通过讲故事,让学生立体化地了解寓言中的人物形象;通过描绘故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演绎故事,让学生在角色转化中深入理解寓言的内涵。这些方法的运用,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读懂寓言。  相似文献   

6.
<正>提到习作,绝大多数学生不感兴趣,反而把它作为负担。究其原因很多,比如一味地强调习作高大上,或者脱离学生习作实际,等等。其实,习作与说话一样,也是表达的一种方式。教师需要淡化习作神秘,尽可能让学生走进习作,继而爱上习作。对此,最好的桥梁,就是故事。毕竟大多数学生在学前阶段就是听着故事长大的。而故事也属于习作的一部分,教师需要以此为桥梁,  相似文献   

7.
陈金莲 《生活教育》2013,(3):115-117
初学习作,三年级的学生还说不上喜欢写,但是,他们喜欢说,喜欢说自己的生活,尤其喜欢说自己的故事。我用"说故事——写故事——评故事"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习作,激发了习作的兴趣。一、说故事因为童心、童真,孩子们乐意把自己的故事说出来,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只要贴近孩子们的生活,贴近孩子们的心思,孩子们就有话可说。第一课时,说故事,设计能引起兴趣的话题,让孩子们动心,动口。  相似文献   

8.
小学习作教学中引入故事内容,符合学生习作基本要求,学生喜闻乐见,其调度效果更为显著。教师要让学生在听说故事、仿写故事、创编故事、评说故事中增长习作认知,为学生习作学习注入活力。喜欢故事是学生天性使然,教师抓住学生习作兴趣取向展开教学调度,自然能够为习作课堂教学带来无限活力。  相似文献   

9.
<正>一、故事教学的选择依据教育家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认为:故事是儿童的一种重要的精神食粮。故事与儿童的情感有交流作用,能使儿童的情感投射到故事之中;故事情节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能激起儿童的想象力,适合于儿童的学习心理。苏格拉底也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让故事走进心理课堂,正是点燃学生智慧火焰的可行性选择之一。让学生在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中学习,更容易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处于习作的起步阶段,特别是中年级的学生,他们的书面表达水平明显落后于口头表达,不知道如何将自己的看法、想法清晰地通过文字表现出来,但是他们喜欢读故事,也喜欢编故事。面对这一现象,笔者结合学生爱故事的特点,使用故事化习作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编故事中学写会写作。所谓故事化习作,就是让学生在写作时能够明白、完整  相似文献   

11.
绘本因精美的图画、简单的文字,深受孩子们的喜欢。教学绘本《我家是动物园》一课,可锁定封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猜故事;图文结合,让学生欣赏感受品故事的美;让学生仿写,丰富故事内容。这样教学,能使孩子们走进美好的故事情节中,既能受到文学的熏陶,增强审美的感知,又能提高思想认识。  相似文献   

12.
预测是有依据的推知和判断,因此要引导学生捕捉惯性因子和相似因子,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阅读经验,更要在课文中寻找"事实"依据。预测是一种阅读,因此要把握故事情节的脉络、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故事结构和语言表达。预测是一种策略,因此要从唤醒学生边阅读边预测的意识开始,实践并总结预测的基本方法,按序分解教学梯度,在学生的预测中淡入方法,让学生在修正中锤炼逻辑,在模仿中学会预测,并从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阅读。  相似文献   

13.
<正>数学猜测,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和本质时的一种策略,是建立在事实和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一种假定,是一种合理推想。学生在猜测过程中,新旧知识的碰撞会激发出智慧的火花,思维会有很大的跳跃性,从而增强数感,发展推理能力,锻炼数学思维。在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发表独特见解,不断地去发现,去探究,去解决,主动地学习新知。一、导入时利用已知经验猜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或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习作时常出现四种现象:一是无话可说,二是有话写不出来,三是写不具体,四是提笔忘字。针对这四种情况我们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提供先行组织者,让学生把话说出来;提供"脚手架",让学生写具体,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现实生活中,我们几乎都有过为故事着迷的经历.如果让习作教学具有故事的因素,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习作需要,让习作教学更多一份趣味,多一份想象,多一份神秘.  相似文献   

16.
陈伟敏 《广西教育》2013,(29):65-65
小学语文叙事类的课文往往具有很强的故事性,通过人物、细节的刻画和描写,让学生对文中人物产生或喜爱、或崇敬、或厌恶、或同情等情感,读起来兴致盎然。扣住此类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在故事的发展线索、情节变化中,理清文章脉络,品味文本特色,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一、培养合理推想1.适时停顿,引发思考课文的阅读过程,就是故事情节逐渐展开的过程。随着人物、环境、事情的变化,会引发相伴而生的后继变化。在情节发展的关键点停一停,让学生"驻足"回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后继发展的必然性,让学生加深理解文中蕴涵的伏笔,体  相似文献   

17.
<正>习作,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既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轻松爱上习作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在教学工作中,不断钻研、探索……一、在教学设计中,精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每个阶段,学生的兴趣取向都不同。小学三年级,学生对神话、童话故事很着迷,那么,这一阶段,教师就要多给学生讲这类型的故事。首先,要让孩子爱上这些故事;然后,鼓励学生复述故事、编简单的故事,并将自己编好的神话、童话故事讲给家长、伙  相似文献   

18.
一、揭示课题处推想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也是最容易让学生一目了然直接进入推想的窗口。初学一篇课文,揭示课题时,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文章内容和作者的写作目的等方面入手进行推想,揣摩文章内容写了什么,作者是怎样写的,文章的写作目的又是什么等等。这样,在学生大脑里形成一种“阅读期待”,然后让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将所读内容与自己的预测进行验证、比较,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如教学《赤壁之战》时,抓住题眼——“战”,引导学生推测、猜想:“同学们,你们看看课题中的‘战’字,猜猜课文会写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正>一直以来,学写说明文都是习作教学的难点。说明文作为一种基本的表达文体,以内容专业、文辞严谨的特点成为学生心中较难的文学体裁。在说明文习作教学中,如何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说明方法,用清晰的思路将说明对象的特点描写准确,这离不开教师的精心指导。基于对说明文特点的理解,教师应为学生搭建说明文习作的架构,让学生有说明的意识与描述的能力,从而顺利完成一篇有理有据、清晰科学的说明文习作。笔者以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介绍一种事物”为例,探讨说明文习作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0.
<正>在习作教学中,叙事是记叙文当中重要的训练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害怕的学习内容之一。如何消除学生对习作的厌烦或恐惧心理,让习作“走下神坛”,从“要我写”变成“我要写”,是当前习作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从叙述角度上讲,都是思维的一种呈现形式,也是一种语言表达能力的输出,更是学生个体对生活的描述及感受。对于学生而言,生活就是联结学生和习作之间最大的能量场。习作教学生活化,就是将叙事作文教学这一活动置于生活之中,让学生对习作知识及能力有更清晰的把握和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