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新一轮统编教材建设已走过十年的发展历程,新时代重启教材统编是强化意识形态教育、支撑素养导向课程改革、走出教材多样化实施误区的历史诉求,统编教材意涵中的统一编写、审定、出版、使用蕴含着统编教材建设的实践逻辑。以此观之,十年统编教材建设实践成效卓著,同时也亟待理性审视时代发展所带来的挑战,明晰发展路向:一是补齐适应性短板,探寻增强统编教材适应性的应对方略;二是基于结构与行动的二重性,平衡统编教材的统一要求与二次开发;三是面向素养导向的统编教材,实现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的教学转化。  相似文献   

2.
统编教材知识以公共普遍的形象出现,但就其逻辑性、学理性与合法性而言,具有浓郁的意识形态属性。从逻辑性上看,统编教材知识是国家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是构建基于"谁的知识最有价值"的理论解释体系。新时代统编教材知识是党和政府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需要,要为学生打好中国底色,落实立德树人;从学理性上看,对于统编教材知识的认识应超越"泰勒原理"范式的解释框架。立足于意识形态的维度,统编教材知识是国家意志的文本表达。从合法性上看,我国具有统编教材知识的文化传统和历史经验。在国际核心素养课程改革背景下,世界多国均不同程度地将意识形态介入到课程教材知识之中。  相似文献   

3.
构建统编教材、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并驾齐驱的三级教材体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也是各地区、各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任务。其中,校本教材是直接体现校本课程理念、本校及相关学校教育策略的物质和媒介,它与地方教材和统编教材是并列、互补的关系,都是学生获取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所依赖的传媒手段。  相似文献   

4.
杜良云  郭献文 《教师》2011,(1):114-115
构建统编教材、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并驾齐驱的三级教材体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也是各地区、各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任务。其中,校本教材是直接体现校本课程理念、本校及相关学校教育策略的物质和媒介.它与地方教材和统编教材是并列、互补的关系,都是学生获取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所依赖的传媒手段。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主要基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的特点和教学实践中对国家统编教材使用情况两个主要因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除了具备普通校本教材开发的常备要素外,还要遵循准确定位、明确主体、体现特色、注重实效和不断完善等一些基本原则。在使用过程,不仅要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校本教材的作用,还必须处理好校本教材与统编教材的关系,建立科学的教材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6.
高强  黄莉婷 《文教资料》2021,(2):229-231
随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出台,教育部遵循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将历史课程结构的构建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紧密结合,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与内容,精心设计与之相匹配的高中历史统编版教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由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构成,承载着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为例,分析编写体例的特点,阐释统编版教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困难与挑战,理清教材的基本体例和结构,以便创造性地使用该教材。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三科统编教材相继完成“统编”“统审”,即将实现全面“统用”,三科教师在教学中面临新的挑战。骨干教师是推动课程改革的生力军,统编教材背景下,如何进行骨干教师培训方案设计?北京大学通过梳理近两年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国培”集中项目典型经验,阐述了围绕骨干教师特征、统编教材培训、立德树人任务、学校优势资源来设计项目的总体思路,以及找准培训需求、设计培训课程、创新培训方式、预设培训成果的设计流程。  相似文献   

8.
<正>从2019年9月起,基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 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高中思想政治统编教材正式在京沪等6省市推行。全套教材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必修课程教材、《法律与生活》等选择性必修课程教材。统编教材充分体现了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强调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选修课程是高中政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没有统编教材的条件下,开好、上好选修课,  相似文献   

9.
一、校本课程在地理教学中的定位 根据<新课程标准>关于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理念,地理教学的教材建设应该由国家统编教材、地区教材和校本教材共同组成,其中校本教材的开发建设是由各学校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组织编写.那么如何界定校本课程的地位是编写的关键,因为这是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之所在.现行国家统编教材的编写既提供了指导思路,也为校本课程的建设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调查作文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显示,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在调查作文教育方面有很大的进步。教材不仅详细呈现了调查研究方法,还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支架,折射出课程开发和教育理念的进步和教材编写者的努力。同时,统编版教材也存在题目过于宏大、缺少评价反思环节等问题。在信息时代,推进调查作文教育需要继续深化调查作文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11.
卢慧 《教育》2021,(12):35-36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语文教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那就是课程改革提倡的"一标多本",转变为全国统一使用统编版语文教材.相对于传统教材而言,统编版语文教材有一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在教材中明确了"语文要素".客观上,这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所提出的一个理论概念,很多教师在遇到这一概念的时候,往往都是基于自己的经验进行解读的,也...  相似文献   

12.
校本教材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蔡伟  高钗 《教育研究》2006,27(2):90-92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校本教材日益被视为重要的教学资源,与统编教材共同构成了我国现代教育的教材体系。校本教材与统编教材是要对抗还是要融合,编写目标是适应现实还是促进发展,编写内容是重科学性还是求趣味性,其结果是加量还是增效,需要我们进行探索和反思,以期为课程改革的推进提供新的视角和路径。  相似文献   

13.
辅助文是统编版思想政治教材重要的课程资源。"名言"是统编版思想政治教材必修4《哲学与文化》模块主要的辅助文课程资源。文章试图通过"省力气"地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巧妙"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等方法,探析"名言"辅助课程资源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统编教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用好统编教材,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统编教材持续优化的关键举措。2017年秋季学期统编三科教材正式投入使用以来,针对统编教材使用不充分、使用效果不佳等问题,建议统编教材使用坚持思想性、主体性、创造性和灵活性等原则,转变统编教材使用观念、提高统编教材理解能力、优化统编教材使用方式,以更好地实现统编教材的育人价值,充分发挥统编教材使用功能。  相似文献   

15.
征稿启事     
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更加重视教材建设,从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为彰显新时代教材建设的铸魂育人功能,增强教材建设的理论自觉,构建中国特色教材话语体系,本刊特征集教材研究专题稿件。选题范围如下:《课程·教材·教法》编辑部2020年5月一、新时代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研究二、新时代教材建设的基本制度研究三、新时代教材建设的目标方略研究四、中小学统编教材的政策管理研究五、中小学统编教材的编审使用研究六、中小学统编教材的各个学科研究等.  相似文献   

16.
统编语文教材立意深远,遵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坚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贯穿始终。统编教材建立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的阅读体系,自读课作为"三位一体"阅读体系的桥梁,不仅是统编教材的守正创新,还是课程标准的积极实践和学生阅读的重要阵地。统编教材自读课的创新之处在于有意识地加大了"精读"和"略读"两种课型的区分度,但是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教师要充分尊重教材、理解教材、用好教材,有效发挥自读课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小学创意写作课程"与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同步,紧扣单元习作主题,在儿童成长需要的基础上,推出96个写作锦囊、96副写作支架、96张创意写作纸。立足四个基于,实现四个超越:基于"统编教材",超越"统编教材";基于"传统写作",超越"传统写作";基于"语文学科",超越"语文学科";基于"语文课堂",超越"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8.
毕秀芳 《中国教师》2011,(Z1):94-95
<正>一、校本课程在地理教学中的定位根据《新课程标准》关于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理念,地理教学的教材建设应该由国家统编教材、地区教材和校本教材共同组成,其中校本教材的开发建设是由各学校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组织编写。那么如何界定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19.
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挖掘是课程改革的要求。笔者认为,围绕课程标准要求,挖掘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有助于完善历史学科三级课程设置模式,有利于拓展国家统编教材及地方教材教育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2017年秋季开始,全国小学一年级开始使用教育部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并逐步实现《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统编统用。各省依据新课标新编的教材虽然即将不作为教材使用,却可以成为本课程重要的资源。本文以《道德与法治》教育部统编版、苏教中图版(2011年课标修订)为例,通过对教材的编写理念、逻辑、内容以及呈现形式的多元解读,探索多版本教材的求同存异、融合创新,从而提升教学观念,拓宽教学思路,丰富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