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诗吟唱具有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古诗吟唱校本课程开发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古诗与音乐相结合的课程设计。古诗吟唱发展虽困难重重,但未来可期。  相似文献   

2.
艺术课程内容要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南京市高淳区固城中心小学立足知识性、实践性和创造性开发篆刻校本课程,坚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通过丰富的篆刻知识教学使学生循序渐进地了解篆刻艺术之美,不断提升篆刻艺术专业技能,引导学生通过形式丰富、主题创新的篆刻艺术活动树立和展现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4.
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开展,国家课程管理模式发生了巨变,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正异军突起,各类学校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正鲜活地呈现在世人面前。本文将阐述英语校本课程的意义和具体实施,旨在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国学热"的大背景下,教师应结合调研、学习及教学经验,着眼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从建造国学特色文化,打造特色校园品牌;塑造专业国学教师队伍,优化儒雅课堂氛围;开展多彩活动,培育儒雅学子等方向入手,帮助学校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打造属于自身特色的校本课程,为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凭借大量的古诗传承了中华优秀文化与文明,古诗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古诗词作为学校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的重要手段,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感受诗词的意境美,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是现代教育与中华传统经典文化的最佳组合,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以小学一年级所学古诗为例,让学生通过诵读诗词,了解其大意,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走近古诗的意境,从而感受诗词所描绘的画面美、情感美和意境美。但学生还存在理解诗意不够深入,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等问题,特别是在体悟古诗意境上有着明显的不足。因此应着力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赏析诗歌的意识,同时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更好地建构诗中的情境画面,从而由诗句产生丰富的联想,深入体会诗歌的意象美及深层次情感。进而提出有效学习古诗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刘春  王颖 《考试周刊》2013,(63):161-162
本文对唐山新时代精神和校本课程进行了解读,并根据校本课程开发在挖掘民族传统文化和传承人类文明方面的独特优势和作用,研究校本课程与唐山新时代精神传承和弘扬良性发展的策略,探索增强唐山新时代精神吸引力和影响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模式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校本课程开发具有多样的实践模式:创新模式、整合模式、调适模式、选择模式。课程创新是校本化程度最高的一种课程开发模式;课程整合是以超越不同学科知识体系而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来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的,从而实现课程教学整体育人的功能;课程调适是对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和审定的教材在学校实施层面中由教师所进行的校本化处理,使之对教师和学生更具适切性;课程选择是从众多可能的课程项目中挑选、确定学校实施的课程的过程。四种实践模式各具特点又相互补充交叉,反映了课程开发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
徐斌 《甘肃教育》2020,(4):49-49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之根,是民族精神之魂,内容广博,意蕴深刻。现代中学生接触较多的是"快餐文化",更需要国学经典的浸润感染,以提高道德文化素养,完善人格教育。高中阶段正是学生"三观"定型时期,诵读国学经典,领会文化精髓有利于学生"向美向善"发展,让学生借古人的学习之道增强学习效果,借经典智慧调适心理减轻压力。国学经典浩如烟海,学校要组织老师根据本校实际编写适合学生诵读的校本课程,采用多种方式营造诵读气氛,在践行中传承国学精神。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20,(3):148-149
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本文分析版画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以及版画校本课程和校园文化培育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校园文化是开发校本课程的重要资源,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亦是发挥校园文化育人作用的过程。通过校本课程建设,充分发挥其培育校园文化的功能,大力培育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1.
以学校的"方圆文化"核心理念为出发点,围绕育人目标,从学科融合、"二十四节气"主题活动、特色社团活动三个维度,开发出具有方圆特色的农村学校山楂树校本课程体系,推动学校的内涵发展,丰富绿色课程育人的途径,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载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通过课程的教学活动培养的.实践证明,要把素质教育推向深入,必须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2001年,国家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和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之后,教育部又颁发了<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指南>,对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做了一些政策性和理论性的说明.长春市北安小学就是依据这些新课程理念在开发学校课程做了一些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课程是一种观念形态的文化,校本课程开发是多元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它适应青少年多元价值追求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从本质上讲.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包括观念形态层、制度层和物化层三个层次.它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思想指导、制度保证和物质保障。要促进校本课程开发,建设好校园文化,就必须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突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注重创新,突出校园文化建设的个性化、特色化;加强校园活动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作用;加强和谐人际关系建设,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开放性.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空间。  相似文献   

14.
竹笛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具有悠久的中国古代音乐史与近现代史,独具特色且入门简单、容易普及。但是,分析当前我国小学教育现状可以发现,以竹笛这一乐器为载体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在国内小学中尚属空白。因此,为更好地传承与发扬传统竹笛文化,就小学教育角度出发对竹笛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进行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5.
蒋国生 《新课程研究》2015,(2):37-38,36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校本课程研发与实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个性与特长发展,影响学校课程文化的建设、特色的彰显与品牌的创立。  相似文献   

16.
赵莉丹 《天津教育》2021,(3):133-134
低年级剪纸艺术校本课程是以剪纸艺术为载体,通过编撰剪纸艺术校本教材及配套的剪纸微课,在校本课程实施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机制,师生倾心互动,校内校外精彩呈现,有效落实特色校本课程的构建,传承剪纸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17.
基于学校劳动教育现状确立劳动树人目标,发挥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和综合树人功能.确立"自理性劳动、服务性劳动、生产性劳动、创造性劳动"四大板块的劳动教育内容,探索多样化课程实施途径:以"一日劳动"和"收纳课程"为载体,实施自理性劳动课程;以"分餐课程"为抓手,开展班级服务性劳动课程;以"植物课程"为基点,开展全员生产性劳动...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三级课程管理目标,开发校本课程逐步成为一线教师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加速课程制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赵莉丹 《天津教育》2021,(7):133-134
低年级剪纸艺术校本课程是以剪纸艺术为载体,通过编撰剪纸艺术校本教材及配套的剪纸微课,在校本课程实施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机制,师生倾心互动,校内校外精彩呈现,有效落实特色校本课程的构建,传承剪纸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山湖花园小学依托吴江千年水天堂的独特地理优势,充分发掘水的文化内容和教育意蕴,创立水文化校本课程。课程以水的高尚品质为育人目标,以水科学、水文学、水精神和水审美为课程内容,通过以水资源优化教学、用实践活动活化学习、借课题强化实验和凭案例研讨深化研究等路径与方式进行系统的课程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