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忠 《语文知识》2015,(3):56-58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来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从中"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并能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规定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分学段系统融  相似文献   

2.
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思想品德课程要引导和帮助学生“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资源,把它有机地引入思想品德课堂,不但可以丰...  相似文献   

3.
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连通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存在差异,但也存在"连通性",并具可操作性。现代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历史性扬弃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内在地包容于现代文化之中。既不能把二者混同,也不能把二者对立。实现这种连通,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精神和人本精神的统一论者,科学发展观恰恰也是科学精神和人本精神的统一。实现这种连通,必须统一于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伟大实践。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统一于弘扬"爱国、感恩、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育需要引导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认识和了解,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加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优秀传统文化理应融合到教育改革当中,这样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学生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成为民族文化交流者。在教学中体现传统文化传承,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所以,把优秀传统文化和美术课堂教学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人文化素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5.
《上海教育》2014,(27):36-37
国学经典诵读、传统民族文化课程、民族艺术体验教育……根据不同区县特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上海各区在中小学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学习,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学生血脉,提升学生的民族精神意识和人文修养。  相似文献   

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传统美德、民族精神和精湛的艺术内涵,更蕴含着家国理念和道德情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第二课堂平台,在实践中探索、归纳传统文化的校园融合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并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热情,形成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传承.  相似文献   

7.
延安精神不仅仅是对祖国传统的优秀文化的继承,更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改造的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民族精神。在延安时期,党把儒家自我奋斗的精神改造成为了民族解放而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对“实事求是”这一古语的含义作了新的解释,从而形成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在对祖国传统文化进行扬弃的同时,创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它不仅照耀着中华民族解放的道路,也为今天直至下个世纪我们进行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口益凸 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博大精深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 者,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如何通过古 诗文教学传承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丰厚学生的文 化积淀呢?  相似文献   

9.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正确引导学生主动接触本地的传统文化,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就有可能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在青少年心中开花结果。我们提倡利用中国传统文化来传播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形成积极向上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笔者身处广西贺州市昭平县北陀镇,本地优秀的客家文化传统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内容有交叉的思想内涵,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把传统文化精髓与教材有机融合在一起,有针对性地对未成年人开展思想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接班人。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一些青少年学生不辨是非地接收外来思潮影响,不少学生忘却了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同时,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青少年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客观上导致了青少年学生缺少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导致校园文化和精神中缺乏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根基.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些有价值的思想和精粹,是我国各民族、各地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在历经数千年的积淀后,渐渐形成了我们民族的风骨和气度,成为培育我们民族的品德和精神。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承者,我们在教学中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帮助学生通过一定途径的学习汲取中华优秀文化的丰厚养料,提高学生尊道贵德、律己修身、诚信如礼、天下为公、以义制利等方面的道德人文素养。以下是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些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具有现代教育意义的合理内核,并在教育中把这些文化精华加以传承与发扬,对学生伦理道德的培养、人格精神的塑造、审美情趣的提高、民族自尊心的增强以及共同价值的强化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民族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现状不容乐观。为此,学校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积极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使学生身心受到良好的陶冶。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德育工作中有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即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价值观念,能引导学生去追求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人生;优秀传统文化能使青年学生获得正确的世界观和理论思维的训练,开启学生的智慧和原创精神;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推动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品格和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许多优秀的东西值得弘扬和传承。上海市南汇第一中学围绕大成殿这一富有儒家文化特色的教育资源,从校园环境、课程设置、实践活动等方面做了一系列的工作,让全校师生浸润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之中,实现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我校生源不断扩大,学生的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学生公德意识、民族精神的缺失,给学校管理带来了问题。"怎样提高学生素养""如何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办社会满意、学生得益的好学校"是摆在我校教师面前的问题。幸而我校拥有一个保存完好且独具特色的教育资源——大成殿。它是建于清雍正五年的孔庙的主体建筑。因此,我校致力于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现代公民,在实践中不断强化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引领师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策划人语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孕育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2017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教育各环节。到2025年,基本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建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的必  相似文献   

16.
地处上海市杨浦区中原小区的思源中学创办于1998年,是该地区最年轻的学校.从办学第一天起,就以校名"思源"为办学出发点,以"民族传统特色技艺教育"为学校发展的切入口,作为学校特色形成的生长点,思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源,探建设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之路,至今已走过了八年的发展路程.1998年,学校以武术教育为突破口,进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尝试.2000年起,将部分民族传统优秀技艺引入学校课程,初步奠定了以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学校特色的办学基础.2002年起,我们选择了民乐、武术、围棋、剪纸、茶艺、陶艺、舞龙舞狮、腰鼓秧歌、京剧脸谱、古诗词咏诵等十种中华传统技艺,把它作为学校教学改革和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抓手,形成了在"思源"课程建设中培养学生民族精神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7.
李顺江 《考试》2014,(12):52-52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在世界文化之林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几年来,我校积极探索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恪守"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育人理念,努力将传统文化中的巨大能量,传递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逐渐形成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绿色评价为纽带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黄淑芳 《天津教育》2022,(3):109-111
<正>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中华儿女精神的重要养料。对小学生来说,传统文化知识在其记忆中并不是很深刻,同时小学生还未曾意识到人生价值观念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联性。因此,在小学阶段把悠久的传统文化引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下,培养其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本文就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做一探究。中华民族的命脉是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是整个民族精神的本色、也是底色,更是中华儿女的根文化以及灵魂的重要养料。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19.
刘贺 《考试周刊》2013,(88):37-37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育人功能。高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课程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语文教师要力求在课堂上弘扬并传播中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是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优秀的民族精神、文化修养、思想道德和精神形态,凝聚了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条件。高中生正处于树立三观的重要阶段,教师要抓住此契机给予学生引导,让其积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进行弘扬与继承,促使文化视野拓宽,提升文化自觉。与此同时,学习传统文化还能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得到培养,促进其民族凝聚力增强,产生强烈的爱国之情。而语文课程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