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日常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相割裂的现象,小学数学教学要从融入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对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问题、促进学生进行数学深度思考三个方面入手,着力构建数学学科生活融贯型课堂。  相似文献   

2.
好的化学课堂应该与生活"激情"对接,与现实"深情"拥抱。课前引入,应在生活印证中趣味连连;课中互动,应在生活联系中不断深入;课末拓展,应在生活探究中余音袅袅。优秀的化学教师,应该引领学生敏锐地捕捉化学与生活的联系点、交融点和延伸点,打造摇曳生姿的初中化学生活化课堂,并收获到沉甸甸的馥郁、花香和果实。  相似文献   

3.
汤玫英 《生活教育》2014,(12):47-48
本文以陶行知的"接知如接枝"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接枝"的问题。主要包括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接、与学生的欣赏基础对接、与学生的信息手段对接和与学生的写作实际对接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生活的艺术,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21世纪是教育立国、文教兴国的时代。教育改革百花齐放,教学改革备受人们关注。本文倡导将初中语文教学与生活"零距离"对接,着眼于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激发初中语文的教学活力。  相似文献   

5.
初中物理与学生生活对接是教师从审美角度展开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通过生活实践来感受物理应用价值之美,其实践探索意义深远。物理学科与美育的融合,不仅能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还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教师应从不同角度展开教学引导,从生活探索、生活操作、生活对接、生活创造等方面,让学生在知识应用、实验操作等学习过程中感受物理应用价值之美。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作文能力是其综合能力的体现。基于此,从习作研讨、积累、与教材对接、带学生走进生活、进行习作评比和修改等几方面对"小学生作文起步"进行阐述,以期快速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7.
《太原大学学报》2015,(4):137-140
山西"场校对接"志愿者模式中存在志愿者时间冲突、出行安全、福利、与其它部门协调以及俱乐部缺少监管和反馈手段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用进取型、拓宽型、外联型、规避型4种战略进行应对。在充分考虑到学生这一特殊志愿者群体自身利益的同时,使大型体育赛事得到更好的服务,"场校对接"志愿者模式在山西乃至全国能得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了加快建水紫陶"双创型"人才的培养,使之融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之中,以工艺美术(紫陶)专业为例,通过对"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认识,从对接行业需求设专业、对接行业标准建基地、对接"双创"需求建模式、对接紫陶标准建课程、对接培养模式育师资、对接竞赛展示激发创新思维、对接创业实践搭建真实平台、对接企业文化营造文化生态等八个方面,探索了构建紫陶"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路径,以期完善"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生活德育"以"知道"为开始,以"做到"为结果,以"知行合一"为终极育人目标,努力构建新型的德育生活化教育模式."生活德育"既综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邵广侠的"生活德育"理论、朱永新的新教育理论和发展心理学理论,又在实际操作中以"1+X课程""无缝对接+三位一体""三大课堂+关键事件"为教育方式,将抽象的德育具体化、生活化,从而打通传统德育和生活实践之间的通道,实现课内与课外、校园与社会之间的连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  相似文献   

10.
要切实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效果,必须大力开发与利用学校内外各类隐性教学资源,实现历史的"生活化"与生活的"历史化"。这可以从校园活动、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个方面进行操作:用仪式塑造学生,在休闲中引导学生;用文化熏陶学生,在实践中感染学生;让历史与现实对接,而不是逐渐淡去。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生活的外延。在课堂上将语文与生活对接,学生能从语文课堂上验证生活,从生活中发现语文,语文学习将更有活力与吸引力;学生逐渐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师生共同的生活经历,可以是一节语文课的桥梁、框架或钥匙。  相似文献   

12.
理解型语文课堂生活的构建需要教师实践性智慧的提升。教师首先要做出改变,发展"善解人意"的基本素质,与学生"一道生活",并不断反思改进与学生生活的方式,把感情调适与智慧发展等完满结合,使课堂具有优质的生活意趣,真正成为"有灵魂、有魅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对生活世界的认识着手,指出生活与道德和德育之间的内在关联,并从学生的视角提出了德育回归生活的几条路径:激发道德需要、关注道德理解、引导正确的交往、榜样的"去蔽型".  相似文献   

14.
"生活力"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生存能力、生活能力、发展能力、创造能力、征服自然和改造社会能力等。在此认识基础上,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教育者和德育管理者,结合学生生活力缺乏的实际,对什么是生活力,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生活力,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生活力等一系列问题展开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数学能力。使学生做到"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感受生活"。  相似文献   

16.
"教育要回归生活,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指导思想。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研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对于儿童来说,综合型的品德与生活课是颇具"亲和力"的一门课程,其内容涉及学生生活的各  相似文献   

17.
在初中生物学科教学中,教师设置实验学习任务,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实验操作活动,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鲜活的学习机会。学生对实验学习比较有感觉,对此教师要做好相关对接设计,以组织学生借助更多辅助手段开展实验学习,如此能够使学生顺利建立学科认知基础。且生物学科与学生的生活高度对接,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生活条件下开展实验操作,如此学生的参与热情更高,教学效果也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一、观察型作业,给学生一双慧眼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蕴藏着数学。通过观察,学生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景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观察型作业有利于学生在"数与代数"教学中建立数感,也有利于  相似文献   

19.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开展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基本类型主要包括数学问题探究型和实际生活应用型,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时要注重综合性、实践性、问题性、自主性等,以确保活动实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生活世界,至少可以被区分为日常层面的生活世界和精神层面的生活世界。与之相应,学习内容具有"实用"与"虚用"两种性质。"实用"的学习内容,是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的内容,能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实际运用。其中,直接经验型的内容以"重复性运用"的方式有益于学生日常生活世界的展开,间接经验型的内容以"解释性运用"的方式有益于学生日常生活世界的展开。"虚用"的学习内容,是有益于人自身完善的精神财富,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世界。它既使学生的各种精神性成分得到训练,也使学生获得精神性的享受。"实用"与"虚用"共在,应当成为"教学回归生活世界"这一话语背景之下学习内容的应有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