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应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升阅读品味,提高阅读速度,即“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这样的目标催生出一种新型、广义的阅读概念——“全科阅读”。这样的背景下,我国语文教学领域正悄然发生改变,打破了以往只强调单文本阅读的传统模式,兴起了以“单文本阅读+多文本阅读+整本书阅读”形式的阅读教学实践,开辟了多维的、广博的群文阅读新时代。群文阅读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在众多优秀作品中择出适合学生学习的、对学生的阅读水平有帮助的文章。本文就中学语文群文阅读选文策略展开研究,希望能为增强阅读教学的实施效果、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出一份力。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9,(61):30-31
当前的教育推崇全科阅读,所谓全科阅读即各科教师皆参与到学生课外导读中来,通过培养学生各科的阅读能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这中间,对于阅读要求最高的依然是语文这门课。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其教学内容涉及的文学内容比较广泛,在人教版语文课本中课后的名著导读所选取的内容中涵盖了科普、科幻类、国外文学、中国经典文学等书籍,然而针对初中学生特性,对于名著的阅读应当由浅及深地进行,应当避免学生囫囵吞枣般将读书看成一项教学任务,因而针对全科阅读视域下的教学环境,应当对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的选文策略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李杰 《亚太教育》2022,(15):70-72
高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四个方面。整本书阅读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要发挥文学名著阅读在传统文化学习中的重要作用,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注意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质。因此,有必要对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整本书阅读与传统文化学习的现状、意义和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多学科阅读是课程校本化的体现。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课程要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在学校开展多学科阅读能跳出学科各自为政的窠臼,打通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院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更具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校学习中、在生活体验中、在社会参与中,学会阅读,提高终身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5.
提升语文学科素养要拓展传统文化的宽度,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有策略有步骤的阅读《史记》,可以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并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发展个性,培养创造能力的目的 ,以期实现对学生的终极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并强调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经典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亟待更广泛、深入地引入校园、引进课堂,在传承中华民族美德与提升学生传统文化修养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高师院校是传播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因此,需要加强传统文化阅读在高师院校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对传统文化经典概念与范畴的界定,结合高师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在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方面可采用泛读与精读、背诵与讨论、精选与提炼的学习策略,从而为传统文化阅读在高师院校的开展提供新的思维框架和传播渠道,以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  相似文献   

7.
文学名著凝结着人类历史和社会丰富的内容。面对着“国民的读书率5年来持续走低”的状况,如何让人们热爱书籍、热爱阅读,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不仅关系到社会的精神文明,更关系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颁布,有关与传统文化、高校德育相关的研究成为热点。传统文化是使当代大学生正确树立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一条重要途径。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要素的诚信,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期待。利用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也必将成为当今高校德育工作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高校是阅读文化开展的前沿阵地。本文通过比较传统阅读文化和网络阅读文化异同,探寻二者在高校共存发展的途径,最终实现阅读文化在高校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10.
“阅读+”课程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围绕“博学多阅”“人文表达”“文化传承”和“国际视野”设置主题式阅读年度周期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核心素养。“阅读+”课程通过学科融合,在经典传承中与书为伴,为学生搭建各类阅读展示平台,用书卷气赋能儿童,将传统文化润泽心间,让阅读成为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1.
传统文化对于中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文言诗文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要做好这些内容的教学工作,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除去掌握文言诗文的字面意义外,还要准确理解古人的思想观念与处事方式,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强古代文化修养,设身处地地从古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在文言诗文的学习中,只要做到时时留意,深入探究,勤学善问,就一定能逐渐提高阅读文言诗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吴守斌 《甘肃教育》2023,(9):103-106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教育依托。对于正处在开蒙启智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说,学习文言文对培养其语文核心素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认为,小学文言文教学应以理解与传承传统文化为根本,全面把握教材编排意图,深挖文本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思考和探索教学之法,扎实有效地组织高品质的教学,使优秀传统文化蓄足内涵,内化于心;实践延展,外化于行,以利于学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教育内容。高校应在大学生中广泛传播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和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相似文献   

14.
幸福是人类文明一直所探寻的,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是留下了优秀的幸福观资源。本文从先秦的优秀文化入手,对儒家以德性为上的幸福观的内涵及其实现方式分别进行了探讨,试图对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理论的探讨是为了更好的指导实践,为了更好的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发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并加以推广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下幸福观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志平 《新教师》2019,(6):15-16
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中的建构与传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和基础。多年以来,我校将南音、刻纸、灯谜、陶艺、楹联、童谣等闽南文化的传承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先后荣膺泉州市“闽南文化传承基地学校(刻纸)”、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南音)”。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中,我校将传统文化多方位、全过程地融入学校的美育中,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大力探索学科融合,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素养养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出发,提出提高教育者自身的人文素养、加强人文学科课程体系的建设、大力开展校内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文物古迹等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等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养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全科阅读是一种多维度的阅读方式,它对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全科阅读角度提出生物学课堂阅读计划的制定、阅读目标的达成和阅读评价体系的建立等教学策略,期望能够构建促进全面发展的高效阅读课堂。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7,(53):46-47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学生的生活也在进行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电脑、智能手机等已经成为学生生活的必需品,这些物品给学生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的日渐缺失就是其中之一。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迫在眉睫,笔者通过实践,总结了一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导策略,从选题、教师指导、学生实践、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课例评析,并对该系列研究进行思考,以便能让师生在研究中获得最大收获。  相似文献   

19.
班主任可以结合自身的学科优势,通过布置阅读文化墙、挖掘乡土文化、举办话剧节、建设班级图书角、开展诗词大会、倡导亲子阅读等多种途径营造班级的阅读文化。  相似文献   

20.
周广珍 《教师博览》2023,(21):40-42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材中,也可以开设相关的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学校可以从丰富课程内容、优化课程形式这两个角度入手开发校本课程。在丰富课程内容方面,可以从串联其他学科信息、拓展课外知识这两个角度入手,收集资料。在优化课程形式方面,可以设计谈话启发模式、分组讨论模式、主题活动模式、合作鉴赏模式、编辑创作模式等不同类型的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