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晨诵是一种结合了古典诗词、儿歌与儿童诗、晨间诵诗的复合课程。儿童在吟诵时可以感受与理解、传达人类美好的愿望与情愫。它是一种仪式,是一种师生共同穿越诗歌,享受生命,开启新的一天的洗礼仪式;它是一种氛围,是教师与学生一起朗诵、一起感受、一起陶醉的氛围。新教育小学的晨诵榜样陈美丽老师说过:"通过晨诵,让孩子能有一个博爱而敏感的心灵,能有诗的情绪,感动于花开花落,流泪于天边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应该学什么的研究逐渐深入,"晨诵"课程应运而生,有的由地方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倡导,有的由民间儿童阅读机构推广,有的由大学教授或教育名家发起。"晨诵"课程主要依据中国传统文化特点、诗歌自身的优越性、儿童身心发展需求和儿童学习语言的需求而设置。"晨诵"课程的操作比较自由,但也有阅读俗称的章法,大致可分为"确定诗歌主题""穿越师生心灵"和"享受诗意生活"三个部分,从其实践来看,晨诵课程的确是对传统语文课程的有益补充,是对人类思想文化的有效传承,是对儿童诗意生命的有力促进。当然,"晨诵"的作用也不宜过分夸大,实施过程中,其也受到一些制约,如教师的个人素质、晨诵材料与其他体裁文本的阅读协调等,但总体讲,晨诵一定会以科学的方式走进儿童的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3.
目前农村低年级学生晨读内容单调,形式单一,以被动的内容记忆为终极目标。为改变这种现状,笔者在本校一二年级中进行"晨诵"的实践研究。通过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联系农村学生生活环境、与教材相关的晨诵内容,又借助多媒体,实行师生共读等晨诵方式,以改变农村低段学生的被动地位,丰富他们的晨读内容和形式,培养语感,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为改变早读内容单调、形式单一、学生兴味索然的现状,本文进行了晨诵实践研究,选择适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诗文、蒙学经典等晨诵,以多样的组织形式进行晨诵,并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体验诵读的韵味、情感,丰盈学生的生命体验,为语文素养奠基。  相似文献   

5.
<正>培根说: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敏,写作则能使人精确。让学生喜欢阅读、热爱写作,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是开展晨诵·午读·暮省活动的主要目标,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1.晨诵经典,让语文学习充满韵味。晨诵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亲近经典的同时,丰富他们的校园生活,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晨诵,形式不妨多一点,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配乐晨诵。在学生晨诵之时,我们会结合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一门美丽的语言艺术.它把各种美妙的词句展现给孩子,让每个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母语带给他们的多姿多彩的世界.可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语文课堂不再是美的享受,更多的是一种知识的"填鸭",学生们无法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针对这一现象,由朱永新教授发起了一个民间教育改革行动--新教育实验,它的核心就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而我所着手参与的教育实验课题就是晨诵.  相似文献   

7.
目前农村低年级学生晨读内容单调,形式单一,以被动的内容记忆为终极目标。为改变这种现状,笔者在本校一二年级中进行“晨诵”的实践研究。通过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联系农村学生生活环境、与教材相关的晨诵内容,又借助多媒体,实行师生共读等晨诵方式,以改变农村低段学生的被动地位,丰富他们的晨读内容和形式,培养语感,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去年在"教育在线"网站(www.edul.cn)拜读了新教育实验项目<新教育儿童生活方式:晨诵、午读、暮省>的文章,"晨诵、午读、暮省"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一种通过诵儿歌诗词、读儿童书籍、写日记随笔等方法,让学生回归朴素的生活方式,读后受益非浅.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初步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我随即想,能否借鉴新教育实验的思想和形式,在我的学生中开展英语的晨诵、午读、暮省活动,以辅助课堂教学,并改变小学生的生活方式呢?我将我的想法和学校领导汇报后,得到了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并迅速展开了本项目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一门美丽的语言艺术。它把各种美妙的词句展现给孩子,让每个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母语带给他们的多姿多彩的世界。可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语文课堂不再是美的享受,更多的是一种知识的“填鸭”,学生们无法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针对这一现象,由朱永新教授发起了一个民间教育改革行动———新教育实验,它的核心就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而我所着手参与的教育实验课题就是晨诵。  相似文献   

10.
每天清晨,在生命的黎明,我们该让儿童吟诵什么?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儿童晨间机械地读经或背诵课文的晨读,曾引发了很多人的反对,而近年似乎又有卷土重来的趋势.新教育实验认为,晨诵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不是为了进行记忆力的强化训练,而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在于通过晨诵,既培养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又能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体验诗歌所传达的情怀、美感及音乐感.所以,新教育安验开发的晨诵,是一个结合了古典诗词、儿歌与儿童诗、现代诗歌的复合课程.词句优美、便于儿童在吟诵时感受与理解、传递人类美好的愿望与情愫,是新教育晨诵所选内容的三个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1.
<正>非常喜欢梭罗的《瓦尔登湖》里的这句话:每一个早晨,都是一个愉快的邀请。回想这些年,初识"教育在线",跟着毛虫与蝴蝶团队,研发晨诵课程;加入新教育网络培训群,成为种子教师,精心研磨晨诵课程;收听朱永新老师的新父母晨诵,学习网师学院的每日一诗,觉得每一个早晨都比往日清亮明丽起来。不禁想套用这句话,表达内心最纯真的感动:每一次晨诵,都是一个愉快的邀请。尤其是走进新教育实验项目培训  相似文献   

12.
"晨诵·午写·暮读"是山东省"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课题研究团队提出的回归朴实、自然的学习生活,同时也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丰富知识底蕴的一项重要举措。这项举措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让学生享受读书的乐趣,并能提升学校文化内涵,使学校成为"书香校园"。  相似文献   

13.
本文聚焦当前小学语文晨诵课存在实施效率较低、学生兴趣不浓、形式过于单一、逐渐流于形式等问题,开展广泛的调查与研究,分析形成原因、寻求解决策略,以期达到提升小学语文晨诵课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的孩子,在生命的黎明将吟诵什么呢?新教育提倡的"与黎明共舞"晨诵项目是以适合学生当下阅读的儿歌、优美的儿童诗及古典诗词为主要阅读材  相似文献   

15.
晨诵、午读是基于阅读国内外经典,感受读书乐趣课题研究团队所提出的回归自然、质朴的学习生活,并且也是切实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与充实、丰富知识容量的一项关键措施。为了能让学生养成更加良好的读书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使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提升校园文化内涵,需要全力构建书香校园。  相似文献   

16.
茆小梅 《班主任》2012,(8):23-25
正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在课堂上,孩子们只要与儿童诗相逢,便会激情洋溢,沉醉在诗情画意之中。然而,语文教材一般每学期只安排三四首儿童诗,无法满足他们对诗歌的热情与渴望。于是,我在班级开启了"儿童诗"晨诵之旅。一每天清晨,我利用10分钟时间组织学生吟诵"儿童诗"。我根据教材中每个单元的主题,选择优秀的儿童诗让学生吟诵。  相似文献   

17.
吴桂仙 《教育》2014,(9):52
正开展儿童经典诵读,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开掘学生的智慧、滋养学生的心灵。为了将学习经典推向高潮,笔者所在学校围绕阅读打造出独特的教学品牌"打造书韵校园,书香浸润成长"。制定阅读计划,提高晨诵质量"打造书韵校园,书香浸润成长"已经成为笔者所在学校的独特教学品牌,在开展活动之前,就应该形成一系列系统而完整的方案。教师、学生根据目标进行评价和奖励,晨诵旨在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在宽松的氛围中诵读经典,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8.
"读书能够使人充实,讨论能够使人机敏",个体的阅读史其实反映的便是它的精神发育史。新形势下,我们在强调知识传递教育的同时也在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的工作,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及知识的有效手段。尤其对小学生来说,展开科学、合理、恰当的阅读活动对强化其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关键主要在于阅读知识的积累。"晨诵"以及"午读"是阅读知识积累的有效手段,我们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进一步推进这类活动的优化实践,以确保这类活动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笔者对以下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19.
为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丰富学生文化底蕴,充分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记忆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力,兴国县潋江第二小学从2011年开学起开展"晨诵经典、暮读名篇"读书活动。  相似文献   

20.
多诵少背     
正俄国列夫·托尔斯泰说:"背诵是记忆力的体操。"实践证明:人的记忆力也和人的肌肉一样,只有锻炼才能增强。懒于记忆,从不背诵的人,记忆力不可能优良。众所周知,背诵,即凭记忆念出读过的文辞,是读书的基本功之一。如果将"背诵"分解细化,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读书方法。背,是凭记忆读出;诵,是用抑扬顿挫的腔调念。我觉得,小学阶段要"多诵少背"。一、"诵"的内容多一些,"背"的内容少一些换句话说,并不是所有"诵"的内容都要求"背"。如果在"背"和"诵"之间让学生选择,我想绝大多数的学生会选择"诵"。可见,宁可多诵,也要少背。那么,如果可以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