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孔子的人本教育思想,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在教育对象上主张"有教无类",注重公平;在教育内容上,培养才能与完善人格相结合;在教学方法上,因材施教、重视启发、学思结合;在师生关系上,关爱学生、平等和谐。孔子的人本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孔子的仁学主张,具有人本哲学的性质。这对解决当今素质教育中出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孔子仁学及其当代德育的思想价值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仁学解释学的视角,分析和探讨了孔子仁学及其人本主义之结构、特征、思想逻辑和方法.并论述了在发展市场经济和建设和谐社会新形势下,深入挖掘孔子仁学的道德教育思想价值,有利于人们在认知人格和权利人格不断发育的同时,其道德人格也能得到合理张扬;同时也有助于增强道德教育的科学性、实践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孔子的仁学思想是对古代传统文化的传承,蕴含着丰富的哲学蕴意。推崇孔子的仁爱思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孔子的思想是以“仁”为核心体系。“仁”是指博爱的精神,应在以人为本基础上阐释“仁”的倡导个人主义的道德观念以及完善自我和人格修养。孔子提出了“仁者爱人”思想确立了“仁”的道德本体地位.这种思想对于当代社会正在积极开展追求民主法治建设道德化以及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的人类文明进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春秋末年是中国历史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当时处在统治阶段最低层-士阶层的孔子,为挽救奴隶制的灭亡命运,缓和阶级矛盾,主张对周礼稍作“损益”,提出了仁学思想,用人们容易接受的伦理道德标准去改革周礼。之后,特别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在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儒家仁学思想便一直处于独尊地位。  相似文献   

6.
孔子的教育公平思想主要有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孔子的教育公平思想也存在一些时代局限性,其有教无类是不完全的,或者说是有条件的;其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是受限制的和狭隘的;其因材施教是受封建伦理羁绊的。现代教育中要深入理解、充分挖掘孔子的教育公平思想,呼唤真正的有教无类,实施真正的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很多人认为老子、孔子双方的思想相差甚远,实则二者的思想不完全是对立的,生活在几乎同一时代的两位圣贤思想上有相融的一面。老子只是对孔子思想中的违反自然的成分持不同态度并非全盘否定,孔子对老子的思想也有所继承和发挥。老、孔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影响,而不是相互完全独立的两个体系,老子之自然有利于孔子之仁的发挥影响,而儒家之仁德也有利于来实现老子所向往的自然之秩序。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之魂,在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中,可以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要素,为中华民族培育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孔子仁学思想作为国学经典,将其贯穿于青少年德育教育中,将对青少年德育起到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然而,仁学思想在贯穿青少年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仍存在缺失,德育的成效还不够显著。对此,本文将孔子仁学中的爱人、忠恕、孝悌思想分别融入课堂教学、社团活动、家风建设中,强调青少年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帮助青少年养成内外兼修的士君子人格,实现德育教育的实践性、非功利性、启发性、主体性转向。  相似文献   

9.
10.
仁学思想是孔子全部学说的核心。孔子的仁学思想,超越了道德思想和政治思想的范畴,就其实质而言,属于人生哲学或人道之学。孔子的仁学思想的重心是探索人生原则的确立、人生目标的选择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孔子的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以人为主体的人文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1.
古代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极为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他的"有教无类"、"乐学"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习"结合的教学方法,对今天的素质教育、情感教育、创新教育、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仍有巨大的启示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2.
孔子仁学的理论基础是修身,即强调人的自我修养.仁学的核心内涵是"爱人",即关爱他人,具有"泛爱众"的人道主义精神.孔子的仁学思想对于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语》的编纂距今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了。但是,细读《论语》,品味孔子仁学思想,仍有现代人应该汲取的大智慧。面对市场化、科技化、信息化、全球化大潮,现代人变得越来越功利化、实用化、物质化。孔子仁学思想,对现代人修身养性、调节心理、塑造人格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萧映凤 《师道》2014,(7):79-79
孔子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的一些重要教育思想仍然对后世产生巨大的影响。今天,重温孔子的教育思想.必将对当代教育的发展带来诸多启示。孔子的教育思想包括:  相似文献   

15.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以"仁学"为内核,以"礼学"为外在规范的仁礼统一 思想学说.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学思想,并发扬光大,建立起人格平等的仁学思想体系.但自汉代始,历代的封建统治者及御用文人对孔孟学说进行了阉割与篡改,使儒家学说变成为货真价实的、为维护落后制度服务的"礼学".客观地理清儒学的本来面目,历史地认识孔孟思想学说,在学术研求方面有着重要义意.  相似文献   

16.
“仁”是孔子伦理道德思想的核心,以道德个人主义为支点,倡导一种以生命契合为主要特征的人际伦理,追求一种以社会和谐为主要价值取向的社会秩序。“仁”思想是儒家关于人及人与人关系的最一般的价值精神,它所包含的人对人的关系、互助的道德意蕴,是可以融通于社会主义道德精神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系列之中,可为我们建立平等、互助、和谐的人际关系及稳定而良好的社会秩序提供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17.
"仁、义、礼、智、信"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基本范畴。梳理孔子思想的主体内容,发现其可以称得上中国伦理思想史上第一位具有相对完整思想体系的伦理学家。要研究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内涵,就必须首先着眼于孔子的"仁学"思想,因为其本身就蕴含了强烈的人本意味。"仁学"思想是孔子在继承以"周礼"为核心的旧传统的基础上,将道德规范进行整合后,进而创立的以"仁"为核心的"仁"、"礼"结合的思想结构。孔子的"仁学"思想强调"仁"是朴素的内在情感,"礼"是人文的外在表征。着眼于当下,"仁"、"礼"两者的关系在新的形势下虽已有了新的定位,但两者辩证统一的关系,对开创一个有序和谐的社会伦理模式,是有巨大的规范和协调作用的。  相似文献   

18.
《论语》中蕴涵着孔子的礼治思想,这主要体现在礼是发展变化的、以礼治国、以礼修身等三方面。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应当借鉴孔子的礼治思想,汲取其精华而剔除其糟粕,结合时代的特征来探寻符合公民特点的礼治教育途径。譬如:可以通过礼的秩序精神教育来培养公民敬上尊老爱幼的品德,通过礼的礼貌精神教育来培养公民的君子风范和君子人格,通过礼的礼仪教育来培养公民的文明素质,通过礼的自律精神教育来培养公民自律的品德,从而使广大公民养成学礼、知礼和守礼的道德风尚,重塑我中华礼仪之邦的文明形象。  相似文献   

19.
孔子的仁学思想包含着中国传统的礼仪规范。高职文秘专业的礼仪教学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基本的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礼仪的渗透。研究孔子的仁学思想并贯穿于秘书专业的礼仪教学中,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提高求职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孔子的教育方法、教育对象、教育理想、教育内容都充满着哲学思想和辩证思维。他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等教育方法和有教无类的全民普及教育主张以及德才兼备、知能并重、全面提高素质的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教学、社会管理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对改革现行教育体制、确定教育目标和内容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