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孩子的第一需要是活动,第二需要是成功。”这是朱静怡老师在20多年的幼儿园教育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在《幼儿园发展能力课程》(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中明确提出的一个观点,也是她和浙江省湖州市实验幼儿  相似文献   

2.
体育活动区中,活动环境的创设是最为基础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以及活动的水平。教师只有善于观察,注意活动材料的选择与布局,才能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最初,我们在指导幼儿开展平衡区活动时,只是把一些可以用来让幼儿进行平衡练习的活动器材—一摆放在活动场地上,而没有考虑到这些器材之间的相互关系。幼儿玩的时候,也只是爱玩哪个器材就玩哪个,活动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后来,在观察幼儿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想,如果把这些运动器材相互连接起来,创设一种循环式的话动环境,让幼儿走了独木桥,走荡桥,走了荡桥,踩木…  相似文献   

3.
美国心理学家瓦特·米歇尔于20世纪60年代做了一个"软糖实验",实验对象是美国斯坦福大学附近幼儿园的孩子.  相似文献   

4.
美国心理学家瓦特·米歇尔于20世纪60年代做了一个“软糖实验”,实验对象是美国斯坦福大学附近幼儿园的孩子。实验要求一群4岁的孩子分别就下列情景做出选择:一个大哥哥要到别的地方去办事,如果你能够耐心等待,直到他回来,就可以拿到两块软糖;如果你不愿意耐心等待,就只能拿一块软糖,但立刻可以拿到。  相似文献   

5.
卢燕 《学前教育》2014,(10):9-9
“教育诊断”栏目: 您好!近日,我观摩了一位年轻教师的教学活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幕让我产生了疑惑,希望得到专家的释疑和解答。  相似文献   

6.
当代儿童心理学高度重视幼儿的交往需要,有些学者甚至把它看作是一种先天性的需要.交往需要是一种最基本的心理需要,也是最基本的社会需要.它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说中第三层次归属和爱的需要,即人际交往和交流感情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满足每个幼儿的尊重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儿园是孩子踏入社会、初次体验集体生活的第一个场所 ,也是孩子们在集体氛围中学习如何适应社会生活 ,形成自我意识的重要时期。他们特别需要来自保教人员和来自同伴的尊重。这种尊重既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前提和保证 ,更是孩子们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根基。而这种尊重直接体现在保教人员对每个孩子的评价态度和亲疏关系上。有一件事虽已有两年 ,而我至今仍记忆犹新。那是我教大班的时候。一天 ,我正在晨检 ,一向不爱说话、婴儿时期因患重病而使大脑受损的张雷小朋友突然走到我跟前 ,拉住我的手 ,眼里滚动着泪花 ,向我喃喃地说 ;“老师 ,我…  相似文献   

8.
游戏是幼儿幸福童年的保证,幼儿园必须克服为游戏而游戏的弊端,为此,教师必须能根据幼儿的需要设计符合幼儿发展要求的游戏,并在组织实施过程中采取多元化的途径和方式保证幼儿既获得游戏体验又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9.
焦卫燕 《山东教育》2004,(36):55-56
要养成幼儿良好的社会性交往习惯.只靠幼儿园是不行的.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不下课的常任老师。孩子的许多不良习惯是由于家庭教养不当形成的。有时.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在一些公共场所.孩子由家长牵着、抱着,每当孩子跑去找小伙伴时,家长便追过去把孩子抱回来说:“快过来,当心人家打你!”还有的家长担心小孩子到人家家里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是从创设满足生命安全需要的课堂环境;创设满足爱与归属的课堂环境;创设满足自由需要的课堂环境;创设满足游戏需要的课堂环境来谈,最终创设能够满足幼儿各种需要的课堂环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伴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进行,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对教学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改进,结合幼儿的心理发育特点采取了游戏教学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到知识,本文全方面分析了如何组织和设计游戏活动以促进幼儿发展。  相似文献   

12.
樊雄伟 《成才之路》2012,(28):22-22
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效率不高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创造机会和条件,改进教学策略,让学生感受到成功,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价值,获得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以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3.
幼儿心理安全需要及其满足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婷 《文教资料》2008,(31):133-135
心理安全需要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所不可或缺的需要,深受人本主义学者的重视.然而,在幼儿园生活中,幼儿的心理安全需要往往遭到教师的忽视,得不到满足,严重阻碍了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帮助教师认识满足幼儿心理安全需要的重要性非常必要.此外,还应指导教师如何从情感关注、环境支持以及促进幼儿同伴交往三方面来满足幼儿的心理安全需要.  相似文献   

14.
正在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16.
莫源秋 《山东教育》2002,(15):48-49
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是人的行为产生的动力源泉,需要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当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如高兴、愉快、振奋等;当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如痛苦、失望等,如果人的合理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受挫感、忧郁感和压抑感,进而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的甚至还会出现一些心理行为问题。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幼儿的心理需要,并要努力满足他们合理的心理需要。一、热爱幼儿,关注幼儿,满足幼儿被关注和被爱的心理需要在我们的一项相…  相似文献   

17.
儿童需要是个体健康成长的内部动力,我园将儿童需要的满足,作为科学规范教育活动的主要依据,并建立在教育操作行为上进行探索研究,确立了以儿童需要为基本出发点的教育核心思想.教育活动设计是一项基础性教育实践研究,通过具体的教育活动设计,将满足儿童需要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操作实践,旨在实现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的统一,使教育过程在充分满足儿童的发展需要同时,最终实现幼儿的发展与教育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在幼儿教育中采用游戏方式能够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利用区域材料能够吸引幼儿的课堂注意力,让幼儿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学习,从而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文章分析区域材料满足幼儿游戏时选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今天,由于大一班两位老师有事请假,班上只剩李老师一个人。我和另外一位老师暂时到大一班帮忙。午饭时,陆少威的饭、菜都快吃完了,却哭了起来,拉着李老师的手央求着说:“李老师,我不让你走。”李老师轻声劝说着他,可是陆少威没松手。为了给李老师解围,我随口说:“李老师中午回家给小姐姐做饭,一会儿就回来。”陆少威不理我,还是哭。一会儿,他手里拿着蒸饼说:“我有病,我头疼。我爸说我有病就来接我。”我用手摸了摸他的头,不热,就说:“行,吃完饭老师给你试试表,如果发烧就给你爸打电话,好吗?你先把饭吃了。”他不肯吃…  相似文献   

20.
一次,我组织开展主题活动"味道"。活动室四周摆放着幼儿搜集来的各种食品、调料、水果等。幼儿自由地探索、品尝各种味道,气氛活跃。其中,幼儿感受最深的是辣味。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由探索,幼儿开始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就在这时,一个幼儿突然站起来说:"我感到太辣了,我要喝水!"全班随即沸腾起来:"我也觉得太辣了,我也要喝水……"场面开始混乱。此时,我心里十分矛盾:这是一次公开活动,如果我同意他们出去喝水,活动还能顺利进行下去吗?如果不同意他们,我又该如何往下引导?换句话说,孩子们抛过来的这个"球"我该不该接?如果接,该怎么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