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成功与否,将受到国际资本流向和各国的投资环境的双重制约。因此,及时而准确地把握当代国际资本流动态势,适时调整利用外资战略,是成功地利用外资的前提。本文对80年代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作了扼要概括,并对90年代国际资本流动态势作了前瞻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利用外资战略进行分步调整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第五次国际购并浪潮中各国企业的购并现象分析了当今国际资本流动的新趋势。我国在面临加入WTO和剧烈国际竞争的情况下,更应加强对外资的吸引和利用,大力发展我国的经济。本文对这些新趋势加以分析,并从改善投资环境,产业结构升级,地域结构转向,以及鼓励外资参与企业重组和西部大开发等四个方面探索新形势下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入世后,我国与全球资本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国际资本流动规模越来越大,对我国经济特别是对人民币汇率以及我国财政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影响日渐增大,引起国内学者的广泛注意。  相似文献   

4.
国际资本流动也称国际资本移动,国际资本流动在推动经济全方位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资产价格大幅调整,货币汇率异常波动和危机频繁出现,因此,分析国际资本流动带来的风险,找出风险防范和化解的对策是用好这把“双刃剑”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引进外资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3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吸引国外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然而,随着国际资本流入量的逐年增加,国外资本对我国的资本流动性的影响日益加强,波动性也在不断加大,这必然会从多个方面对我国经济与金融体系产生冲击,增加宏观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本文结合目前国际资本流动的形势和特点着重分析了国际资本流动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稳定的作用机制,并就如何应对资本流动冲击,稳定宏观经济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在国际资本流动下的国际贸易流动、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是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并依据该观点提出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引资中存在的弊端,认为中国应坚持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优势为前提,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并相应制定有关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国际资本流动的特征及我国利用外资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资本流动是指一国的公司或银行通过直接投资、证券投资等方式,将货币资金、生产设备或专有技术转移到其他国家从事国际货放或跨国经验,以某高额利息或利润收益。本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资 本流动基本特征的分析,并结合目前我国利用外资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在现阶段我国利用外资的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9.
虽然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著作中并没有专门论述国际资本流动问题,但其经典著作中仍然包含了十分丰富的国际资本流动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科学地揭示了国际资本流动在本质上的二重性特征,及其在世界经济格局、货币效应和经济危机的国际传递性三个方面的经济效应,为分析和研究当前国际资本流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遵循区域科学、国际投资学的相关原理,拟从国际性生产要素地理扩散、聚集的角度,揭示了国际资本作为“地理粒子”空间运动的演化规律的科学内容,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东亚资本流动的区域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作出了初步分析与归纳。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与其相联系的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为各国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创造了重要的条件。与国际资本流动相联系的是国际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是国际产业贸易与国际产业投资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特征,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配置。这种配置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了垂直的专业化分工,即高附加值的高端产业集中于发达国家,而低附加值的中、低端产业则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从而使世界制造业和服务业产生了巨大的规模经济和专业化效应。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创造我国经济发展史上辉煌成就的同时,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把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立在主要依靠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消费需求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新兴金融衍生工具,结构性衍生合的是在布雷迪债券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它实质上是一种收益互换的衍生合约,而表面上却表现为一种投资级债券,因此具有“信用提级”功能,内含了极高的风险,在结构性衍生合约流入新兴市场时,对于其隐匿的风险,发达国家的银行“不想管”,投资“没法管”,新兴市场的转贷银行“根本不管”,现行监管规则又管不了,由此导致新兴市场国际资本流动中的集体非理性,进而对金融危机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国际上普遍存在的对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大量国际短期资本流入我国。国际短期资本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资本,其不稳定性和短期可逆转性会对我国金融体系,特别是银行体系形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本文主要研究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并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对如何加强商业银行对国际短期资本的抵抗能力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国际资本流动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经济全球化最有力的推动力量。反过来,经济全球化又为国际资本流动提供了发展的基础环境。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根据资本及资本流动的内容,研究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了国内外资本流动的趋势,并探讨了如何规范我国财政资本、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和外资的区域流动以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国际资本流动新趋势下的引资策略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经济形势和社会环境在近期发生了许多变化。国际资本流动也随之变化.主要表现在资本流动规模有所减少。发达国家之间的内部出现调整。间接投资有了长足增长且波动剧烈,国际资本流动的风险加大等。这些特点的形成原因是由于各国经济实力发生了变化、国际汇率和股市变动异常以及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的趋势加快、国际反垄断力量的增强等。面对国际资本流动的新形势以及我国目前的情况,应当采取正确的措施,有效地引进外资,其中包括建立金融风险防范体系以及“走出去”战略等。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年来一直是国际资本流入最多的发展中国家,银行部门更是外资投入的热点。十几年来进入银行部门的外资不论是规模还是投资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动机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只有充分了解外资为什么来,才能理解外资将会采取什么行动,造成什么影响?对此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决定对银行外资采取什么样的开放政策和引资策略。以外资进入中国银行部门的动机变迁为研究的中心,通过对1996-2008十三年来外资进入中国银行部门的历程和变化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传统理论认为的"客户追随"动机只在早期起主导作用,在中后期则是追求相对优势动机、追求东道国提供的市场机会动机、外资银行自身追求全球战略布局动机在不同程度上交替引导外资进入中国的银行部门,因此中国银行部门的开放政策也应作相应调整:鼓励外资进入中西部地区金融业比优先开放东部地区金融业对中国金融体系发展更有利;鼓励外资积极投入中小银行比鼓励外资参股大型银行对中国银行业的治理结构优化更有利。  相似文献   

20.
资本账户的开放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同时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巨大的风险。资本账户自由化危及到金融系统的稳定;资本账户开放为国际投机资本打开了方便之门;国际投机资本妨碍东道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风险资本的大量流入和流出极大地影响了国家宏观经济的稳定。我国作为经济大国。积极稳妥的实现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正在积极推进资本账户的可自由兑换。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研究了资本账户自由化的风险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