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晖 《小学教学研究》2006,(2):47-47,49
在市《科学》公开教学《地球的内下,你是怎样进行实验的?你得到的信息部》(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什么?你的判断又是什么?中,针对其中一个教学环节的处理,听课生1:在实验中我用手摇动盒子,听教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两种不见里面有“沙沙”的声音,我估计盒子  相似文献   

2.
一、活动中感知科技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辆气球车,你们想让气球车跑起来吗?  相似文献   

3.
就《莫泊桑拜师》而言,我们在读莫泊桑,也是在读福楼拜,在读精神的缩写;同时,我们也是在读己,发现自己写作的诸多弊病。  相似文献   

4.
在一次市科学公开教学评比中,我执教的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课时《降落伞》。课堂教学进行很顺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成功完成了"伞面大小对降落伞下降快慢影响"的实验,下一个环  相似文献   

5.
【案例】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观书有感》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这半亩方塘的水为什么如此清澈透明?  相似文献   

6.
《小学数学教师》2021,(1):85-86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1页给出了比例尺的意义: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根据意义知道,比例尺是一个比,没有单位名称,像1∶100、1∶1000,数值比例尺都没有单位。课堂上有的学生提出:线段比例尺不是带单位吗?(如下图,每段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40千米)该如何解释?  相似文献   

7.
我在不同的两个班上了《观察鱼》(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这一课,教材中要求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来观察鱼,然后在观察的基础上自己画一条鱼。在教学中,是让学生先观察鱼的特征再来画鱼,还是先让学生画一条鱼再来观察鱼的特征,我在两个班采用了不同的教学尝试。教学一先观察鱼,再画一条鱼。根据教材的编排,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分小组观察饲养在水槽中的鲫鱼,学生很感兴趣,观察的也非常认真仔细,有直接用肉眼看的,有借助放大镜看的,有用手抓起来边摸边看的,甚至有几个同学还不厌其烦地数着鱼身上的鳞片,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将鲫…  相似文献   

8.
本则教学设计旨在用灵动的“预设”去预约生成性语文课堂的别样精彩。  相似文献   

9.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涯,在不知不觉中接近了尾声。往日大家朝夕相处的点点滴滴,已深深印在我们心头,曾经经历过的酸甜苦辣,都变得如此珍贵。在即将离别之际,写上几句毕言赠言,留下我们真挚的话语.送上我们美好的祝愿,将使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导入设计】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几个大家熟悉的故事(屏幕播放),看完后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策略。故事一一只乌鸦口渴极了,很想喝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2课。  相似文献   

12.
13.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学科安排有一个单元的“养蚕”,为了上好这一课,我从本市蚕种场取回了一些蚁蚕,逐个分到四年级各班,这事被三年级班主任盛小英知道了。不多一会儿,只见她一脸的兴奋,跑到我办公室,跟我商量说,“能不能让我班(三年级)也加入养蚕的行列,我相信我的学生一定行”。凭着她的真诚,我破例给她班也分了一些蚁蚕。第2天,盛老师对我说:  相似文献   

14.
15.
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我在执教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5课《框架结构》时,我一开始认为,制作一个正方体框架结构很简单,我按照某公司提供的配套材料来制作正方体框架,它提供了8根橡皮筋,12根竹棒,由于没有所需斜杆,制作完成的正方体框架,一点也承受不了重量。学生即使制作好以后,也没有探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陈金明 《江苏教育》2005,(7B):35-36
在当前的科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的过程颇受重视,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后的“回味”、“反思”却相对受冷落,这对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能力、提升科学素养,乃至形成完善的个性心理特征都极为不利。反思是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检验和再认识的过程,面对需要探究的问题,学生会产生形形色色的问题,萌发各种各样的假设。  相似文献   

17.
设计意图 本篇课文以其紧凑鲜明的结构、生动形象的语言、细致入微的描述,充满深情地展现了秦兵马俑光辉灿烂的形象,表现了中华民族悠久深远的文化艺术。整篇课文涌动着一种浓浓的真情——种对于中华历史文化艺术的热爱之情,一种对于中华民族无穷智慧的赞叹之情。可以说,它不仅是一篇状物类散文,更像是一首动人心魄的中华历史文化的赞美诗。教学本篇课文,可在学生读熟课文、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科学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一课时,有个活动吹泡泡,目的是让孩子们在提出问题后并想办法去解决。孩子们选择的问题是“怎样吹出更大的泡泡?”,泡泡是一个比一个地大起来了,欢呼声也一浪高过一浪,看着,听着,我感受着孩子们的开心……突然,一个孩子惊呼:“老师,快看!”只见一个男孩手捂着眼睛,并使劲地揉着,痛苦万状,差点摔倒!  相似文献   

19.
《少年文艺(南京)》2011,(11):F0002-F0002
相关课文: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安塞腰鼓》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相似文献   

20.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夜晚的实验》一文,讲的是斯帕拉捷通过多个夜晚的反复实验,终于揭开蝙蝠夜晚飞行的秘密,说明斯帕拉捷不光爱做实验,而且他的实验过程实际上就是他的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