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导读】 《布鲁克林有棵树》出版于1943年,一经面世便大受欢迎。70多年来,《布鲁克林有棵树》多次被改编为剧本和电影,并获得过奥斯卡奖。有人称它为“20世纪青少年必读经典”,也有媒体将它与《小王子》《夏洛的网》相提并论。看了这本书你会觉得,上述赞誉不是溢美之词。  相似文献   

2.
<正>“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句流传甚广的话据称是卡尔·雅斯贝尔斯说的,虽然寻遍雅斯贝尔斯关于教育论述的结集《什么是教育》都找不到这句话的影子,但用它来概述其教育思想倒也十分熨帖。卡尔·雅斯贝尔斯是20世纪杰出的存在主义哲学家、神学家、精神病学家、教育思想家,  相似文献   

3.
失去的一天     
妈妈清晨去上班,她把9岁的佩佳叫醒,对他说:“你已经放假。你今天的任务是:在农舍旁边栽一棵树,读完《远处的青山》这本书。”  相似文献   

4.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告诉我们教育必须触及到人的灵魂,产生一种精神交流。  相似文献   

5.
杨梅 《科学课》2009,(1):40-41
《寻访校园里的动植物》单元共分五个内容:《校园里有哪些动植物》、《观察一棵树》、《小动物的家》、《观察蚂蚁》、《更多的小动物》。从内容上可以看出,本单元的学习对象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校园里的动植物,并以寻访、调查、观察、比较、分类、画分布图等活动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6.
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所以教育改革必须回到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上来。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目前最受认可的,一是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的名言:"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二是卢梭在《爱弥儿》中的名言:"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  相似文献   

7.
生命的草原     
马塞马拉草原就在眼前铺陈开采,轻柔地起伏,只与蓝天接壤。正值旱季,草尖上泛起一片金黄,在夕阳下摇曳。 这棵树就是电影《走出非洲》中,玛丽·丝特里普与罗伯特·瑞佛德吃野餐的地方。它在一块坡地上,成为四周的制高点。草原上的大树本来就稀少,这样繁茂华丽的更是难得。极目远眺,成群的斑马、羚羊、大象、长颈鹿在不紧不慢地进食,它们吃得专注而尽兴,从早到晚不停止咀嚼。  相似文献   

8.
范金豹 《教育文汇》2011,(10):44-45
1918年4月,鲁迅先生应老同学钱玄同之约,创作了《狂人日记》,发表在当年五月的《新青年》上。这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拾,每写些小说模样的文章”。至1922年10月,他又先后创作了《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风波》《故乡》《阿Q正传》《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和《社戏》等小说,  相似文献   

9.
张秋生 《学语文》2009,(3):18-19
为了让森林变得更加茂盛,大伙都在努力地工作着。啄木鸟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在这棵树上啄啄,在那棵树上敲敲,他的尖利的长嘴,使害虫没有藏身之地。  相似文献   

10.
金色花     
泰戈尔 《现代语文》2005,(11):16-16
假如我变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哈哈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生的树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么?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的香气,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投我的小小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的小孩子的小影子么?当你黄昏时拿了灯…  相似文献   

11.
王彩玉 《教育》2014,(3):74-74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世界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也说过:“教育,不是给予,而是唤醒。”  相似文献   

12.
今本《红楼梦》原是由一稿多改而成的。它的第三稿由“吴玉峰则题曰《红楼梦》”。而《省亲》回出现是《红楼梦》诞生的标志,因为曹雪芹1747年爆发《红楼梦》创作灵感。而《省亲》回是《红楼梦》创作灵感创作的开端故事。随后它速成一块十七回《红楼梦》故事。它原来在探春理家之前位置上,而后被《红楼梦》创作灵感向前移至第四回和第22回两者之间位置上。然后曹雪芹才沿着这里往下创作下去,最后创作成功“百回”《红楼梦》。《红楼梦》这种创作特点既不同于《风月宝鉴》创作,也不同于《石头记》创作。后来这稿虽然经过《金陵十二钗》诸稿的增删,内容作出多处修改,成为“百十回”,但始终未能改变这稿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3.
王娜 《新疆教育》2013,(14):188-189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这是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中提到的观点,这句话深深的触动了我,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一种境界。担任班主任工作几年来,也慢慢在尝试做触动学生灵魂的教育,最大的体会是利用班级文化建设教育学生,塑造自己班级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氛围。  相似文献   

14.
王娜 《新疆教育》2013,(4):114-114,123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这是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中提到的观点,这句话深深的触动了我,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一种境界。担任班主任工作几年来,也慢慢在尝试做触动学生灵魂的教育,最大的体会是利用班级文化建设教育学生,塑造自己班级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氛围。  相似文献   

15.
《论语》学是研究《论语》的专门学问。它在中国古代共经历了五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形成期,期间,《论语》一书的整理与定型及对《论语》的注解几乎同步进行,《论语》学作为一门学问诞生。第二个时期是发展期,这一时期注解《论语》的专著大增,出现了两本对后世《论语》研究有重大影响的专著《论语集解》和《论语义疏》,这两本书也代表了当时的两种新的注解体例。第三个时期是衰落期,这一时期注解《论语》的专著数量锐减。第四个时期是复盛期,这一时期注解《论语》的专著数量激增。产生了《论语》学史上两部有重要影响的著作《论语注疏》和《论语集注》,注解方式也趋向义理化。第五个时期是总结期,产生了不少以辑佚、考异、辨伪、注释为主的《论语》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6.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这琅琅的诵读声回荡在北京东路小学操场的上空,越过了教学楼,传到了大街上。这是我校正在举行的千人诵读活动。孩子们诵读的都是我校《情智语文校本教材》上的内容,《三字经》《弟子规》《笠翁对韵》《老子》(《论语》、唐诗、宋词……说起我们的校本教材,  相似文献   

17.
父亲的樟树     
父亲写信告诉我家里的果园又丰收了,大个大个的李子结满了枝头,梨树上也挑满了青灯笼,一派欣欣向荣果实累累的景象。父亲还说屋后的那棵大樟树又有人出钱来买,价格也很高,但是他不卖!那棵樟树是父亲在我还未出生的时候栽下的。如今已有几十年了。高达数十米.围粗两人合不拢,枝青叶茂,刚劲挺拔。当初父亲栽这棵树是因为看了《三国演义》。  相似文献   

18.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说到"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然而,环视当下的德育,由于人文环境的苍白、功利意识的喧嚣以及教育观念的陈旧,德育的翅膀愈加沉重,  相似文献   

19.
《都柏林人》是乔伊斯久负盛名的短篇小说集。作为《都柏林人》的第一个故事,《姐妹》包含了瘫痪、腐败、死亡这三个后来在全书中不断重现的主题。正是这些主题把这15个短篇故事贯穿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这个意义上讲,《姐妹》就是《都柏林人》的一篇导言。  相似文献   

20.
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学语文教科书编选了鲁迅六篇作品,分别是《社戏》、《故乡》、《腾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已己》、《秋夜》。纵观全套教科书所选作品.从数量上看鲁迅无疑是第一人,留览一下全国其它省市的教科书,基本上也是大同小异。这足以说明鲁迅作品在初中教学中的不可替代和不可或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