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Q填字     
横向: 一、刘禹锡诗《乌衣巷》末句。二、本民族或本国语言。三、苏轼诗《往年宿瓜步梦中得小诗录示民师》中“吹得东流竟日西”上句。四、各种知识的通称。五、教养训练。六、法国小说家凡尔纳的一部科幻小说。七、指装模作样。八、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一  相似文献   

2.
陆宗成 《语文知识》2003,(12):38-40
诗眼①诗人的艺术鉴赏力。范成大《次韵乐先生除夜三绝》:“道眼已空诗眼在。”②即“句中眼”,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语见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六。也指一篇诗的眼目,即全诗主旨所在。如纪昀评李商隐《少年》诗:“末句是一篇之诗眼。”  相似文献   

3.
有的教学参考书把《山行》中的“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的“晚”字译成“傍晚”,全句译为“因为留恋这树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值得商榷。《山行》这首诗写了深秋山中的美景,借景抒情,各种资料对此理解是一致的。那么,诗人本来在山中行走,为何停车呢?停车是“坐爱枫林”。枫,一种落叶乔木,叶子经霜变红。而当时枫叶是否变红呢?“霜叶红于二月花。”很显然,上句中“枫林晚”指的是  相似文献   

4.
所谓诗眼,是指一首诗或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或一首诗主旨所在句,或含有某种哲理的诗句。诗眼犹如人眼,最为生动传情,因而成为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如何鉴赏“诗眼”?笔者总结出以下六法。以“一字”或“一词”为眼,以“一句”或“一联”为眼,方法各有三。  相似文献   

5.
杜牧所写《过华清宫绝句三首》的“山顶千门次第开”一句,诸多注本均解释为“依次”等意思。其实,这是对诗的曲解。笔者查了《汉语大词典》、《唐诗百科大辞典》、《诗词曲语辞汇释》等权威工具书和其他有关材料,认为这首诗中的“次第”没有依次、顺次、按照次序的意思,而应解释为“顷刻”或“全部”。“山顶千门次第开”可译为:山顶上的所有宫门顷刻之间全都打开了。  相似文献   

6.
《锄禾》诗作者证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为李绅撰《悯农二首·其二》,现在已几无异议了。近读《全唐诗》,发现编者对此诗之注,把“锄田日当午”四句作为“绝句”分别放在李绅、聂夷中名下,又在聂的《田家二首》的“锄田”四句下注“此篇一作李绅诗”,而在李绅《古风二首》这四句下却未加注。那么,此诗究出谁手?主出于聂者:一、清代著名诗论家吴乔在《围炉诗话》中如是说;二、宋陈景沂撰《全芳备祖》将这四句《田家》诗作为聂夷  相似文献   

7.
沈永红 《成才之路》2010,(24):44-44
诗眼,是指一首诗或一句诗中最凝练、最传神、最关键的一个字。它是一诗之神,足以使全篇生姿添色。刘坡公在《学诗百首》中说:“作诗点眼,犹之画龙点睛。诗无眼则佳处不见,龙无眼则神彩皆失。”诗眼在诗中的作用可谓大矣。诗词的教学,要特别注意抓住“诗眼”。“诗眼”既得,便势如破竹,境界全出。  相似文献   

8.
联句,是旧体诗词的写作方式之一。即一首诗词不是由一人写成,而是由两人或更多的人集体创作,每人写一句或数句,然后联结成篇的。它是诗人聚会时的一种兴会之作。这种作诗方式,相传始于汉武帝时的《柏梁台》诗,初无定式,或一人一句一韵,一人两句一韵以至两句以上者。后来一般采用一人出上句,续者对一联再出上句,轮番相继而完成的。到了唐代,联句之风极盛,一时文人骚客,莫不工于此道者。因此,唐代流传下来的联句诗极多,仅收在《全唐诗》中的,从七百八十八卷至七百九十四卷里的作  相似文献   

9.
所谓诗(词)眼,是指一首诗(词)或一句诗(词)中统帅整诗(词)中心最精炼传神的一句、一词或一字。诗(词)眼是把诗词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起来的“聚光点”,是诗词创作艺术构思者的“焦点”,其作用在于揭示全诗词的主旨。如《春夜喜雨》这首五言律诗,全诗扣住了一...  相似文献   

10.
曹操的《薤露》、《蒿里》两篇乐府诗,后人目为“汉末实录”。因此理解这两首诗尤应评参史实。近日重读《蒿里行》,觉得诸家注本在解释首四句时,咸以“义士”指袁绍、袁术等,以为前四句都是对绍、术等人而言,这种说法似乎与史实不谐,失了作者本意。愚以为首四句乃曹操自明本志之言,“义士”实是曹操自指。始陈鄙见如下: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有一首古诗《墨梅》。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乾坤”借指天地、日月等,为何如此解释呢?我国古代《周易》有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代表阳爻,用“--”代表阴爻,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图形,叫做八卦。每一卦代  相似文献   

12.
一、王之涣《凉州词》(其一)《全唐诗》卷二五三著录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中第一首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云: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全唐诗》在“远”字下有注云:“一本次句为第一句。‘黄河远上’作‘黄河直上’。”按照此注,这诗即为: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直上白云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这样,这首《凉州词》在内容上就出现了两种文本,我们姑称前者为甲诗,后者为乙诗。又,闻一多《唐诗大系》录是诗时,第四句的“春光”作“春风”,如此,这诗就又出现了第三  相似文献   

13.
古人评诗时常有“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一、二句中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清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相似文献   

14.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中有“风雪夜归人”一句。贵刊1995年第8期《“夜归人”究竟是谁》中,作者认为“夜归人”就是“借宿之人”即诗人。笔者认为“夜归人”指的是“主人自己”或主人家中之人,并非指诗人。其理由有三:一、从诗题可知“借宿人”作者,已经宿在主人家中,他是“客人”。所以此诗才命题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因此,可推断“夜归人”中的“人”并非“借宿的人”,而是“主人”或“主人家中的人”。  相似文献   

15.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两句诗:“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对其中的“沉塘坳”,现行人教版中语教材注释:“沉塘,深塘。坳,水边地。”这种见解令人产生许多疑惑,值得商榷。其一,该诗是一首古体诗,不能也不应该必须视“沉塘坳”与上句中的“长林梢”对仗,把它分解为在结构上、词性上分别与“长林”、“梢”相一致的“沉塘”、“坳”这样两个词语。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六册《香菱学诗》一文节选自《红楼梦》第48回,文中有香菱两首写得“不好”的咏月诗。文末,作者写她又“忽于梦中得了八句”,这便是到第49回出现的第三首“好”的咏月诗。这三首诗都咏月,又都是七律,但写得有优劣差等,细细玩味,别有一番意趣。下面试作比较鉴赏。  相似文献   

17.
一、藏雪--字面少雪,读句品词悟雪《江雪》是一首五言诗,共四句,前三句不见“雪”,第四句最后才见“雪”字,也仅是“寒江雪”。整首诗乍读起来感到雪的呈现很少,似乎没有多大的雪。可是细细品读,诗文内容又无不与雪相关,展开诗意,发挥想象,可以说到处都是雪。那么,诗中的“雪”究竟“藏”在哪儿?用心一读,才知道是藏在诗中的“绝”“灭”“蓑笠”“寒江雪”等词句里面。  相似文献   

18.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诗词名家解析进行平议,井蛙视野所及自是极为有限.共六则:(一)唐圭璋先生解李清照《如梦令》“争渡”为“争度喧嚷”;(二)吴小如先生析杜甫《重过何氏五首》之二“鸦护落巢儿”“落”为“落(lá)下”;(三)殷孟伦、袁世硕先生《聊斋诗词选》《风流子·元宵雪》第一明月,无双灯火”为“天上的月最亮,地上的花灯无比美观”;((四)萧涤非先生解《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自在娇莺恰恰啼”“恰恰”为“正好”;(五)余冠英、钱仲联先生解鲍令晖(古意赠今人》“形迫杼煎丝,颜落风催电”上句为“指夫”,下句为“自指”;(六)郭在贻先生解白居易《琵琶行》“幽咽泉流冰下滩”为“痑即滩之本字”。  相似文献   

20.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 ① 半江红。可怜② 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 ③ 月似弓。[注 ]①瑟瑟 :形容颜色碧绿。②可怜 :可爱。③真珠 :珍珠。《暮江吟》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 ,也是一首写景诗。诗人在诗中描写了两组景物 ,一是红日西沉的暮江之景 ,一是新月初升之景。第一句写夕阳 ,一个“铺”字将太阳接近地平线时余辉泛照的情景表现得形象 ,同时“铺”字节奏舒缓 ,也可突出秋阳柔和的特点。第二句写江水在夕阳余辉的映衬下半绿半红 ,水面波光粼粼。诗的三、四句又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月夜图。头上是一轮圆月挥洒着清辉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