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文章指出并校正了高慎涛撰《新出土唐邵炅墓志考释》所存在的"释文不慎""持说不严""述证不全"三种瑕疵,以利于同人之参考。  相似文献   

2.
2011年,安阳市豫北纱厂出土两方明代墓志,志文连续,内容分为上、下两篇,墓主为陕西按察司副使张士隆及夫人石氏。本文通过梳理和研究,考证了张士隆的生平事迹、仕宦履历及为人为官理念,可对《明史》《洹词》等史书、方志进行纠误、印证和补充。张士隆生于成化十一年(1475年),弘治十八年(1505年)中进士,授广平推官;正德七年(1512年)晋监察御史;八年(1513年)巡河东盐法,创建河东书院;嘉靖元年(1522年)任陕西按察司副使,又领汉中兵备副使;嘉靖四年(1525年)卒于任上。志文论及的重要事件与明武宗朝史事多有关联,又涉及当时多名高、中级官员的姓名、职衔,对研究明代中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教育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3.
2007年11月17日,河南省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巡视过程中,于第七标段安阳县洪河屯乡上柏树村东南地,发现一座北齐武平三年(572年)大型砖室墓,出土少量器物及墓志一合。志主刘通,唐李百药《北齐书》、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史》、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等多见记载,其人身兼文武之能,一生历仕北魏、东魏、北齐三朝,是当时较为重要的政治人物。墓志详述其人生平,可弥补文献记载的缺略。而其绘画方面的成就尤为引人瞩目,乃北朝丹青圣手,与杨子华一时瑜亮,因此该墓志的出土,对于中国绘画史的研究,无疑亦具有重要价值。另外,史志之间尚存在名字互倒问题,志主刘通,传世文献一般作刘杀鬼,通过考辨,可知《魏书·崔休传》所记"刘通"另有其人,而北齐天保七年《高刘二姓造像记》亦见"刘杀鬼"之名,时间相合,不能排除同为一人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近年,陕西西安南郊出土了一方隋刘悦墓志,现藏长安区博物馆。北魏永熙三年,孝武帝西行入关,以长安为都,志主刘悦担任北魏孝武帝在长安期间的侍卫,其后又效力于宇文泰。通读志文,有助于了解从孝武帝入关到被害,和宇文泰之间紧张的态势和双方实力的变化。西魏大统初年,衿带未安,三荆归属时有变化,不同于正史所记大统初年宇文泰声教南被,此地蛮族向风,墓志记载刘悦领兵讨伐叛蛮,是东西魏分立初期蛮族趁乱反叛的真实记录。刘悦参与了东西魏历史上著名的北芒战役,西魏大败,正史记载此次战役共有四十八人被俘虏,刘悦即是其中一员。其后,刘悦作为战俘忧卒敌国,在北周灭齐后才得以魂归故里。该墓志对于了解东西魏以迄于周齐的军事外交策略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元天穆是北魏王室后裔,在北魏历史上有过重要的影响。本文据史书记载,考释其墓志内容。  相似文献   

6.
陈小青 《图书馆杂志》2006,25(11):74-75
本文主要对《北魏司马显姿墓志》内容及文字作了一些考释,尤其对北魏孝文帝时的内官三夫人作了一定的探讨,使我们对北魏内官有了一点了解。  相似文献   

7.
南北朝时人明克让,祖籍平原(今山东平原县)鬲县。明氏为南北朝时期山东大姓,明克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明僧绍,父亲明山宾,均为朝野名流。克让自幼博涉书史,南梁时恩荫入仕,南梁亡后入仕北周,入隋又仕于隋。克让入仕北周初为学官,后外派出任汉东、南乡二郡太守,北周武帝即位后,复征调入朝,为北周历法刊定、为隋礼仪修订做出贡献。明氏随衣冠南渡,又由南入北,是南朝入北士人之一,南朝士人入北始于梁亡,完成于隋统一,与当时国家统一的趋势一致。南朝士人入北加强了南北交流,使南北方文化认知趋同,有利于乱世统一。明克让墓志保存完整,对研究其任职经历、姻亲关系、南朝士人北上、南北文化交流等问题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对这一时段历史有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8.
1991年,河南洛阳孟津县出土武周岑平等墓志,墓主为唐代名相岑文本侄女、刘洎儿媳。墓志撰者"侄羲"乃岑平等堂兄弟岑景倩之子,岑平等与岑羲实为堂姑侄关系。岑氏丈夫刘广宗及其家族墓均在故乡江陵,但其独葬于洛阳邙山,既与其信仰佛教有关,更与自武后时起山东士族与侨姓士族迁移洛阳的潮流相系。南阳岑氏为侨姓高门,入唐尤为显赫,为一门三相,唐代前期只有兰陵萧氏能与之比拟。岑平等卒时,其伯父文本、从兄弟长倩二宰相皆已作古,而撰者对此只字未提,这在习惯自矜门第的唐代士族墓志中显得不同寻常,反映出对武周时岑长倩冤狱的莫大忌讳。该墓志称岑平等仅有一子,即郑州司仓参军刘敦行,据1930年洛阳出土刘敦行神道记云,敦行为薛氏所生,岑氏实乃嫡母。  相似文献   

9.
北宋段缝墓志1924年出土于南京,出土不久即遭劫掠、毁佚,存世拓本较少。志文不仅是研究北宋名士段缝生平、仕宦和治绩的重要文献,而且详细记载了两起分别发生于北宋庆历、皇祐年间含山、永丰两县的盗案和命案审理过程,提供了北宋年间司法实践的真实案例。志文还对熙宁变法期间永兴县免役法的实际执行情况有详细记载,充分展现了从朝廷到地方各级官员、机构围绕免役法的执行反复较量与激烈博弈的过程。志文对段缝致仕时间和官阶的记载,充分体现了宋代官员分司制度和致仕制度的复杂性。志文对研究段缝与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学者王安石的交游颇有助益。  相似文献   

10.
北京是辽代墓葬发现的主要区域,出土了很多重要的辽代汉人墓志,对于了解和研究辽南京(或称燕京)地区的社会文化、风俗,以及补充和辨析辽朝历史均具有重要价值。2007年,北京密云大唐庄出土了一合辽代墓志,志文共计约1500字,文字大体清晰可辨。本文以该墓志的内容为考察对象,结合史料记载和相关辽代墓志,对墓主人张晋卿的姓氏、生平事迹、仕宦履历、官职迁转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考证,并对其中所涉及的重要人物、事件、制度,如清宁五年科举、承天太后南伐、辽道宗崇佛等问题加以考证。北京市密云县大致相当于辽代的檀州,控山带河,地理位置重要;守关扼隘,军事意义重大;而密云县发现的辽代墓志非常有限。因此,该墓志对于认识辽代密云地区的社会历史也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力春 《兰台世界》2012,(18):57-58
《刘贤墓志》是1965年辽宁朝阳地区出土的地下碑志,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其下葬时代以往被断为北魏。笔者结合文献考证,从多个方面认定,将该墓志年代系于隋代。  相似文献   

12.
新出唐公士念公夫妇墓志及其他唐代墓志可见,唐代除了勋官授予还存在着民爵授予的情况,而民爵授予更有普赐意义,但就趋势而言民爵授予逐步减少,并不为后世所注意.  相似文献   

13.
唐代程安墓志,2005年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馆。这方墓志志主生平经历较为简单,但却揭示出一个湮没于历史深处千余年的职官—车营军使。笔者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所谓车营军是中晚唐时期各藩镇专门负责后勤事务、粮饷转运的一支后勤部队,车营军使则是这支专门部队的指挥官。车营军除了最高长官车营军使之外,还设副使、十将,还有散将以及藩镇联合作战的都车营军使之职,对中晚唐历史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此志对唐代宦官俱文珍、吐突承璀关系的记述也可补传世文献之缺。  相似文献   

14.
杨瑶  张辉 《兰台世界》2012,(24):58-59
王祥为明代辽东地区的著名将领,总结王祥的一生,可谓文武双全。本文通过考释其墓志铭文,佐以《辽东志》、《奉天通志》等典籍,将其家世、生平、战绩公之于世人,以彰其功绩,补史家之未及。  相似文献   

15.
《五经文字》刻石今存西安碑林博物馆,附于"开成石经"之末,实则对石经起到注音定形的规范作用。作者张参是唐代经学代表人物之一,由于史料阙如,事迹并未彰显。这位学者的生平处于模糊的"半隐"状态,困扰后人。幸赖《张参墓志》及其亲撰夫人《郑氏墓志》的出土,全方位提供其生卒年月、家族世系、婚姻状况、履宦事迹及学术成就等内容,印证传世史书之记载。同时,也为钩沉张参与李光弼、韩滉、常衮等重臣的关系,补充大量一手材料。《墓志》内容补正了《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尚书省郎官石柱题名》中敦煌张氏信息,使得唐代学者—张参的人物形象愈加丰满,为两《唐书》增补一篇《张参传》,也为唐代经史学术发展提供了重要实证线索。  相似文献   

16.
继2006年3月,流失海外达1300多年的王羲之手迹《丧乱帖》首次"回国省亲"之后,"书圣"夫人郗璇的一块墓碑又回到绍兴,同时回来的,还有一段长达1600多年的历史和记忆。因为痴迷收藏碑帖等文物,我几乎跑遍了全国各地,其中北京是除绍兴之外的最重要的根据地,几乎每年都要去很多趟。郗璇墓碑就是在北京的意外收获。早在2003年我就听说有块好碑流到了北京,但真正看到是在2005年的上半年。有一次,我去北京的一个大型旧货市  相似文献   

17.
唐故清河张子康为陈许军的一员,其墓志影射了唐末安史之乱所造成的两大弊端——藩镇割据和少数民族入侵.本文主要以张子康墓志为主,着力探讨唐政府平定淮西叛乱、沧景之乱,抵御吐蕃入侵以及施行防秋制度的具体史实.  相似文献   

18.
党项拓拔氏的族源(族属)问题,为民族史学者长期以来争鸣讨论的热门话题。最具代表性的,是"鲜卑说"与"羌族说"两种观点。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出土资料及学者论述,对新出土的唐《拓拔驮布墓志》考察研究后认为:此志清晰勾勒出志主先世以鲜卑融入党项,再为吐谷浑名王,后内附唐廷的曲折历程,是党项拓拔氏源出鲜卑的新的重要实物证据。拓拔驮布支系(东山部)与建立西夏的拓拔守寂支系(平夏部)应同出鲜卑,后分支各为部落,独立发展,两者既有联系,又有不同。《拓拔驮布墓志》同"鲜卑说"史料及学者观点可互相印证,"羌族说"学者驳斥"鲜卑说"的论据颇多值得商榷之处。《拓拔驮布墓志》还对研究唐朝中央对归顺蕃将态度问题,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历史资料,志文中提及的"默啜之乱"、"六胡州之乱",可与史籍记载相互印证,值得留意。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丛报>(The Chinese Repository)是由美国传教士裨治文(Elijah C.Bridgman)于1832年5月在广州创办的一份英文月刊.它的宗旨是"提供有关中国及其邻近地区的最可靠的和最有价值的资料"[1],内容广泛涉及中国历史、宗教、法律、政治、农业、儒家经典、文学等方面,并特别注意报导关于中国的时事和对外关系,记载了鸦片战争的全过程.卫三畏称<中国丛报>"包含着当时中外关系的历史"[2];美国宗教史家赖德烈亦认为<中国丛报>"是有关中国知识的矿藏","这是当时中国对外关系最好的史料",是研究当时中国的.不可缺少的史料?[3].  相似文献   

20.
李长之在《西晋大诗人左思及其妹左芬》一文中说:"至于左芬的下落,我们更不清楚。可能她是在贾后残害杨皇太后时就已经死了,因为她是接近杨后的……况且贾后又是忌刻狠毒的妇人,很可能左芬也死于此难了。这时是公元292年,距她入宫已二十年,如果我们的推测合理,她大约死在四十岁左右。"李先生的这个推测究竟怎样呢?可以说是不太合理、不太准确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有三十年代初新发现的《左棻墓志》不利于李先生的推测。李先生此文发表于四十年代末期,当时《左棻墓志》已发现了十几年,李先生的观点与《墓志》所载相距甚远,可能是李先生未注意到《墓志》这一重要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