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举例阐述了中国古代史传文学中记载的官员相互倾轧的种种类型,勾勒出在官场这一特殊环境中形形色色的官员们尔虞我诈的丑态,折射出充斥着阴谋、算计、争斗的官场生存状态和官员们扭曲、虚伪、丑陋的人格,以期给读者提供一个解读史传文学人物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官场小说”大热。数据显示,今年1至3月官场小说品种达到123种,远超2008年的118种。对此现象,近日《大公报》(香港)刊文指出,官场小说之热,很大程度上热的不是文学,其文化意义远远超过了单纯的文学意义。热的原因无非两个:一是相对满足了人们窥探的欲望。不透明的官场,给了作家们尽情发挥想象的空间。而这种不透明对官员实为双刃剑:增加了官员身上的神秘感——传统政治文化认为,官员只有具备神秘感,才可能产生威严;其次,它也对官员无形中造成了损害。某些官场小说的人物、情节已和现实严重脱离。  相似文献   

3.
说起来应该是旧闻了—湖南郴州官场昏暗无光,大贫官李大伦一手遮天,全市官员们,要么是大搞腐败竞争,要么是为求自保,甘做沉默羔羊。唯有公安局长孙湘隆挺身而出,与腐败势力拼死抗争,被誉为“官场良心”,感动了中国。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社会,仕宦官员“丁忧”不仅事关其孝道操守的官场道德评判,而且与其仕途任职乃至官场政治风云变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仕宦官员“丁忧”对古代官场社会所产生的重大政治影响,主要表现在:其一,“丁忧”普遍与官场仕职变动相联系,直接引起丁忧官员黜陟迁转的仕宦命运变化;其二,围绕丁忧过程中的“夺情”起复,官场权力倾轧与派系政争波澜迭起,往往导致高层权力纷争势力的此消彼长及人事变迁;其三,仕宦官员面对“丁忧”与“夺情”的两难取舍,屡屡引发古代官场“忠孝不两立”的尖锐矛盾冲突。由于仕宦官员“丁忧”始终与其仕宦命运相联系,因此,原本“丁忧”尽孝的人伦道德行为,一旦付诸官场人事实践,必然被打上浓厚的官场政治印记。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历代封建王朝中,清朝是以吏治腐败而闻名的,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是也。但清朝实行低俸制度,官员的薪水是很低的,那么,官员们是如何聚敛钱财、“发家致富”的呢?其途有二:正赋以外征收杂项,名目繁多的火耗、雀耗、勒折等大多成了各级官吏的“小金库”;贪污受贿、接受下级的“报效”,则是官员们无可言明的收入。清朝的官场又最讲究门生故吏、拉帮结派,哪个在官场上奉迎应酬不得以银子铺路?因此,清朝的官吏贪官多、清吏少,百姓则深受迫害,遇事无处申诉,有怨无法伸张。发生在雍正五年(1727年)的“广东九命案”即是当时吏治腐败…  相似文献   

6.
陈炽在《庸书》中揭露了晚清吏治腐败与官场弊病,要求改革官员选任考核制度,提出了官员养廉与治理官场腐败的若干建议,主张精简政府机构,裁汰冗官,仿设议院,公举乡官,提高行政效率。  相似文献   

7.
南京成为陪都以后,明代官员通过多种方式塑造南京官场重要性。南京故都与陪都的双重属性奠定了南京官场重要性的基础。在现实方面,通过南京中央机构职能体现南京官场维护明王朝统治的重要作用,通过南京官员高素质体现南京官场的高门槛与良性运行。在历史方面,通过明太祖、明成祖、明初历史及本朝名臣与南京官场的关系,挖掘塑造重要性的本朝历史资源;通过前朝陪都、前朝中央机构及前朝名臣,挖掘塑造重要性的前朝历史资源。明代官员塑造出的南京官场重要性不仅是明代两京制度延续的重要文化原因,也是士大夫群体独立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晚清谴责小说在发挥文学的批判功能时,采取了不同于精英立场的世俗化叙事.其叙事空间主要集中于家庭,从普通家庭生活情境中透视官场;批判的价值标准归结为生活中的人格品行,从最基本的做人层面剖析官员的人性心理;批判叙事效果追求趣味性,显示一种"笑"的艺术精神,表达出普通民众俯视官场丑恶而获得的心理愉悦感和批判主体情感宣泄后的理性缺失.  相似文献   

9.
作为新时期官场小说作家中的代表人物王跃文,其官场小说作品以其曾经熟悉的环境——官场生活为素材,注重对办公室、会议室和酒席、家庭等特定场景进行描绘,突显了官场世界权、圈、钱等潜规则;关注官场中各色官员灰色生活的表演,艺术地创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王跃文以一个作家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来审视和剖析他所熟知的生活,展示了中国在行政转型时期一副多侧面、日常化与世俗化的官场图景,使读者得以走入官场,审视官场,品味官场。  相似文献   

10.
基于朱墨的官场小说,对文人型官员在知识分子传统“士”之精神与官场权力地位的角逐中,如何建构身份问题进行探讨。这些人物形象各异,却有着相似的官场人生际遇。从身份上来看,他们都完成了从知识分子到官场人物的转变,嵌入了权力机构;从精神特质上来看,在官场“场域”中,他们仍葆有知识分子的种种特质。在二者的胶着紧张状态中,知识分子以“智”为依托的人格理想已訇然失性。然而,从知识分子身份到官员身份的蝶变之后,却又伴随着隐忧。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官员休假制度从西汉开始定型,当时人称之为"休沐".休沐制度保证了官员有一定的空暇时间去做各种事情,也为汉唐官员们进行文学活动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从而给文学提供了一种有助发展的可能性.然具体到各个朝代,此制度对文学发展所起的作用又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2.
基于明王朝政治腐败、经济调敞,自身生活境遇、所受教育等状况,海瑞在淳安就任四年期间,推行了"反奢华之风"、"除贿赂之例"、"正官员之职"等方面的"吏部兴革".但因海瑞极端的清廉和爱民,极大地牺牲了官员们的利益,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淳安"百废俱兴",却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官场上的各种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13.
论新世纪初的文化语境与文学现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世纪初的文化呈现出多元色彩.在大众文化流行的趋势中,网络文化、无厘头文化、生态文化、官场文化、现代文化、后现代文化等交错并存,形成了多元化特征.在这种文化语境中,网络文学、戏仿文学、"80后"文学、官场文学、传记文学、生态文学等,呈现出众声喧哗的文学创作现象,并表现出某些共性:注重文学的自我表达与娱乐特性,注重文学的个人化、平民性,注重文学的平易性、世俗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政治文化角度论述当代官场小说,探讨政治文化对当代官场小说的影响,对清末官场小说和当代官场小说进行对比,认为传统政治文化对当代官场小说创作影响较大,许多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传统政治文化的演绎和诠释,然后对当代官场小说从官本位、官员道德自律与民众清官期盼、权术文化观念等方面进行了政治文化解读。  相似文献   

15.
世纪之交"官场小说"热潮的历史文化缘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坛形成了一股“官场小说”的热潮。从整个20世纪的中国文学进行考察,“官场小说”可以说是百年文学中官场叙事传统在新的时代境遇中的延续和发展。一方面,权力异化而导致的官场腐败与自由宽松的话语氛围为它的兴盛提供了契机和条件;另一方面,作为现实主义文学的“官场小说”是知识分子在当下社会对自身角色的确证,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现代性批判与建构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6.
官员"雷语"的本质在于制造官民对立。官员"雷语"频出影响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是当前官场生态中官本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的具体体现。治理官员雷人之语,治本之策在于改变语言背后的现实,让权力受到有效监督和制约,让官员对人民负起责来。  相似文献   

17.
刘亚 《文教资料》2011,(18):81-82
《愧郯录·官年实年》记述了宋代官场盛行的官年与实年不符的现象,对于研究宋代官员的致仕制度和官场陋习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8.
清末南亭亭长的《官场现形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是当之无愧的。其取材是清末官场的庸俗、丑恶;其写法夸张讽刺、滑稽有趣;其人物多是可憎、可笑、可恶之辈。三荷包、总督等纷纷于官场中钻营现形,生动地展现了当时官场的腐败和人民生活痛苦不堪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9.
作家周大新的长篇小说新作《曲终人在》无论是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来说,都无疑是2015年官场小说的重要收获。作者通过主人公人际关系网中受访者们提供的一份份证词,多角度还原了一个普通官员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独特的叙事伦理倾向成为这部小说的一个新尺度,这种叙事伦理倾向具体体现在作家对官场的道德叩问,对为官的使命、责任的道德思考。此外,小说材料与新颖独特的艺术形式之间的无缝衔接也是这部小说的一大亮点,"拟纪实文学"这种新颖的艺术形式,使得形式本身成为故事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党委换届期间,两起针对官员的网络诽谤事件,在当地官场引起震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