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工业革命的扩展”一目时,教材在分析法国工业革命进展缓慢的原因时有这样一段表述:“由于中小企业、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高利贷资本发达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法国企业经营分散,新技术、新机器的发明和推广比较困难,工业劳动力和工业资本相对缺乏,国内市场也不景气,工业革命的发展受到一定阻碍。”在课堂教学中,同学们在归纳法国工业革命进展缓慢的原因时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一种认为是由于中小企业、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高利贷资本发达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代法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落后于英国,共原因在于法国长期保存小土地所有制和村社自主权利。以小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法国小农经济,其积极作用与历史的发展进程成反比。法国的社会经济结构特殊,农业革命“不完全”,耕作集约化程度低,工业资本较弱,金融资本强大,高利贷猖獗,小生产占优势,政局长期动荡不安,妨碍了资本主义大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19世纪中期,法国已完成了工业革命,机器大生产已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工业生产总产值仅次于英国,居世界第二位;然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法国退居世界第四位,经济发展速度明显缓慢下来。其原因是:一、人口增长缓慢及城市发展不平衡历史上法国曾是欧洲人口最多的国家,由于国内长期政治动乱、连年战争和《民法典》规定必  相似文献   

4.
根据高一学生的实际,要在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优化教学程序,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努力寻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最佳结合点,以提高课堂效率。我们认为寻求最佳结合点,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利用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新授世界史《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的教学内容,教师紧扣工业革命就是不断发明和大量使用新机器的过程这一要点,充分利用学生对机器的新奇感和已有的认识作为加深理解的信息源,列示下列问题:①工业革命发明使用了哪些新机器 ?②在哪一部门首先发明使用了新机器 ?后来被哪些部门改进采用…  相似文献   

5.
现行高中历史教科书《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中提到法国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并对法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造成法国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的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大革命时期颁布的法令和拿破仑颁布的《民法典》,为法国小农经济的长期大量存在提供了政治、法律保障。在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派专政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村中的  相似文献   

6.
考点链接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1.英国工业革命 (1)产生原因:①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②有利条件: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获得了丰厚的资本,推行圈地运动获得了大量的雇佣劳动力,工场手工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工业化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发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欧洲和美国开始发生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这两次工业革命的过程中,工业创新和知识传播促进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以及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变。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人类社会得以步入现代化的道路。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早开始于英国。至19世纪前期,法国、美国、德意志的几个邦国等,依靠从英国引进机器,也开始了丁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许多技术的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如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是个织工;水力织布的发明者阿克莱特是钟表匠:发明蒸汽  相似文献   

8.
一欧文的教育活动欧文生活在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工业资本迅速发展的时期。英国在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起点是机器的发明和运用。它不仅意味着技术的改革,而且意味着社会关系的改变。工业革命的社会后果,一方面是资产阶级的财富累累,使英国的资本夺取了更大的市场;另一方面,则是无产阶级队伍迅速壮大,是社会分裂为两个明显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正如恩格斯所说:“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中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  相似文献   

9.
历史的经验表明,经济落后的国家可以赶上和超过经济发达的国家。研究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很多启示。这里,准备对近代时期法国和德国的工业发展情况进行一番比较,并着重分析它们各自发展快慢的原因,其中某些方面或许会有点借鉴作用。一在近代,法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原来是高于德国的。就工业方面的情况来说,法国的工业革命比德国开始得要早。可是,法国完成工业革命和实现工业化所花费的时间,却比德国长得多。德国的工业革命开始得虽然比法国晚,可是它却以较快的速度,在工业方面迅速赶上并超过了法国。  相似文献   

10.
[时代特征]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特点及影响: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许多技术上的发明都是一些不具备科学理论知识的工匠依据实践的经验而取得的成果。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几乎没有哪一工业部门未曾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②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都是在英国发明的,就世界范围看,则是以英国为中心,通过技术的逐步  相似文献   

11.
241.机器大工业是资本发展生产力的第三个阶段。前面两个阶段是协作和工场手工业。 生产方式的变革,在大工业中是从劳动资料开始的。机器和工具之间的区别不在于机器是复杂的工具,也不在于机器用自然力作动力,而在于机器是由一个动力推动的代替人手作业的机构。1735年,英国人约翰·淮亚特宣布纺纱机的发明时,在说明书上就说,他发明的是一种“不用手指纺纱”的机器。  相似文献   

12.
从消费角度看英国工业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革命 ,自从阿诺德·汤因比的《工业革命演讲集》出版以来 ,历史学界和经济学界对英国工业革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各派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它进行解释。社会变革学派认为 ,工业革命就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人与人之间经济交易方式的大变革 ,既是经济上的革命 ,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革命 ,还是一次对整个人类发生根本影响的革命。工业组织学派强调工厂结构和规模的变化 ,或者说工厂制的兴起 ,工厂成为管理劳动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生产组织形式。宏观经济学派注重研究一些宏观经济变化 ,如 :国民收入、资本形成率…  相似文献   

13.
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是由工场手工业向以工厂制为基础的大机器工业生产的重大飞跃,其主要表现是大机器工业代替手工业,机器工厂代替手工工场。它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英国是工业革命发生最早的国家,也是工业革命及其后果表现最典型的国家。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呢?本文拟从社会环境、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优越的自然条件、资本原始积累的完成、对外贸易、生产技术已经成熟、自然科学的进步等七个方面做综合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一世界面临着一场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变革。国外对这场变革的提法还很不一致,归纳起来大致有四种:一种是把这场变革称之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他们认为,18世纪70年代的蒸汽机和纺织机的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  相似文献   

15.
一、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人力资源在生产中的地位 从国际上看,20世纪末高新技术的发展使劳动者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发生了质的变化。回顾一下工业革命以来的历史就可以看到,工业革命曾使往日的自由劳动者成为机器的附庸:劳动异化为资本的奴隶;人制造的机器反过来成了人的主宰。与此相对应,工业革  相似文献   

16.
第二、影响美国职业界工作人员之经济改变1.研究与发明二者为经济改变之两大原因,其结果为新工具,新机器,新方法,物理与化学方式及原料之层出不穷,应用于农工家事及商业运输方面。2.科学管理之进步第三原因为科学管理,利用大量资本,及无限制之省工方法,以最低价格获利最大生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机器思想是马克思技术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其著作中曾多次提及机器,并对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进行深刻批判。马克思认为,机器的应用虽提高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但资本操纵下的机器加重了工人劳动的异化、工人主体性的丧失、劳动力的相对过剩等问题。马克思对机器资本主义应用的批判思想,对解决我国人工智能发展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32.穷夫妻吵架一脚踢出新纺车智瓦特发愤廿年造成蒸汽机——引起世界工业革命的两项大发明瓦特原以为他的革新方案很快就能实现的,就去向一个叫罗巴克的工厂主借债,两人签定合同,如果新机器试验成功,工厂主将要分享三分之二的利润作为偿还。现在瓦特这样一直拖下去毫无进展,罗巴克宣布再不对他资助,这样瓦特反倒负债如山。他骑虎难下,心烦意乱,不知该怎样收拾这个局面。一天他又趴到汽缸前观察漏气的原因,不小心一股热气冲出,他急  相似文献   

19.
机器的出现,是工业革命的起点。机器大工业最早出现在英国,比欧洲大陆开始工业化几乎早了半个世纪,成为全球的工业先驱。1769年,詹·瓦特的蒸气机获得专利,这是工业史上划时代的事件,但马克思认为,在更早些时候,1735年约。淮亚特宣布他的纺织机的发明,由此开始了18世纪的工业革命。我们看到,纺织工业,不仅是英国,且是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化的摇篮。几乎所有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化的草创年代都以纺织工业居先,然后才发展起采用机器的矿业、钢铁业、制造业、轮船和铁路。这是它们的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农业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问题的经典表述,为我们研究探索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提供了理论原则.马克思认为,机器和资本在农业中的使用是形成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直接原因,但劳动力的价值反过来影响机器的采用;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不能脱离特定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转移的规模、方式和方向都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仅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同时也开拓了工业所需要的国内消费市场;发展教育和治理贫困是大工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