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学习》2000,(7):50-50
何谓“纳粹”?教材里没有具体说明。许多工具书和教科书把它解释为“国家社会主义”。这个解释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2.
纳粹主义的兴起,人们多用它的“社会主义”对中下层民众的吸引力、欺骗和胁迫手法、权势集团的扶持来解释。这无疑是必要的。但希特勒曾明确地称他的世界观是“民族世界观”。他对党纲中的“社会主义”也作民族主义的解释。而纳粹的“民族主义”,又是大德意志民族极端主义、沙文主义、种族主义、反犹主义等等的混合物。因此在考察纳粹主义兴起的根源时,要重视近代以来德意志民族主义、德意志民族的思想和文化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些特点。它们是纳粹主义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根源和肥沃土地。德意志的民族思想和民族特性(volkstum)在…  相似文献   

3.
英国国家职业资格的评定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英国国家职业资格的评定方法吴雪萍英国目前正在推行的“国家职业资格”(NationalVeeationalQualificatrons)是一种全新的、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承认的职业资格。它是由认可机构颁发给个人的、明显与工作相关的、能为就业和继续学习提供凭...  相似文献   

4.
基于因特网的美国远程学习质量评价标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美国国家教育协会 (NationalEducationAssoci ation ,NEA)、美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 (InstituteforHigherEducationPolicy)和美国远程教育专业公司———黑板公司 (BlackboardInc ) ,于今年初联手推出了 2 4条基于因特网的远程学习质量评价标准。对于此项工程 ,NEA总裁切斯 (BobChase)评论说 ,“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必须用学生所取得的成果来衡量” ,“本项研究所确定的标准是我们民族探索网上高等教育未来的一个重要路标。”黑板公司总裁皮定斯基 (…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聚落差异及其分布□陆加铭(江苏省灌云县杨集中学)聚落按最早使用的德文siedelung的字意为居住地。《聚落地理》一书解释为:“聚落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它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的场所”。我国地域辽...  相似文献   

6.
对于“不利(disadvantaged)人群”这一通常使用的概念,目前尚未有一个明确其范围的系统化定义。1986年制定的“国家教育政策”中,使用了“农村”、“其他落后地区”、“女童教育”和“少数民族”等用语。1979年制定的“国家政策草案”,虽未获得实施,但它强调了不利人群问题,包括女童、特别种姓(ScheduledCastes)、特别部落(ScheduledTribes)、无耕地劳动者、社会底层和城市贫民的问题。在印度这样的国家,解释“不利人群”概念,或许应依据社会和人曰等方面的差别。广义来说…  相似文献   

7.
“儿童下乡运动”是指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实施城市儿童疏散的活动。它涉及人数多,迁移距离远,覆盖地区广。这一运动贯彻了纳粹乡土教育理念,反映了纳粹体制运作特征。  相似文献   

8.
韩永义 《天津教育》2022,(1):99-101
<正>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历史课程越来越注重培养高中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而且以“家国情怀”为重要价值观。“家国情怀”主要指高中生在生活与学习方面要具有的价值关怀,基于人文关怀关注实际生活,把助力国家强盛、民族自强以及社会进步视为重要使命。当前,培养高中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时,应根据新时期创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对国家优秀民族文化进行继承与发扬、落实社会主义重要价值观,这也是把时代精神、国家精神弘扬光大的重要途径。一、高中历史课堂上融入“家国情怀”的重要性(一)有利于培养高中生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9.
汉语成语丰富多彩,在广泛积累的过程中,不仅要准确理解其意义,还要能正确运用。在成语考点复习时,要涉及成语词义的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成语的感情色彩、搭配对象、词性及语法功能等诸多方面的辨析和判断。其实,复习中只要用好两个“分析法”,这些看似纷繁的问题皆能迎刃而解。其一,是指在理解成语时要用好“语素分析法”;其二,是指在运用成语时要用好“语境分析法”。具体解说如下:一、语素分析法成语是一种定型的语素组合,它表达一个整体的意义,而意义又比较丰富,往往是某个语素的意义影响甚至决定着成语的整体意义。所以,要准确理解成…  相似文献   

10.
关于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问题的哲学思考李春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要求“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共同进步。我们必须站在国家、民族、社会主义命运和前途的高度来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全面准确地理解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涵义,把一个充满生机与活...  相似文献   

11.
“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的内容是指,社会主义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的影响和支持下,落后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到达社会主义。对于现实中的任何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言,由于“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所设定的前提都不存在,用这一思想来解释现实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与马克思恩格斯理论之间的差异问题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12.
经典的力量     
什么是经典 ?常见的解释是“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以及“一定的时代 ,认为最重要的 ,有指导作用的著作”。第一种解释指的是古代经典 ,第二种解释是除了古代经典之外 ,还包括现、当代经典。每一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经典 ,同时 ,各个民族“经典中的经典” ,又必然会突破民族、地域和国度的界限而走向世界 ,成为全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同一般的著作不同 ,经典的力量在于 :它代表了人类的最高创造 ,蕴含着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智慧。1988年 1月 ,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巴黎 ,会议主题是“面向2 1世纪”。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 ,最精彩的是瑞典…  相似文献   

13.
概述 民俗文化是指以人民群众的风俗习惯为写作对象的文学形式。民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从它一诞生就带有社会性、整体性的特点,这就是因为它是民众的意愿和民族的共同文化心理在特定时空中的一种集体体现。 民俗一词在近代以来作为一个固定的学术名词而普遍使用,还是在1846年之后。该年,英国考古学家威廉·汤姆斯(W·J·Thoms)正式提出了“民俗学”这个学术名称。我国是在“五四运动”以后引进这一门新兴学科的。 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用“民间的风俗”来解释民俗一词的含义较为确切。理由是: 首先,“民俗”突出了“民…  相似文献   

14.
动静搭配有机结合陈建国在复式教学过程中,“动”与“静”的关系是最根本的关系。动静搭配是复式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和基本规律。动静搭配的有机结合要从“横向”搭配和“纵向”交替两个方面来考虑“横向”的动静搭配是指各年级间直接教学与自动作业的搭配。它是教师同时...  相似文献   

15.
完形心理学又称格式塔心理学,是本世纪上半叶在西方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流派,其创始人是德国的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中文音译,在德文中这个词最初指事物的性质——形式或形状,后来又被赋予“形式在感觉中生成”的含义,中文则把它翻译为“完形”,即一种由主体的知觉活动组成的整体  相似文献   

16.
美国国家职业教育研究中心杨陵康美国国家职业教育研究中心(NationalCenterforResearchinVocationalEducation简写NCRVE)是一个政府机构,根据1990年卡尔·用金斯职教法案创立。它是由七个从事职业教育的机构组...  相似文献   

17.
一、历史学习的目标显而易见 ,历史学习的目标应该是历史知识 ,何谓“历史知识” ?英国国家历史课程工作小组和国家历史课程委员会在 1 995年的总结报告中特别指出 ,“历史知识”一词有三种常用的解释 :第一是指“信息” ,也就是基本事实 ,例如历史中的事件、地点、时间和姓名等 ;第二可解释为“学习的题材” ,例如历史中的时段与主题等 ;第三指“理解” ,即把正在讲授的史实及相关的其他历史事件联系起来 ,把它置于一个能理解其重要性的解释框架中。但要理解历史知识的性质 ,就必须要清楚地了解这几种解释之间的相互关系 ,特别是前两者与后…  相似文献   

18.
英语被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广为运用,它所覆盖的地域是其它语言所不及的。通常我们把这些地区分成三个圈。第一个圈为“内部圈”(the inner circle),是指英语作为母语的国家和地区,如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第二个圈是“外部圈”(the outer circle),即除了本族母语外,英语用作第二种语言的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印度等;第三个圈是“延伸圈”(the expanding circle),这个圈里的国家,英语仍然作为一门外语,只是在与世界上其它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流时使用。既然英语是一种跨民族、跨地区的语言,它的多样性与变化性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相似文献   

19.
一、教材分析:本次基础训练包括“字·词·句”,“阅读”、“作文”三部分。1.通过“字·词·句”的训练,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区别一些声、韵母的发音;进行词语搭配的练习,以养成搭配得当的语言习惯;进行综合选择恰当解释的练习,训练学生准确选择字义的能力;修改...  相似文献   

20.
“全”是既有分配解又有聚合解的总括副词。“全”在单用时根据不同的谓项,或作分配解,或作聚合解。与表统指的表达式共现时,如果一个统指表达式单用时既可以作聚合解又可以作分配解的,“全”与之共现时则作分配解;如果一个统指表达式单用时是总括整体的,那么“全”与之共现时也总括整体。与逐指或任指表达式共现时,“全”作分配解。有时还起到提供量化动力的作用。“全”与“凡(是)”搭配使用,还起关联结果的作用;与“都”搭配使用时的位置比较灵活,可前可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