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炔基溴化镁与芳基亚磺酸异丙酯在冰盐浴(-10℃)下,以乙醚和甲苯为溶剂反应,合成了炔基芳基亚砜,产率77%至84%,本合成路线提供了合成炔基芳基亚砜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该文报道了一种新的芳基硫醚的合成方法。二硫醚经硼氢化钠还原后 ,与芳基高碘反应 ,合成了对称及不对称的芳基硫醚 ,产率为 6 0 %~ 87% .  相似文献   

3.
刘刚 《怀化师专学报》1996,15(6):154-158
在路易斯酸催化剂的催化下,芳香族化合物与苯甲酰氧在一起温度下反应合成五种不对称二芳基酮类化合物,将合成的二芳基酮类化合物与一定量的胺类化合物混合构成新型光敏剂,这些光敏剂能有效的引发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和其齐聚物聚合固化,其引发速度快于二苯甲酮与一定量的胺类经合物混合构成的光线敏剂。  相似文献   

4.
二芳基碘鎓盐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芳基碘鎓盐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芳香高价碘(Ⅲ)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二芳基碘鎓盐可以用作许多有机物和无机物,尤其是弱的亲核试剂的芳化试剂;二芳基碘鎓盐与氟-18标记的氟离子的亲核取代反应可用于氟化标记含供电基团芳香化合物,该方法可用于合成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技术的显像剂;该化合物还具有显著的光化学活性,可用作阳离子聚合反应的光引发剂。  相似文献   

5.
利用改进的格氏试剂法合成了三苯基镓及三(对甲苯基)镓。改进后的方法免去了溶剂二氧六环的使用,避免了较高温度下真空脱除溶剂的麻烦和芳基镓的高温分解,产率分别提高13%和5%,产品真空下密封,便于使用  相似文献   

6.
芳硫基三甲基硅烷与芳基高碘盐在三苯基磷钯(0)催化下,合成对称或不对称的芳基硫醚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O,O─二烷基亚磷酸酯在大量(CH_3)_3Sicl/Et_3N协同催化下,以DMF为溶剂与β─硝基取代苯乙烯的锅反应,在很温和的条件下得到了β─硝基─α─芳基乙基膦酸酯类化合物,而且没有副反应。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O,O-二烷基亚膦酸酯在大量(CH3)3Sicl/Et3协同催化下,以DMF为溶剂与β-硝基取代苯乙烯的锅反应,在很温和和条件下得到了β-硝基-α芳基乙烯膦酸酯类化合物,而且没有副反应。  相似文献   

9.
在氮气保护下,制备了3种二芳基乙烯化合物1o、2o 和3o,通过核磁共振进行结构表征,运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其光致变色性能进行研究。在紫外光照射下,3种化合物在可见光区均出现了特征的关环吸收峰,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440、511和605nm,溶液的颜色分别由无色变为黄色、红色和蓝色,到达光稳态时间分别为150、160和600s。到达光稳态的溶液在可见光照射下,发生开环反应,溶液颜色由有色恢复到无色。实验结果表明,乙烯环与二芳基不同位点的连接影响着二芳基乙烯分子的π-π共轭性,从而影响化合物的光致变色性能。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三芳基镓与芳醛反应生成相应的芳醇,反应条件温和,区域选择性好,产率73%-82%,并用元素分析,IR和^HNN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1.
用分子力学、分子模拟退火动力学、量子化学等方法对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激酶(TβR-Ⅰ)的取代吡唑类抑制剂进行了结构优化.用遗传算法(GFA)并结合多元线性回归技术(MLR),对该类抑制剂进行了定量构效关系研究,筛选出了影响抑制剂活性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定量构效关系方程(QSAR).结果表明,抑制剂分子的最高占据轨道能量EHOMOJ、urs的面积加权部分负电荷表面积WNSA1等是影响AHSPs抑制活性的主要分子参数.所得模型对该类化合物关于TβR-Ⅰ的抑制活性有良好的评估和预测效果(R=0.977,R2cv=0.864,s=0.178,F=51.93).  相似文献   

12.
单酯基芳香醛及芳香腈类液晶的合成与液晶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对羟基苯甲醛、对羟基苯腈,与4-正丙基苯甲酸、4-正丙基联苯甲酸为主要原料,通过氯化、酯化等方法,合成了四个多环单酯基类液晶:4-正丙基苯甲酸-4′-氰基苯酚酯,4-正丙基苯甲酸-4′-醛基苯酚酯,4-(4-(4-正丙基联苯)酰氧基)苯甲醛,4-4-(4-(4-正丙基联苯)酰氧基)苯腈。产物结构经元素分析、IR及MS表征,化合物的液晶相通过DSC及POM(偏光显微镜)确定。结果表明其中2个化合物具有热致液晶性,呈典型的向列项纹影织构。  相似文献   

13.
论关涉人生幸福的教育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幸福是人所追求的生存状态与存在方式,现代意义上的幸福就是一种生活得更好的能力。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既要使生活于其中的人感受到幸福,亦要使人获得一种活得更好的能力。因而,幸福是教育的应然追求,关涉人生幸福的教育应超越知识而面对生活与意义,应超越设计而面对境遇与传统,应超越塑造而走向对话式生成,应超越实体而让师生在交往关系中共享幸福,应超越裁定而面向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设计: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统一与整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技术与艺术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不仅实用艺术与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纯艺术与一定的技术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种联系的历史与艺术的历史一样久远。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总是需要更高层次的艺术观念来引导和互助,这样才能使技术融入艺术之中。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是在不断发展的层面上开展和提升的。随着21世纪高科技的日益发展,两的结合表现得更加紧密,并走向新的整合。设计艺术将以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为己任,并以之为手段和工具来创造为人所用的一切产品,它能够克服两之间的不协调和矛盾,并将两有机地整合与统一。  相似文献   

15.
论怪诞     
通过对中外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怪诞现象的探源和浅析 ,认为怪诞是一个流变的概念。初步概括并分析怪诞的审美特征 :反常的构成原则 ;混合恐惧和滑稽的震惊感 ;双重性的功能价值。怪诞与滑稽的区别主要在于反常程度、创作态度和审美价值的差异上 ;怪诞与荒诞的区别在于怪诞更多作为一种创作手法 ,荒诞更主要是一种观念和意识。  相似文献   

16.
The inclusion of children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into mainstream schools needs effort and cooperation by all those involved. Both educators and medical professions need to be skilled in identifying and supporting neurodiversity.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cross-professional understanding and support of four of the most prevalent neurodiversities: autism spectrum condition,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 and dyslexia, to evaluate the efficiency of the diagnostic pathway and the subsequent support.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throughout a number of training events for medical and educational practitioners asking what a condition was, and how it could be supported. Using a thematic analysis, data from 189 responses were examined and cross-referenced with diagnostic criteria, in addition to identifying the overarching themes of support. Results show a serious gap in awareness and knowledge of neurodiversity in both medical and educational sectors, followed by a cacophony of intervention, breaking the pathway for diagnosis before it begins and ultimately failing children and their families.  相似文献   

17.
关于心理生活基本性质和内涵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心理生活是人的现实生活的重要构成。理解心理生活的性质和内涵,必须考虑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人性与心理生活。心理生活是人所拥有和创造的生活。二是自我与心理生活。这涉及到人格与自我,主我与客我,大我与小我。三是认知与心理生活。这包括认知的性质:对象的认知和生存的认知。四是意向与心理生活。意向决定了心理生活的一体性和自主性。五是观念与心理生活。人的心理生活是对意义的追求,意义的基本心理单元就是观念。六是体验与心理生活。心理体验是指感受、感悟、觉解、觉悟、思想、思念、体察、体会等。七是超越与心理生活。人的心理生活有价值的评判、有追求的目标和有超越的品性。八是创造与心理生活。人的心理有双重的创造功能,包括对外部生活世界和对自身心理行为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