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前,人们已经从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等角度研究第二语言习得。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因此,语际语用学研究的跨文化交际中的第二语言习得值得关注。本文对跨文化交际中的第二语言习得进行研究,从还原论视角将二语习得回归到内在的文化机制的探讨中,分析文化形态,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的影响,从而促进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
袁秀娟 《今日科苑》2010,(9):122-122,110
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众多焦点研究问题之一。从早期比较分析学说到后来的中介语理论,研究者们针对此问题提出了许多相似或相悖的假说,并从语言学、心理学和文化学等角度对各自的学说进行论证。80年代,随着乔姆斯基“原则与参数理论”的诞生,母语语法对二语习得的影响的研究出现了新的高潮。文章旨在浅析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以促进第二语言的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3.
本文尝试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大学生知识习得的特点,结合大学英语课程的特殊性,探索在实际教学中,将心理学与英语授课有机链接,以求取得引导学生更好地习得英语、进一步加强抽象思维能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尝试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大学生知识习得的特点,结合大学英语课程的特殊性,探索在实际教学中,将心理学与英语授课有机链接,以求取得引导学生更好地习得英语、进一步加强抽象思维能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牛跃辉  郑艳萍 《科教文汇》2012,(13):127-130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说,任务型教学法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充分注意到学生的学习心理,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语言交际活动,在互动过程中进行可理解输入和有意义的输出,并在输入和输出当中进行语言知识构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无意识中归纳、发现、运用和内化语言知识,达到语言习得所应该达到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高职高专学生外语学习中的“习得性无助”现象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介绍和分析当代心理学界有关"习得性无助"的一些新理论和实验研究,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审视和理解影响英语学习的"习得性无助"现象,重点探讨这一现象的形成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Krashen的"输入假说"主要阐述语言习得过程中的理想语言输入,是其二语习得理论的重要支撑理论。这一假说虽然是在"习得"角度提出的,但它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羽 《科教文汇》2011,(17):73-75
本文提出了母语习得类图书的概念,对现有汉语儿童母语习得类图书做了分类和描写,并从语言发展关键期、词汇、句长等角度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了对汉语儿童母语习得类图书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9.
袭健 《知识窗》2011,(5X):14-15
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都认识到母语对二语习得的积极作用。本文着重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角度分析了母语对二语习得的正迁移影响,旨在在外语学习中充分利用语言的共性,引导正迁移,增强二语学习者的信心和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0.
孙爱卿 《科教文汇》2009,(18):133-133,135
错误分析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语习得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本文从“错误分析理论”的角度,探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错误类型及来源,论述错误分析理论在语言教学中的指导作用以及教师纠正错误时应采取的态度及策略,以期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周利  杨丹 《科教文汇》2012,(11):117-118
20世纪中后期兴起的学习策略的研究是心理学发展的产物,对学习策略的研究成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大学英语学习策略的分类、大学英语学习策略与学习效果,并旨在提出研究大学英语学习策略对外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黄涛 《科教文汇》2014,(14):30-31
在大多数的学者重在研究全身反应法的同时,重新审视全身反应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有必要的。本文从二语习得理论、结构主义语言学、左右脑分工理论、心理学四个方面阐释了全身反应教学法的理论依据,试图从理论基础建构方面去重新认识全身反应教学法的定义。  相似文献   

13.
吴金秀 《中国科技信息》2007,21(16):106-107
本文介绍了PCI数据采集卡的硬件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根据采集卡的工作特点指出:与其他软件相比.用LASVIEW软件编写数据采集程序具有简单、适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徐佳 《科教文汇》2014,(28):116-117
教师课堂话语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分析教师课堂话语的语量语速,提问和反馈,礼貌用语以及母语的使用,旨在提高课堂话语的有效度,促进语言习得。  相似文献   

15.
李莉  任重远 《科教文汇》2012,(17):124-125
众所周知,年龄是外语学习中学习者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外语学习特点。本文通过社会、心理、生理三方面对儿童与成人的外语学习特点进行概述、比较,提出针对儿童与成人的不同外语教学策略,提高外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刘海涛 《情报科学》1994,15(5):37-43
本文首先回顾了多语现象带给人类的种种不便。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使得这一古老的问题更加突出。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一种基于网络的机器翻译系统DLT(分布式语言翻译系统)。考虑到这一系统的复杂性和FAHQ在近期内是难以实现的。作者提出了一这基于国际语学中通用语法概念的网络语言通讯方法。  相似文献   

17.
谭凯 《科教文汇》2014,(17):51-51,84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重要学说之一,它从人类语言的多样性出发,探究语言和思维、文化之间的关系,对外语教学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将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运用于二语习得,分析母语正迁移和负迁移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并总结出两种迁移对二语习得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邵春发 《科教文汇》2012,(20):82-83
网络的普及催生了一种新的语言模式,即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即时地反映了人们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心理,然而在网络中言论的极大自由导致了网络用语鱼龙混杂,雅俗共存,本文试图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角度出发,谈谈网络语言的"是与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本文尝试建构一种适应于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语言信息生态系统传播机制,对快速解决信息污 染、信息过载、传播障碍等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方法/过程】结合信息生态领域的相关理论方法, 分析了网络语言信息生态系统的构成及要素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传播机制的具体内容。【结果/结论】结合网络语言 信息传播机制,给出政府、高校、网民、传播环境等不同角度的对策及建议,以期推动网络语言信息的规范化进程。 【创新/局限】运用信息科学的生态理论方法,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网络语言信息研究,建立了一个有助于规范网 络语言信息、推动语言信息生态和谐发展的传播机制,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然而,后续还需要结合具体的网 络语言信息整治进程对传播机制与对策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具体的网络语言信息传播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