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跨文化视野下“三评西湖十景”的英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雁鑫 《科教文汇》2010,(25):124-126
2007年杭州西湖博览会开幕式上揭晓三评西湖十景。十景景色优美,历史悠久。杭州市政建设的发展以及西湖周边自然、人文景观的修复和完善,是对杭州西湖新旧十景的重要补充,但目前尚未见有完整的英语翻译介绍。笔者力求在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归化和异化等现代翻译理论中找到平衡点,英译景点名称的同时,从历史层面,翻译景点简介;从旅游层面辅以西湖传说、人文趣事的翻译,让西方读者充分领会西湖的灵韵和中国文化的意境。  相似文献   

2.
《世界发明》2009,(11):32-34
旅游,怎么旅游?还是去北京爬长城,去杭州看西湖?还是去上海看外滩,去西安游古城?对不起,你out啦!旅游绝对不应该再是老三样,挖掘新的去处、创意新的玩法才是当今旅游的王道。  相似文献   

3.
杨彬彬  张建国 《科技通报》2019,35(3):226-233
基于网络的旅游研究为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对改善旅游地形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法,从G20峰会前后中外游客对杭州西湖景区旅游后点评的高频词汇、社会语义网络和情感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国内游客更关注景点、出游方式、历史文化,总体"以景为主",国外游客则更多的关注景观给人的主观感受和体验,总体"以我为主";国内游客出游活动类型相对集中,而国外游客相对分散; G20峰会对国外游客的吸引呈现增长态势,对国内游客则不明显。根据分析结果,从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景区管理、改善基础设施、扩大海外市场四个方面对杭州西湖景区管理和运营提出合理的建议,为今后西湖景区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回归自然的兴趣逐渐高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热衷于休闲型旅游.对杭州和成都这两座城市的休闲文化进行比较,能更大范围地椎广杭州与成都的休闲文化,促进城市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西湖龙井     
在北方正值花盛时,我有幸随旅游团来到被誉为天堂的杭州。杭州不仅风景秀美,而且是西湖龙井茶盛产地。西湖龙井茶属绿茶种类。  相似文献   

6.
浅谈构建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服务质量管理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雷芳  陈永强 《大众科技》2006,(4):193-194,196
2006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以下简称“休博会”),依托杭州市及周边丰富的休闲旅游资源,力推一批能够吸引国内外不同类型和客源的休闲项目,本身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规划、组织和管理问题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对霍尔模型的扩展研究试图构建“休博会”服务质量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汤士安 《今日科苑》2004,(12):46-47
我国有许多西湖,最著名的除闻名遐迩的杭州西湖外,就是广东惠州西湖了。史料记载:“大中国西湖三十六,惟惠州足并杭州。”去年游览罗浮山时曾途经惠州西湖,观西湖景色甚美,想归来时来游,后因天晚未能成行。今天专程来访惠州西湖,得以饱览湖光山色。  相似文献   

8.
姜颖 《中国科技纵横》2014,(8):18-18,20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的休息时间的增加,一种生态农业旅游的形式为都市人提供清幽的绿色休憩环境的旅游新的休闲方式,这种成本低廉老少皆宜的休闲方式具有重大创新意义,并广泛为人们,尤其是都市人所倡导,但相继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合理开发利用好生态农业资源是关键。本文在分析辽阳市生态农业旅游的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辽阳市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杭州成为“国际会议旅游中心”的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几年,杭州在国际旅游事业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如何发扬杭州的优势,稳定旅游市场,合理和有效地利用旅游资源,招徕更多的国外游客,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还有很多实际问题,需要探讨研究。来到杭州的国外旅游者及华侨、港澳同胞,主要以观光游览为主的这种单一化旅游,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外国旅游者来到中国,他们的心理状态是“猎奇”,享受异国情趣。随着我国旅游事业  相似文献   

10.
游西湖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和爸爸妈妈就慕名来到了杭州,也领略“欲把西湖比西子”的境界。 来到杭州的第一站就是西湖。西湖不只是古代诗人所说的那么浪漫,还带有平静的感觉。我们漫步到花港观鱼,湖边的柳树就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相似文献   

11.
张小玲 《科教文汇》2011,(22):203-204
现代科学技术引起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使得休闲日益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为满足人们休闲的需要组织起来的休闲产业则是休闲得以实现的条件。休闲产业是以人的自由、幸福为目标,它为科技的发展确定了一个方向。而科技为人们的休闲生活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本文正是从休闲产业和科学技术之间的辩证关系着手,对休闲产业进行STS分析研究,从而探寻休闲产业所蕴涵的人的价值以及生命存在的本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休闲是我国社会文化、生活、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休闲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休闲概念模糊,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与游憩、旅游相混淆,而出现旅游和游憩的泛化。文章从游憩(Recreation)、休闲(Leisure)、旅游(Tourism)三个概念的辨析中总结休闲的概念,以期促进休闲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休闲文化视野下图书馆功能的拓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崇学 《现代情报》2010,30(1):114-116,120
休闲文化是指人在业余闲暇时间,经过充分自由选择,用于自我享受的观念、态度、方法和手段的总和。休闲文化真正把人置于核心地位,是一种充满着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的文化。图书馆的休闲娱乐功能为图书馆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新的拓展方向和空间。  相似文献   

14.
董永利 《科教文汇》2012,(15):131-133
采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等对休闲体育与电视传媒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认为:休闲体育与电视传媒是相互依存、共赢发展的关系;休闲体育以其休闲性、趣味性、娱乐性丰富了电视节目,为电视节目吸引了大量观众;电视传媒在休闲体育传播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为休闲体育运动的举办带来巨额收入,为休闲体育的发展提供了经济保障;电视媒体对休闲体育经济和休闲体育文化的发展也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休闲农业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对浙江省宁波市休闲农业的政府主导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宁波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实施政府主导模式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该模式也存在一些的负面影响,而政府有限主导,加强农村社区能力建设,培育旅游公司参与经营管理以及发挥非政府组织作用是完善政府主导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李萍 《科教文汇》2012,(15):109-110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闲暇学习能够给学生自主构建的机会,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这种"闲暇意识"渗透到数学课中,一定会给数学课堂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必将改变老师的教学观,也改变课堂那种程序化、神圣化的教学方式,还课堂一个自由、轻松、活跃的氛围,也必定能改变学生的精神状态,让学生高效轻松地学习,还学生以精神自由,还数学和数学课堂以常态。  相似文献   

17.
刘亚萍  廖蓓  金建湘 《资源科学》2012,34(5):964-972
本文基于修正的区域旅行费用法对巴马盘阳河沿岸长寿资源的游憩价值进行了评价。论文的主要贡献在于:一方面,一是采用调查样本中询问获知的直接花费和旅游天数作为划分费用区间的基础,可以消除按地理区域划分游客圈所带来的平均价格偏差;二是对于长期滞留者即30天以上游客,改变计算机会成本为计算他们在当地的平均食宿费用,可消除长期滞留游客机会成本计算的偏差;三是在汇总游憩价值时,只统计专程到巴马游览或休闲的游客,可以解决由于计入多目的地游客所带来高估评估价值的问题。另一方面,依据所建立对数函数模型评价结果为:2009年巴马长寿资源的游憩价值至少是18.54亿元人民币;同时,根据消费者剩余估算模型以及旅行费用与滞留天数和年龄的相关性分析,可以推断本文中所建立的函数模型符合现阶段巴马游客构成的客观实际,并可表明巴马长寿资源的经济价值更符合于休闲疗养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志洋 《科教文汇》2012,(9):203-204
2009年2月21日,广东省政府正式发布《关于试行广东省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的若干意见》。在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的号召下,各大旅行社也纷纷响应,推出各种惠民措施,学界对国民旅游休闲领域的研究也不断深入。为进一步推动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的实施,本文结合学界的研究,以广之旅为例,提出适合该旅游企业发展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马冬菁 《科教文汇》2011,(24):77-79
休闲娱乐场所是人们在闲暇之余放松和娱乐的场所,更加应该重视室内空气污染的治理。其中,有机有害气体是室内有害气体的主要部分,也是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的研究重点。该气体主要包括甲醛、苯系物以及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等。设计师除了要考虑休闲娱乐空间的功能性、文化性和娱乐性外,也应该重点考虑空间设计的空气污染问题,适度选择设计风格和慎重选择装修材料,合理设计空调和通风系统以及精心配置绿色植物。  相似文献   

20.
张佑印 《资源科学》2016,38(4):588-598
海洋旅游作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旅游产业,对其潜在旅游者行为特征分析,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市场动向,为科学发展海洋旅游提供支撑。通过构建潜在市场规模测算模型,对中国潜在的海洋旅游市场规模及其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借助网络调研平台,对潜在旅游者的消费行为特征进行了研究。依托发生学理论,对制约游客海洋旅游市场出行的内在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国际海洋旅游目的地,对造成高端海洋旅游市场流失的外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中国潜在海洋旅游市场规模约占国内市场20%左右,空间分布受经济与距离双重影响呈现出东-西梯度递减的格局;②中国潜在海洋旅游市场的期望偏好特征总体优于国内其他旅游市场,然而依然以初级的观光休闲型消费为主;③潜在市场转化为现实市场的内在制约因素主要是旅游消费和闲暇时间,而造成高端市场流失的外在制约因素主要是景区秩序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