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赵丽琴 《知识窗》2013,(12):63-63
化学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化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本文笔者就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化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了以下三个途径。一、通过趣味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教师可以选择"魔棒点灯""吹气生火""空瓶发烟""茶变墨水""滴水生烟""烧不坏的手帕""水下蜡烛"等趣味性较强的化学实验,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大开眼界,而且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化学的密切联系,从这些实验中轻松掌握化学知识。  相似文献   

2.
高云 《科教文汇》2011,(16):106-108
旅游英语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专业性和综合性。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在"情境"、"协作"、"会话"中进行"意义建构",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旅游英语教学质量。本文对旅游英语教学中建构主义的具体应用和意义作了尝试性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化学教学中遵循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结合化学学科的特殊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指出加强化学课堂教学实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王肇陟 《科教文汇》2012,(27):137-138
笔者指出了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必要性,并结合多年化学教学实践,探讨了如何在中学化学课堂和实验环节渗透"绿色化学"的理念,逐步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  相似文献   

5.
吴云 《科教文汇》2011,(12):106-106,110
在化学教学中设计"问题情境",教师对学生设"障"置"疑",为学生创设积极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求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该进行问题情境的设计。本文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含义及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的阐述,分析了高中化学问题情境设计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周兴国  王双 《科教文汇》2011,(5):99-100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在不断更新。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活动,虽然已经打破了过去"满堂灌"、"满堂听"的枷锁,还学生以真正的"自主",但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方式还是以被动接受方式为主要特征,学生的课堂还没有完全深入地参与进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相当重要,形成一定的策略促进学生深层次参与教学活动就显得更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为化学教师,将化学教学和人文精神教育统一起来是对学生人性的提炼和升华,是教育的真缔。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应当将化学教学与人文精神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才可担起一个"育人者"的使命。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教学班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活动——自主学习"双杠"。这是一个关于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和终身体育意识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体验教学是核心。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从"被动体育"转变为"主动体育",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在"自主体验"中发现、发展和完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体育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实验教学是整个化学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新课标中把"突出科学探究"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强调学生"必须体现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一定的科学思维方法"。本文探讨了挖掘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验素材,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杭艳 《科教文汇》2009,(27):190-190
化学新课程目标中,科学素养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结合。知识与技能可以通过接受学习来获得,但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却难以靠讲授灌输来形成。它们只能在具体活动过程中通过不断体验、内化而形成。因此,我们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应在注重教学过程的同时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1.
陈清  宋静怡 《科教文汇》2013,(35):125-126
在日语学习中,“写”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也是衡量学生日语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但很多学生不愿去写,也不知道写什么。因此,培养学生日语写作的兴趣,成为日语写作课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在本文中,围绕如何提高学生日语写作兴趣这一课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贴近学生生活”为切入点,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授课方式、讲评方式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刘丰宪 《科教文汇》2012,(29):158-158,178
素质教育倡导“以生为本、因材施教”,要实现这一目标,分层教学是有效途径。分层教学是针对学生的差异采用不同类别的学习指导,以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最好的发展。分层教学符合学生实际,易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主要从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备课分层、教学方法分层、课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七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  相似文献   

13.
“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峰 《科教文汇》2014,(1):60-61
“高分子材料”课程涵盖了高分子材料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典型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课程。针对“高分子材料”课程的知识结构特点,提出在教学中如何从“传授知识”转向“开发智能”,结合高分子材料学科的发展动向,采用灵活多变、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刘木子 《科教文汇》2012,(17):31-32,34
现今大学的教学推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教师与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地、有针对性地对学习内容的交流和探讨,有利于调动学生全面和独立的学习积极性。但是,经过对学生学习的观察和研究,中国高校在教育上实行"以人为本"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发挥其自身的内在能动性成为学习中的主体,实现"以人为本"理念的本质。文章以深圳大学现行"教学+引导"的措施和做法,探讨实现"以人为本"理念在大学教育改革中正效应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骆刚 《科教文汇》2012,(14):148-15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论做什么事情,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在英语教学中,如果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就会导致上课无人听讲,教师提问无人回答,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还会使原本复杂的英语知识更加难学,学生因而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唤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从过去的"要我学"转变成现在的"我要学",就会取得满意的效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是英语教学的关键。在英语教学中应如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会学、善学,并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呢?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字处理软件Word在多媒体教学的使用范围上逐渐加大了,由此,将谈一谈Word在多媒体教学中对多余字符或符号等问题处理上的一些运用。  相似文献   

17.
卢瑞雪  张新全 《科教文汇》2013,(30):149-150
学生“说题”活动,是近年来在我国中学阶段兴起的一种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学生“说题”的目的是改变传统数学课堂上教师“一言堂”现状,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和水平。学生“说题”活动的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因此,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比如,“说题”的内涵与价值、“说题”的流程、学生“说题”内容的选择、学生“说题”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尽管在一些文献中均有涉及,但对此的研究缺乏一定的深度。本文旨在从上述方面总结文献中的相关内容,并做出适当的评价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韩晨霞 《科教文汇》2011,(36):131-131,150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更新理念,改变传统教学中的"一言堂",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中来。本文结合自己的实践,从营造宽松环境、运用变式教学、运用探究教学模式、倡导合作学习、指导实验五个方面,阐述了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主参与,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王芬芬 《科教文汇》2011,(19):118-119
"学习化教学"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教会学生学习"为目标,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夯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它着眼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策略教学,重视发展学生主体性和创新能力。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应用学习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成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学习者,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最优组合,有助于创建一个乐学向上的教学环境,从而提高精读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承担“双语”教师培训任务的院校中,理科实验室的建设、有效管理和教学利用,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双语”教学能力与技能起重要的作用。而“双语”实验室的管理机制和运作水平,会影响“双语”教师培训专业课和专业技能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进而可以影响受训教师“双语”教学能力的提高和整体培训质量。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论述如何改革和创新实验室管理机制,修改和优化课程教学方案,培养实验技术人员,提高“双语”实验室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