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掷标枪最后用力阶段右腿工作的形与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掷标抢最后用力阶段中,右腿着地后的用力动作与右脚的着地形式密切相关,右髋出现向前转送动作与停转动作是左腿着地后的减速制动以及右脚呈拖拉状动作的必然结果。右腿顺势用力促使左脚尽快着地反映了右腿工作的实质。  相似文献   

2.
通过运用MEGAWIN 12导肌电测试仪,对现阶段我国最优秀的两名女子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过程中右侧的主要6块肌肉进行了生物电测试,发现过渡阶段巩立姣上肢肌肉放电积分明显,用力阶段上下肢肌肉放电水平高,上下肢肌肉之间的协同用力程度较高;李梅菊过渡阶段右侧下肢肌肉积分明显,右腿缓冲和蹬伸的幅度较大,注意了左肩内扣姿势,上下肢扭紧程度较大,用力阶段上下肢肌肉之间的协同程度较差,存在用力脱节的现象,不利于力量从下到上的传递.  相似文献   

3.
采用表面肌电对人体16块肌肉进行肌电测试,结合录像解析,分析高水平旋转推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表面积分肌电贡献率的大小,结果表明该阶段主要的用力肌肉为右腹外斜肌、左腿股直肌、右腿股直肌、左腿腓肠肌、右腿腓肠肌、三角肌和胸大肌。该阶段发力肌肉积分肌电贡献率的大小与该阶段的技术动作特点有密切关系。在平时训练时应注意发展主要发力肌肉的力量,同时也应该注意发展与此相关的其他肌肉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关于投掷最后用力中用力顺序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投掷界对最后用力阶段的用力顺序看法比较一致,认为用力的顺序是自下而上,即腿一髋一躯干(腰、胸)一臂一手。对此,我们有不同的看法,认为正确的用力顺序是髋先发力,然后再向上向下同时发展。在髋动之初,腿的作用仅是一种被动的支撑,其主动用力应在髋动之后。不同认识的用力顺序与最后用力阶段的划分有关,单支撑和双支撑的最后用力阶段分别是不同认识的缘由。双支撑的最后用力是正确用力顺序的基础。用力顺序中的“用力”是一种人为的用力过程,而不是被动过程,是人的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接受。从而排除了腿的先动,否定了自下而上的用力顺序。在双支撑状态下的最后用力中强调髋的先动和加强髋周围肌群的力量将有助于投掷运动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近景动态立体摄影法和三维运动学分析法,对参加2000年6月全国田径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的3名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髋与躯干动作进行三维运动学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最后用力阶段髋轴在水平面内逆时针加速转动是提高重心速度的一项重要因素;最后用力阶段,髋轴与躯干在水平面和矢状面内转动角速度最大值分别密切相关;最后用力阶段,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均采用了蹬转用力的右腿工作方式,本研究表明,这是一种合理的右腿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6.
在标枪最后用力阶段左腿支撑以及蹬伸动作仃以下作用:一、左腿的完善支撑为右腿继续转蹬创造了条件,保证了人体对投掷方向产生良好的用力状态。二、左脚的积极落地保证了良好的超越器械资势。三、积极强有力的制动,促进了身体由下而上的加速和制动,  相似文献   

7.
投掷项目最后用力顺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投掷项目最后用力阶段存在问题的分类认识,以及对最后用力阶段运动学特征、解剖学特点、运动环节间力量传递基本原理的深入分析,认为:对投掷最后用力顺序的认识,属于特定阶段用力顺序的认识,对其认识不能脱离该阶段技术自身的本质特征;投掷最后用力顺序是右侧腿的踝、膝、髋肌肉依次发力;用力顺序与力的传导顺序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马尚奎 《中华武术》2007,(12):22-23
掷标枪的技术表现为通过持枪助跑获得最大速度,顺利完成由助跑向最后用力的过渡,并在最后用力中利用肌肉的依次收缩,使动作达到最大速度,按照最适宜的出手角度将枪经肩上掷入正确的运行轨道。在这个过程中,最后用力这个部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个最后用力过程中,左侧支撑的效果好坏,关系到能否将支撑反作用力有效地依次传递到标枪上,也关系到能否将身体重心移到必要的高度,还关系到能否达到合理的出手高度并沿着适宜的角度投出,影响到最后用力的效果,从而直接影响投掷成绩。多年来,在掷标枪技术的教学训练、研究中,对最后用力阶段的右腿、髋部、上体等动作研究颇多,而对左侧支撑的作用研究相对较少。笔者通过实践和对优秀运动员技术动作的观察分析,在阅读有关文章,走访专家的基础上,加深了对最后用力技术特别是左侧支撑技术的认识。本文分析均以右手投掷标枪为例。  相似文献   

9.
铅球最后用力的理论与训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对铅球最后用力概念界定的基础上,重新划分铅球最后用力阶段,并论述了单支撑最后用力的积极意义及专项力量的训练。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进行数理统计和综合分析,提出了划分铅球最后用力阶段的新观点:推铅球最后用力阶段,是从滑步过程中支撑腿水平方向上运动结束之时开始到铅球离手的过程。整个最后用力阶段分为单支撑用力和双支撑用力出手两个阶段,单支撑最后用力阶段对减小铅球预先速度的损耗、加快左脚着地和拉长工作肌有重要意义。在训练中采用切割组合训练方法可有效地把力量与技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加强快速力量训练,尤其下肢爆发力和制动力量。  相似文献   

10.
标枪最后用力角动量的产生与传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助环球网上有关标枪最后用力角动量数据资料 ,结合最后用力技术动作 ,分析了最后用力阶段角动量的产生与传递。  相似文献   

11.
在标枪投掷技术中,左腿在交叉步及最后用力的衔接中起到引导、制动和支撑的作用.从交叉步和最后用力这两个紧密相连的环节中,对左腿的动作及其意义进行生物力学探讨,从而对左腿在投掷标枪中的作用有充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标枪最后用力时左腿动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投掷标枪中,左腿在交叉步与最后用力的衔接中起到了引导、制动和支撑的作用。本文从交叉步和最后用力这两个紧密相连的环节中,对左腿的动作及其意义进行了探讨,旨在使我们充分认识左腿在投掷标枪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不同投掷项目衔接阶段右腿工作方式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背向滑步推铅球、助跑掷标枪、背向旋转掷铁饼技术衔接阶段右腿(以右手投掷为例)的工作方式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这3个投掷项目右腿工作方式的区别:助跑速度不同,助跑方式不同,右脚着地方式不同,以供教学和训练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全国田径大奖赛男子标枪比赛前10名中的9名右手投枪选手的18人次投掷技术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三维录像解析法对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交叉步结束右脚着地前后身体右侧动作进行了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扒地式交叉步技术能有效的减少右脚单支撑的时间。促进左腿尽快着地,使最后用力进入双支撑用力阶段的效果更加突出,更有利于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5.
当今投掷标枪技术正朝着快速助跑和快速投掷的方向发展,这对整个动作环节提出了较高要求,也对队员身体的左侧轴(左肩、左腿、左膝和左脚),特别是左侧支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生物力学角度对投掷标枪左侧支撑动作进行全面分析,科学论证了左侧支撑是掷标枪技术环节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重心及下肢动作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运动技术高速摄影和影片解析法 ,对我国部分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最后一步重心速度变化和下肢技术动作进行研究分析 ,对影响标枪运动成绩的运动学因子结构进行探讨 ,为广大教练员、运动员和教育、科研工作者的教学、训练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3种非投掷臂技术类型在标枪最后用力阶段中的作用进行实验性研究,并用方差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进行效果分析,结果表明A型技术类型的非投掷臂技术在最后用力技术中所起的作用最大,效果最好,为标枪教学与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收集大量文献资料,收集国内外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左侧支撑技术有关运动学参数,并采用德国SiminMotion运动分析软件对陈奇最后用力的整个用力过程,即右蹬、左撑、出手3个阶段进行分析,从而得出陈奇的动作技术特点,为教练员进行标枪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专家通过实验以及训练实践发现负重跑能够显著提高腿部的伸肌和反应性力量,但不同负重负荷对短跑技术产生的影响,以及不同负荷对专项力量训练效果均未见系统研究。通过研究不同负荷时负沙背心跑对短跑专项力量训练的作用,对该短跑专项训练手段在短跑专项力量训练中的科学运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掷标枪最后用力过程中左腿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高速摄影机现场拍摄,并通过用影片运动分析系统进行解析对掷标枪最后用力过程中左腿技术进行了运动学分析。研究结果认为,“交叉步”后加快左腿的前摆速度可以形成牢固的双支撑,对重心水平速度的保持与提高有重要作用,并能缩短最后用力的时间。左侧支撑技术是保证最后用力时动量传递和“鞭打”技术有效完成的重要技术环节,并影响着出手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